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句話概括原因:人均壽命猛漲,進化趕不上變化。
「吃好穿好的皇帝卻平均活不過40歲」,這個段子你聽過不?這不過是幾百前年的事情。
「活不過40歲」這個資料雖不精確,但對比咱們現代人的預期壽命——據2021年發佈的《世界衛生統計》報告[1],中國2019年整體預期壽命為77.4歲。這幾十歲的落差還挺大的吧?
人類自從數百萬年前誕生以來,預期壽命一直徘徊在35歲左右的水平。到了近現代出現了驚人的提升,但「甜蜜的煩惱」也隨之而來——牙還沒來得及進化呢!
假設,我是說假設啊,人到四十不再是「一枝花」了,而是迴歸大地的「一抔肥料」,那麼,不刷牙、不用牙線、不看牙醫,大部分牙齒能否堅持到結束服役呢?
咱們可以參考人類的「近親」黑猩猩,牙齒結構和人類最相近的動物。

請問人類,能找出哪個是我的牙齒X線片不?

野外黑猩猩平均壽命33歲[2],這樣的牙齒結構服役30+年,哪怕沒有刷牙習慣、沒有口腔醫學的陪伴,也差不多夠用了。
那麼能活到50歲、60歲的動物呢?
它們的牙會鬆動、會掉光嗎?
說到這裡,咱們先回顧一下「老掉牙」的罪魁禍首——牙菌斑。不少朋友都知道,這是蟲牙、牙周炎(可造成牙齒脫落)的元兇。
其實這種菌斑生物膜不光會出現在牙齒表面,在大自然中,只要滿足以下3個條件的地方都可見其身影[3]:
1.潮溼的環境
2.豐富的營養
3.可供細菌附著的表面
P.S 記住前2點,待會要考!
舉個例子,廚房水槽的水漏: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水漏一天不清潔,表面附著的一層滑滑的東西就是菌斑生物膜。而口腔裡的牙菌斑,2周左右就能形成「牙結石」。
好了,咱們再回到「能活五六十歲的動物」身上——來看看大象!它們的牙能服役五六十年嗎?
「象牙」應是動物圈裡知名度最高的牙齒了,它長在哪兒呢?

如圖所示,象牙並不長在口腔內,而是暴露在相對乾燥的空氣中。在空氣中象牙可獲取的營養有限,菌斑生物膜當然不容易形成。
但犧牲的是:這牙不能用來吃飯。

我們熟知的「象牙」,其實是大象的門牙,是大象的武器,有時也用來挖掘水源等。它並不位於大象的口腔內,也不用來咀嚼,所以很難產生牙菌斑。
那麼大象嘴裡頭有牙齒嗎?有!
那豈不是滿足潮溼、營養豐富這倆條件?對!
那嘴裡的牙能陪大象走過漫長的歲月嗎?能!
咋做到的?一副牙不夠用,下一副來湊!
大象真正用來吃飯的牙齒叫做「臼齒」,人的一生只有2副牙齒,而大象足足有6副。

正常情況下,大象壽命可達60歲甚至更長,6幅牙齒服役60年,確實有保障,壞了也不怕,換就完了!
而且有的長壽動物,牙齒甚至可以「無限替換」。比如,鯊魚,其牙齒是端生牙,牙根短淺,容易鬆動脫落,和咱們哺乳動物的槽生牙不一樣。而鯊魚裡的佼佼者「格陵蘭鯊魚」,壽命通常在200歲以上。
一個腦洞,假設人類能活到200歲,能進化出如此「開掛」的牙嗎?
腦洞歸腦洞,人類雖已躋身長壽動物之列,但社會進步得太快,人體進化得太慢,咱們牙齒的「出廠配置」暫時跟不上。
在這個「硬體不夠,軟體來湊」的階段,時常會遇到和牙菌斑Battle的煩惱,這可是「長壽的煩惱」啊!
好在咱們「軟體設施」很多——只要你願意,可以每天刷牙、用牙線、牙縫刷;定期口腔檢查,給牙齒做保養,出現問題及時打補丁,延長硬體壽命。
雖然牙齒不能隨掉隨換,但養成良好的口腔保健習慣,牙齒就離長壽不遠了!
牙線使用教學
1. 扯一段手臂長短的牙線(約50cm)繞在中指上。

2. 捏住3-7cm用來清潔牙縫。

3. 按順序清潔每一個牙縫。

4. 儘可能清潔到牙齦深處。

5. 別忘了清潔最後一顆牙的最裡面,最後再漱漱口。
—產品推薦—
GUM牙周護理膨脹牙線
含蠟牙線,清潔更順滑、更溫和
點選圖片了解更多▼
本文轉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