新冠陽性家庭自述:當老人、孩子 40 度高燒,我們如何度過

近來,身邊感染新冠的朋友越來越多了。

對多數人來說,這是一個並不可怕的事。但是對某些人群而言,奧密克戎仍然不是一個輕鬆的挑戰。比如家裡有患多種基礎病的老人,有不到三歲的嬰幼兒,或者是獨居的焦慮症病人。

我們跟這些朋友聊了聊,發現他們都有一些共性:做好了足夠的準備,跟家人、朋友、同事一起,彼此幫助,互相安慰。

在這場我們從未真正經歷過的挑戰面前,掌握科學知識、理性、樂觀和關愛,都很重要。

以下是這些朋友的自述。希望能幫助到你。

(一)

自述者:麥徒 (自媒體創業者)

感染時間:12 月 3 日

居住地點:北京

家庭情況:夫妻二人,外婆 60 歲,兒子 3 歲

接種情況:孩子未接種,大人均為三針

「提前給母親看科普,強調奧密克戎不是多嚴重」

12 月 3 日上午,我母親出現發燒頭暈情況,測溫顯示 38℃ 多,隨後又給她測了抗原,兩道槓很明顯。我們找了一個能通風的房間給母親隔離。三天後,一家四口全部測出陽性。

雖然知道奧密克戎在「自限性疾病」的範疇,可家有老小,說完全不慌也是假的。

我挺擔心母親:她年已六旬,自去年以來已做過兩次大手術,一個是動脈瘤栓塞手術 ,一個是子宮脫垂導致的子宮切除手術。她平時身體體質不好,感冒也常有發生。身上還患有多種基礎疾病,包括高血壓、心臟病,心律不齊等等。

老人之前打了三針疫苗,我們也給她看各種科普文,強調奧密克戎不是多嚴重的問題。

當母親溫度一度達到了40℃,躺了差不多整整兩天,人還是有些焦心。那種慌是很本能的,不是說覺得這個病有多恐怖,而是認為老年人的身體不經抗。

據母親說,那兩天她躺著卻怎麼都睡不著,感覺頭昏腦脹。從房間到洗手間很近,但她一起來去如廁,都感覺站不住,感覺要栽倒,如廁時也得頭靠著洗手盆。

母親也有些焦慮,會跟我們發點脾氣,抱怨我們沒有買到她以前常吃的感冒藥。

在後遺症問題上,老人一直比較搖擺,會反覆問我們到底有沒有。我們就一直跟她科普,希望她安心。

其實,在感染之前,我們全家已經有共識了——就是把它當成是一個很容易感染的小病。能防就防,不能就接受。

我們想的是儘量不去醫院,擔心路上太折騰,反而對老人不好。

兩天後,母親退燒了,精神狀態恢復不少,期間主要就吃了些感冒藥。肌肉痠痛感和間歇性咳嗽未消也好得差不多了。也不太擔心新冠後遺症了。

比較令我意外的是我兒子。3 號當天,他就被測出抗原陽性了,可他愣是各種鬧騰。直到 4 日下午 4 點左右,他才突然像蔫茄子一樣趴在沙發上嚷著頭暈,體溫高達 39℃多。

到 5 日深夜,我們給他餵了退燒藥。次日清晨,他又恢復活力,開啟了功率拉滿的鬧騰節奏。

兒子現在完全沒事:家裡三個大人都有的咳嗽,他沒有;常會出現的嗓子疼,他也沒有。所以別低估小孩的免疫力。

我的經驗就是,做好足夠的準備,提前跟家人達成共識,尤其是對老人多點耐心。

過陣子,我們打算出門好好享受生活。畢竟疫情期間屯了十幾張券,有遊樂園、體驗館的,最多的還是吃的。

近期,麥徒每日給家人群發科普資訊

近期,麥徒每日給家人群發科普資訊

圖片來源:麥徒提供

(二)

自述者:張琲琲 (內分泌科主治醫師)

感染時間:八月底

居住地點:俄羅斯

家庭情況:夫妻 二人30 多歲,嬰兒 4 歲

接種情況:嬰兒兩針,父母三針(加強針採用序貫接種)

