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門氏菌是什麼?食物到底是怎麼被汙染的?

近日,某知名品牌的巧克力受到沙門氏菌的汙染,這些巧克力已經銷往至少 113 個國家和地區,該公司也隨即召回了幾類問題產品。

沙門氏菌到底是什麼?食物到底是怎麼被汙染的?

沙門氏菌的真面目?

沙門氏菌(Salmonella)以其發現者Daniel Elmer Salmon命名,它屬於革蘭氏陰性桿菌的一種,是一種常見的食源性致病菌。

我國由沙門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居細菌性食源性疾病的首位。

世界衛生組織也將沙門氏菌列為具有嚴重和中等危害的食品傳播性病原菌。

因此,沙門氏菌名副其實算得上食源性疾病界的「毒老大」。

沙門氏菌是如何進入到食物中的?

作為「頭號危險分子」,沙門氏菌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傳染性強,汙染途徑廣

沙門氏菌種類繁多,有的專對人致病,有的只對動物致病,有的對人和動物都致病。它可能由食用者通過食用受汙染動物相關食品進入人體,例如雞肉、牛奶、雞蛋等。它也可能在食品加工過程中被已感染沙門氏菌的或接觸到沙門氏菌而未做好清潔的工作人員傳播而帶進食品,最後通過食入受汙染食品進入人體,使人體患病。沙門氏菌所致的沙門氏菌病是一種常見的人畜共患病。

第二:生命力強

沙門氏菌廣泛分佈於自然界中,而且在自然界中生存力較強,它可以適應不同溫度、溼度和酸鹼度環境,雖然其最適繁殖溫度為37℃,但其在20℃以上就能大量地繁殖。在自然環境的糞便中可存活1~2個月,在水中即使繁殖力不強,也能存活2~3周,即使在冰箱中也可生存3~4個月。

第三:隱藏性強

‍‍‍‍‍‍‍‍不同於黴菌汙染等,食物會出現腐敗變質、散發異味的現象,沙門氏菌的繁殖過程不分解蛋白質,無感官性狀的變化,因此,在非實驗室條件下很難識別和檢出。

沙門氏菌感染有什麼症狀?

沙門氏菌感染的潛伏期的長短與沙門氏菌的血清型及食用者的身體狀況有關。

當沙門氏菌進入人體以後,在人體腸道內可大量繁殖,可經淋巴系統進入血液,在腸道和血液中,沙門氏菌受到機體防禦機制的抵抗而發生裂解、釋放出大量的毒素,出現我們所謂的「食物中毒」,表現出包括噁心或嘔吐、腹瀉、發熱及腹痛等症狀。

這些症狀通常並不嚴重,大多數會在一週內好轉。但對於老人、兒童及一些有免疫缺陷疾病的人群,可能會出現脫水、寒戰、貧血、休克甚至更嚴重的症狀,這時需要及時地就醫。

如何預防沙門氏菌汙染?

雖然沙門氏菌有著「無孔不入」「防不勝防」的本領,但是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層層把控也能避免掉這個「壞分子」的「犯罪行為」:

第一:購買合格產品

特別是在選購肉、奶、蛋類食品時一定要通過正規的平臺,購買檢疫合格的產品。

第二:食物做熟再吃

眾所周知沙門氏菌不耐高溫,比如溫度達60℃後,沙門氏菌可在15分鐘內被滅活,達75℃後,沙門氏菌可在10分鐘內滅活,因此,我們食用肉類、雞蛋等食品時儘量徹底煮熟,這樣才能更好地規避沙門氏菌的危害。

第三:生熟分開

在處理食物時一定要注意生熟分開,例如接觸過生肉的砧板、刀具或碗碟等最好用溫度較高的水清洗後再接觸熟食,避免出現交叉汙染。

第四:正確儲存

正確儲存食品在20℃以上沙門氏菌就能大量地繁殖,因此,能低溫儲存的食物最好儲存在冰箱中,不可在室溫下長時間放置。同時還要注意的是,即使存放在冰箱中也要注意做好包裝,例如說新買的雞蛋,要包裝好再放入冰箱,與冰箱內其它食物隔絕開,避免其表面攜帶病菌對冰箱內其它食物造成汙染。

第五:優選新鮮食材

食物儘量優選新鮮食材,現吃現做,避免食用剩菜剩飯。即使有剩餘食物也要放於冰箱儲存,食用前充分加熱。

第六:注意個人衛生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或接觸了易攜帶病菌的物體表面後要及時清洗雙手。‍‍‍

相關文章

沙門氏菌:夏季食物中毒頻發的頭號原因

沙門氏菌:夏季食物中毒頻發的頭號原因

導讀: 夏季來臨,細菌性腹瀉開始多了起來,尤其是沙門氏菌。感染這種細菌後,一般不需要用抗生素,為了預防感染,買回家的雞肉,建議烹飪之前不能洗...

開水燙碗筷,這個餐前儀式能殺菌嗎?

開水燙碗筷,這個餐前儀式能殺菌嗎?

外出就餐前,你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當然是先拍照啦。 圖源:攝圖網 除了拍照打卡,不少人會習慣用飯店水壺裡的開水把碗筷杯碟都燙一遍「殺菌」,然...

沙門氏菌不僅可汙染巧克力

沙門氏菌不僅可汙染巧克力

費列羅比利時工廠生產的健達(Kinder)巧克力疑似被沙門氏菌汙染,4月10日國際食品安全當局網路(INFOSAN)發佈全球警報啟動全球產品...

醫生緊急提醒,小龍蝦不能這樣吃!

醫生緊急提醒,小龍蝦不能這樣吃!

本文專家:張崢,蘇州大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博士 正值小龍蝦季 麻辣、蒜蓉、十三香…… 面對各種口味的小龍蝦 螢幕前的你是不是已經把持不住了呢?...

這4種隔夜菜太危險,吃不完最好倒掉

這4種隔夜菜太危險,吃不完最好倒掉

都說「節儉是傳統美德」,可面對家中的剩飯剩菜,不少人心中卻犯了難:倒掉吧,實在是太可惜;第二天熱一熱吃吧,「亞硝酸鹽超標」、「致癌」、「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