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急性腹瀉?
腹瀉是指正常排便習慣的改變,包括排便次數增多和糞便性狀變鬆軟,甚至出現水樣便。
急性腹瀉是指每日排便次數大於3次,排便的總量大於每日200g,持續的時間小於14天。
腹瀉的原因有哪些?
人體每天進食的食物、水和唾液腺、胰腺等分泌的液體約有10L,大部分被腸道吸收,只有少數隨糞便排出體外。另外,腸道本身也會分泌一部分消化液。按發病機制可將腹瀉分為四類。
1
滲出性腹瀉
是由於各種炎症引起腸道吸收能力下降所致,可分為感染性腹瀉和非感染性腹瀉。感染性腹瀉包括細菌性痢疾、病毒性腸炎、傷寒等;非感染性腹瀉包括炎症性腸病、胃腸腫瘤等,多表現為慢性腹瀉。
2
分泌性腹瀉
是因腸黏膜受到刺激而致水、電解質分泌過多引起。霍亂就是典型的分泌性腹瀉。
3
滲透性腹瀉
是由於對食物的消化和分解不完全致腸腔內滲透壓過高所引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消化不良。如慢性胰腺炎、肝病、服用某些高滲性減肥藥等都可能引起滲透性腹瀉。
4
腸運動功能異常性腹瀉
是由於腸蠕動過快,致使腸內食糜停留時間縮短,沒有被腸道充分吸收所致。常見於胃腸功能紊亂及甲狀腺功能亢進等。
怎樣預防急性腹瀉?
1
滲出性腹瀉和分泌性腹瀉
滲出性腹瀉是病菌直接破壞腸黏膜,分泌性腹瀉是由細菌、病毒的毒素引起的,二者都是由於飲食被病原微生物汙染所致,所以預防重點是防止「病從口入」。
(1)注意飲食衛生。不飲生水;生、熟食物分開;吃剩的食物及時放入冰箱內,且儲存時間不宜過長,食用前要加熱;螺絲、貝殼等水產品易帶致病菌,食用時要煮熟,生吃、酒泡、醋泡或鹽醃後直接食用的方法都不可取。
(2)飯前、便後洗手。
(3)清潔環境,滅蠅、滅蟑。
(4)減少與腹瀉患者的接觸,不要共用餐飲用具。
使用公筷
2
滲透性腹瀉和腸運動功能異常性腹瀉
多與胃腸道刺激有關,包括食物的刺激,也包括精神、心理方面的刺激。其預防措施包括以下幾項。
(1)避免吃生冷、辛辣及刺激性食物。
(2)重視心理衛生,主動適應社會及環境。
(3)參加體育鍛煉。
(4)生活規律,少熬夜,不過分消耗體力、精力。
腹瀉就診時
需向醫生提供哪些必要的病史
1. 腹瀉發生的時間,每日幾次,每次排瀉量,大便性狀(成形、不成形、稀糊狀、水樣),大便顏色(黃色、黑色、紅色、綠色),大便中其他成分(黏液、膿血、不消化食物、白色膜狀物),大便氣味等。
2. 伴隨症狀,如發熱、噁心、嘔吐、裡急後重、頭暈、心悸、出汗、少尿、無尿、肌肉痛、意識障礙以及腹痛(腹痛位置、程度、性質、緩解方式)。
3. 不潔飲食史(進餐時間、地點、可疑食物等)。
4. 外出旅行史。
5. 既往其他病史、既往腹瀉病史。
6. 特殊用藥史,如服用瀉藥、減肥藥等。

急性腹瀉還需完善哪些化驗檢查?
1. 糞便常規,提示是否有細菌感染。
2. 血常規,判斷是否有細菌感染、血液濃縮。
3. 尿常規,判斷脫水程度。
4. 腎功能檢查及電解質檢測,判斷是否存在電解質紊亂,評價脫水程度。
5. 霍亂弧菌的篩查及培養。
6. 糞便培養,明確感染的具體細菌。

健康提示
至於急性腹瀉的治療,我們就交給醫生吧!
你需要做到的就是進行飲食調節,主要包括:食用清淡、少渣、易消化的軟食,如大米粥、藕粉、面片湯等;少量多餐,以利於消化;不喝牛奶等易產氣食物,限制食用含食物纖維較多的蔬菜、水果;忌食肥肉、油脂多的點心等。並且不建議完全禁食!
注重飲食調節

內容來源: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醫生的建議—來自百餘位專家的肺腑之言》
本書主編:喬 傑、金昌曉
本篇作者: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感染疾病科 梁京津
授權轉載自「北京大學第三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