「我是醫生,但當我呼吸費力,還是會害怕」

我們全家人基本上是同時感染,但症狀和程度各不相同,爸爸最輕,我最重,嬰兒介於中間。我們都沒有去醫院治療,自我隔離家中,僅用過退燒藥,其他任何藥物都沒用。整個病程在 2~3 周。

最近,我們全家又經歷了一次流感。對我個人而言:新冠比流感恢復慢,疲勞感更明顯,流感比新冠來得更猛烈,但退得也更快。

當然,這只是個人經歷,沒什麼流行病學意義,僅供參考。

第一次得新冠,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害怕,尤其害怕發展成嚴重肺炎,嚴重到要去醫院。畢竟我們人生地不熟。

我總是感覺自己呼吸很費力。得到朋友家人的安慰後,我放鬆了一些,呼吸費力的感覺消失了;當我沮喪悲觀,呼吸費力的感覺又會出現;在我手頭上有事可做時,呼吸費力的感覺又消失了。

呼吸費力是我過於焦慮緊張導致的主觀症狀,並不是新冠帶給我的客觀體徵。可見,「心理暗示」對症狀輕重的主觀感覺影響很大。

我們要相信,絕大多數人類都可以平安度過新冠感染。相信新冠的致病力正在變弱,相信疫苗可以給我們有力的保護。

大部分後遺症都是想出來的。不要過度關注誇大自己症狀,生病時找點有趣的事轉移注意力,症狀恢復後儘快迴歸正常生活。

有些人反饋說新冠感染後會咽癢、乾咳好長時間,這其實很正常,畢竟呼吸道黏膜遭到了一次損壞,需要一定時間修復。

沒恢復之前,敏感的黏膜一旦受到輕微刺激(比如說話時產生的氣流、冷暖氣溫交替)就會做出反應,讓你忍不住咳嗽。睡前迷走神經興奮,黏膜會變得更加敏感,也會咳一陣。

感染後咳嗽不是新冠特有的,很多呼吸道感染後都會有這樣的情況。

第 11 天,因為在洗手間聞不到粑粑的臭味了, 我才發現自己嗅覺喪失。但到了第二天,在我打開櫥門拿餅乾的一瞬間,嗅覺又回來了。失去時沒有察覺,恢復時感覺生活瞬間多了一種色彩。

張琲琲家人主要吃了這兩種藥,緩解症狀

張琲琲家人主要吃了這兩種藥,緩解症狀

圖片來源:張醫生提供

(三)

自述者:王女士 (資深媒體編輯)

時間:12 月 4 號

居住地點:北京

家庭情況:夫妻二人,外婆 62 歲,嬰兒 2 歲

接種情況:孩子未接種,大人接種兩針

「我抱著孩子斜靠著房間牆壁睡著了幾分鐘。」

我們家四口人,感染順序是我、孩子、外婆和孩子爸爸。

週日晚,我開始咽痛,身上隱隱痠痛,體溫 38 度多,測了抗原,陰性。出於擔心,我開始在家戴口罩,讓嬰兒和外婆睡另一個房間。第二天我吃了一粒布洛芬,夜間燒到 40.7 度,基本沒睡。

整個過程最磨人的,恐怕是發燒的家人帶著發燒的孩子扛過最難受的部分。

上午十一點發現孩子意外地早早睡著了,平時得下午才睡。看他沒什麼精神,體溫已經 39 度多了。孩子吃了退燒藥(美林)。睡覺睡不踏實,經常要我抱著走動睡。

這時我做了第四次抗原,終於陽性。孩子一測,陽性。外婆也測出陽性。

我們沒去醫院,就熬著吧。因為相信這個病靠自愈,家人也都沒基礎疾病,肯定可以自愈。同時擔心醫院會不容易進去,還容易交叉感染比如流感。

孩子爸爸依然陰性,我們讓他戴口罩保存實力,萬一需要他帶我們誰去醫院或者有別的什麼事。

半夜孩子經常睡一兩個小時就醒來,我和外婆就陪著,孩子退了燒很亢奮,一直說話:「外面星星好亮啊」、「爸爸喝啤酒」、「媽媽肚臍眼好大」,喊著要喝牛奶,喝蜂蜜水。

週三,孩子還在間隔地發燒,白天能玩好幾個小時,挺有精神。

哄睡比過去困難,一要放下就立刻發脾氣哭鬧。半夜他燒到40度左右,半夜12點左右醒來——最令人疲憊的一夜開始了。可能是發燒讓中樞神經太興奮,他一直鬧到早上五六點才重新睡去。

