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由立陶宛科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提供了更多的證據,證明顱內壓在正常張力型青光眼中起著重要作用,而後者佔所有青光眼病例的50%。最近的一項臨床研究表明,低顱內壓與患者視力受損有關,特別是在鼻區。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Diagnostics學術期刊。

青光眼,由視神經損傷引起,是導致60歲以上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青光眼患者通常會發現眼內壓力升高(稱為眼壓或IOP)。然而,並不是所有的高眼壓患者都會患上青光眼。此外,眼壓正常的患者也會發生青光眼。不同研究資料顯示,全球人口中所謂的正常緊張性青光眼(NTG)的患病率在30%到90%之間。
近年來,科學界越來越意識到,青光眼是由兩種壓力造成的,一種是眼睛內部的壓力,另一種是顱骨內部的壓力。
在解剖學上,視神經與大腦相連,並被腦脊液包圍。在腦脊液中測量的顱內壓(ICT),即我們顱骨內的壓力以及眼壓(IOP)都會影響視神經的狀態。近年來,研究人員關注兩種壓力之間的平衡,即跨篩板壓力差(TPD)及其與青光眼發展的關係。
揭示顱內壓與青光眼之間的可能聯繫
來自立陶宛、以色列和美國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對80名早期正常眼壓性青光眼(NTG)患者進行了研究。這些受試者是從2018年1月至10月期間轉診到立陶宛衛生科學大學眼科診所的300名NTG患者中選出的。
在研究過程中記錄了包括眼內壓(IOP)、顱內壓(ICP)和視野視野測量在內的多項測量結果。根據TPD=IOP-ICP公式計算跨篩板壓力差(TPD)。視野分為五個區域:鼻腔、顳部、外周、中央和旁中央。
這項研究揭示了顱內壓、TPD和視野改變之間幾個統計學上顯著的相關性:TPD值越高,視野損害越明顯,最明顯的視野損失發生在鼻區。
參考資料:Akvile Stoskuviene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 Visual Field Zones in Normal-Tension Glaucoma Patients, Diagnostics (2023). DOI: 10.3390/diagnostics13020174
聲明:本平臺旨在為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傳遞更多醫學資訊。本平臺發佈的內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該等資訊被用於了解醫學資訊以外的目的,本平臺不承擔相關責任。本平臺對發佈的內容,並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觀點。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權利人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