我和孩子外婆幾乎沒睡,情緒上非常疲憊。後面幾天,孩子沒有什麼症狀了,但嗓子哭喊得啞了。我們猜他還是哪裡不舒服,又不能準確表達。

現在我們都恢復得差不多了,孩子暫時還是一位非常脆弱的的嬰兒。

我已經非常睏倦。有一會兒抱著孩子斜靠著房間牆壁睡著了幾分鐘。後來,我故意讓爸爸抱,大鬧了十秒鐘,重新還給我,孩子才允許我坐下來抱著他睡。我們倆就抱著睡到了傍晚。

這是每個媽媽都有的經歷。希望媽媽之外的人能理解媽媽的辛苦。也理解孩子,他的痛、疲勞、說不出的難受也許只能間接表達。

現在,家人都在康復中。等完全康復後,我們想去逛公園。

新冠期間,兒子喜歡喝蜂蜜水

新冠期間,兒子喜歡喝蜂蜜水

圖片來源:王女士提供

(四)

自述者:郭婷婷( 暫停實驗室創始人 、 心理健康從業者)

時間:12 月 5 日

工作地點:北京

家庭情況:獨居

接種情況:兩針

「大家一起康復了,一起再往前走。」

週一早上,我的同事測出來陽了,他剛說完,我就感覺自己開始不舒服了。

先是低熱,嗓子不舒服,測了抗原還是陰性,當天晚上我就開始發燒,第二天直接飆到 38 度以上,再測,就是很明顯的陽性了。

因為嗓子疼吃不下東西,我會給自己打了一個開水衝雞蛋,放點鹽和香油。這是我們華北地區家長給孩子感冒時吃的流食。

這天還是我的生日,我跟我媽說我陽了,我媽說,「本來想給你打點錢的,那就多給你打點吧。」

因為是公司第三個陽的,同事買的蛋糕上寫著「三陽開泰」,大家還開玩笑說:後面要「九陽神功」,結果還真說中了。

整個公司有點進入小癱瘓的狀態。剛好現在也不是我們最忙的階段,同事開玩笑說,這周得是最好的。回頭大家一起康復了,一起再往前走。

跟小時候的感冒比,嗓子疼得要厲害,然後是身體無力。喝水時就會拉一下,很痛。

我們同事已經斷斷續續有十幾個陽了,但好在先得新冠的人,會在群裡分享自己的經驗,也看大家需要什麼樣的藥,互通有無。

我跟同事們說了一個拇指法則,如果你看了某個資訊焦慮被緩解了,通常都是相對比較可靠的資訊。具體的理性資訊,其實有緩解焦慮的效果。

現在可能會緊張的人,還是因為對未知的恐懼。多看科普是最好的安慰。

當不適真的來了,我們要儘量接納。我全身疼痛、疲乏的時候,我就讓自己去睡覺,什麼都不想。從心理學來說,新冠核心的症狀就是疼痛。疼痛本身是主觀感受,如果我們反覆問,為什麼這痛還不停?會讓我們更加焦慮。

這一週我們本來有直播,就只能推遲了。我們同事發公告說我因為新冠感染了很多使用者過來關心我。還有一些人也過來跟我握手,說自己也陽了,那個討論還蠻幫大家減壓的。

還有一個人說,唉呀,這是我第一次和新冠肺炎患者說話,我說我不是肺炎。

我們每個人分享的具體事實,就是破除恐慌的武器吧。希望我們的資訊比病毒跑得更快一點。

郭婷婷所在公司疫情采購小分隊的朋友圈

郭婷婷所在公司疫情采購小分隊的朋友圈

圖片來源:郭婷婷提供

(五)

自述者:要要 (影視編劇)

時間:12 月 4 日

居住地點:北京

家庭情況:獨居

接種情況:兩針

「朋友說:我們也跟上,這樣我們就可以一起吃火鍋了。」

我是重度焦慮加輕度抑鬱症患者,這是我感染的第七天。

前三天最大的症狀是發燒和全身痠痛難忍,前兩天高燒,最高燒到 39.2,第三天轉為低燒大概是在 37.8 左右,然後頭暈眼花,幾乎只能躺著,沒有什麼胃口,有輕微嘔吐症狀。

第四天開始退燒了,身上的疼痛也緩解了,轉為咳嗽,依然精神不振,出虛汗有點嚴重,經常動一下就一身的汗。

最難受的前兩天,我反而沒有焦慮的那麼厲害。焦慮症的體感是在第三天開始發作的。

手腳、嘴發麻,不受控制的有些抖動,胸口悶堵,間歇性發作驚恐感覺呼吸不上來了。昨天下午是最嚴重的時候,當時是渾身發麻、幾乎不能動 ,感覺一塊大石頭壓著胸口 。

睡眠方面,吃了藥能睡著,就是會噩夢和驚醒。

其實這兩天,新冠症狀已經輕了好多,只剩有點咳嗽,出虛汗。出現焦慮症症狀可能主要是因為精神特別差,以前我焦慮症發時會做些事情舒緩焦慮,但現在就只能躺著,什麼都做不了。連一集電視劇都看不完,太累了。

比如我想去廚房剝橙子,站不到一分鐘,就站不穩了,頭暈眼花。

我並不害怕這個病毒。主要是無助和徬徨,感覺別人都在繼續陽,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呢。我擔心未來的不確定性,比如什麼時候能正常上班呢?

還好,這幾天一直有朋友關心我身體如何了,還有很多朋友送藥,抗原、VC泡騰片、急支糖漿……

還有個朋友跟我說了一句特別溫暖的話。她說,哎呀你陽了,那我們也趕緊跟上,這樣你隔離結束後我們就可以一起吃火鍋了。

總體來說,我並不是孤獨地躺在家裡。以前焦慮發作自己會孤獨一些,但得了新冠,大家都能理解你的難受,我們一起生病,陪伴彼此。

昨天,就只剩嘴麻了,胸口的壓迫感小了很多。

晚上我睡得很好。今晨在陽光下,我又測了一遍抗原,結果顯示為陰。我心裡也明亮了。

10日上午北京的陽光很好,要要的抗原轉陰

圖片來源:要要提供

(六)

自述者:大蠍 (編輯)

時間:12 月 8 日

居住地點:北京

家庭情況:獨居

疫苗情況:兩針

「我是健身房長期混子,完全沒有吃藥自愈,公司同事裡症狀最輕」

本人 31 歲,單身北漂。健身房長期混子,每月平均去健身房健身 14 次,單次平均 1 小時。

我體型屬於薄肌類型,重量上不去,也不夠專業。朋友看了我的健身記錄後,笑稱我不是在健身,是在保健。我也很坦然,保健就保健唄,身體健康總歸是好事情。

我的平時生活習慣是每天不少於 7 小時睡眠,三餐非常穩定(哪怕熬大夜也會起床吃早飯)。每日有 20-30 分鐘的午睡習慣。

12 月 8 日早上醒來,身體有點倦意。去公司後,乏力感加深了。午飯後,我睡了個午覺,醒來敏感地察覺自己體溫有上升。於是直接自測抗原。一條淺淺的紅線出現在 T 區。我明白,自己陽了。

我立刻測了一下體溫:37.7°,屬於低燒範圍。回家隔離的路上,我盤算著:家裡常備藥、食物都足夠,因為平日有運動習慣,還有一箱電解質水。唯一擔心的是,萬一高燒了,生活受到影響。

我知道奧密克戎屬於自限性疾病,沒有特效藥。我決定,當體溫超過38°的時候,我再吃一顆布洛芬。之後我一直在喝熱水、電解質水、蜂蜜。

當晚我睡了 8 個小時,睡眠狀態良好。12月9日週五早上醒來,再一次自測體溫:36.8°,完全退燒。此刻,出於輕微鼻涕與喉嚨卡痰之外,別無大礙。

在我所了解的身邊同事朋友的情況裡,我是症狀最輕的。可能病毒的殺傷力因人而異,也可能我平日的作息習慣在此刻給了我保護。

作為個例,我覺得: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擁有積極的精神狀態,多方關注訊息,不僅可以應對新冠,也可以更好地應對生活中大多數事情。

今年6月,健身房混子大蠍的健身記錄

今年6月,健身房混子大蠍的健身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