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被我們抓住又殺死的?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仔細瞭解乳腺癌的一生。
故事從少女時代說起。
和平時代
進入青春期後,腦垂體作為體內所有激素的Boss,自然要開始分配工作。於是指派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為女性發育和孕育做準備。這兩個小工生產出來之後,便很懂事的去“外地”自謀生路——乳房!這裡空曠、導管結構組織比較多,適合發展“新事業”,於是還招來了催乳素,一起做老闆。
“新事業”搭建完畢後,接下來就要準備接訂單了。每次排卵前後幾天,雌激素都會“擴招”一批腺體細胞做好接單準備,可惜大部分時候等來的都是大姨媽。

突然某天,姨媽並沒有如約出現——懷孕了!這是乳房辛苦等來的大訂單,開足馬力準備“產出”。為了滿足嗷嗷待哺的小寶寶,腺體細胞不斷增多以達到哺乳需求,直到嬰兒斷奶的那一天。
敵人的出現
其實每一次排卵前後,乳房都滿懷期待,因此腺體細胞在此時都是“滿員”甚至“超員”。然而如果沒有訂單,或者哺乳期之後“訂單”完成,乳房便不再需要努力工作,多餘的腺體細胞自然也需要被“裁員”。
不過雌激素卻開始消極怠工,在雌激素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情況下,有些腺體細胞藏起來“躲避離職”。耍小聰明的腺體細胞越來越多,乳房慢慢形成了增生(如囊腫、結節等),還好它們沒有惡意,不會癌變。
然而幾個“披著羊皮的狼”正在悄然靠近。在這些正常細胞中,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混入了壞細胞,起初比較零散,成不了什麼氣候。可是有一天,有個叫BRCA1/2的基因叛變了。

有了突變基因的幫助,這些壞細胞不僅輕而易舉躲過了免疫細胞的“巡視”,而且將突變基因“為我所用”,干擾其他正常細胞的生長過程,讓正常細胞“學壞”。然後繼續無序增殖,高速分裂出更多的惡性細胞,讓自己的團伙逐漸壯大。
基因突變可能是自發的,大多數情況下是遺傳得來的。除了基因之外,癌細胞的生成還有兩大幫凶:脂肪和雌激素。脂肪會分泌一種叫芳香化酶的物質,這個物質可以誘導雄激素轉化為雌激素,因此它分泌的越多,那麼轉化出來的雌激素也就越多。
雌激素對女性忠心耿耿,一心一意為女性調控體內的腺體細胞以及月經週期,但是雌激素太多就會互相推脫,消極怠工——不僅對腺體細胞增長不聞不問,細胞癌變後還會幫助腫瘤細胞增長。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乳腺癌變的過程了。然而一場大戰也剛剛拉開序幕,雖然身體的免疫細胞已經被腫瘤細胞“矇蔽了雙眼“,但是我們還有另外的“火眼金睛”可以及時發現問題!
癌細胞現身了
在B超、鉬靶、X線、MRI的幫助下,我們逐漸看清了癌細胞的活動範圍(腫瘤大小),對癌細胞團伙也大概摸了個底(即腫瘤的緻密程度),還發現我方正常細胞組織內已經被癌細胞團伙滲透了(癌細胞浸潤),癌細胞在擴張轉移的路上還留下了一些線索(淋巴轉移)。
我們根據已掌握的資訊,採取了一點小行動(乳腺穿刺後病理活檢),對抓回來的癌細胞進行進一步的病理分析,之後初步判斷出它們的屬性。現在已經是“精準狙擊”的時代了,只有瞭解它們的屬性,我們才能挑選出最適合攻擊的方案和工具。

基於以上資訊,我們對乳腺癌已經有了大致掌握,接下來準備“收網”!
收網!癌細胞別想跑!
所謂“擒賊先擒王”,一刀切總是最快解決癌細胞及其大本營的方式。殘餘部分通過放療、化療、靶向藥、內分泌藥物繼續狙擊。
放化療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方式,不過效果也是肉眼可見的好,所以多數情況下,都是方案的必選項。這個過程可以捕殺絕大多數癌細胞,不放過一個好的,別不會逃走一個壞的。
靶向藥是近年來的新方式,乳腺癌患者進行免疫組化分析之後,確定受體敏感性才可以選擇用藥。例如有些患者選擇奧拉帕利,有些患者則需要使用赫塞汀。這個方式的好處就在於,藥物可以直接與致癌位點發生作用,使該基因無法為癌細胞提供“服務”(幫助增殖、轉移、躲過免疫細胞監督等)。

內分泌治療是經典治療方式,我國70%的乳腺癌患者都是雌激素受體陽性的患者,意味著腫瘤生長依賴雌激素。這是件好事,因為內分泌治療成本較低、效果較好,可惜這是一場持久的防守戰。
內分泌一般通過抑制雌激素活性、防止雄激素轉化為雌激素等方式減少雌激素分泌,從而起到抗癌效果。沒有了雌激素的幫助,殘餘的乳腺癌細胞也很難再成氣候。
大家也發現了,靶向治療和內分泌治療似乎更適合防守。確實如此,它們一般是從源頭出發阻止癌細胞生長,再加上其他治療方式的幫助,將癌細胞“一網打盡”。
漏網之魚?
百密一疏,有些癌細胞就是漏網之魚。這部分癌細胞大多數進入“休眠”狀態,等待身體再次出現適合它們生長的環境(如基因突變)。有些則隱藏起鋒芒,繼續做“披著羊皮的狼”,悄悄通過血管和淋巴,轉移到下一個陣地繼續與身體開戰。
打一輩子游擊戰?
難道乳腺癌患者就只能跟癌細胞打一輩子游擊戰嗎?沒錯。由於漏網之魚太過於隱匿,且善於偽裝成正常細胞,因此目前很難做到“一個都不放過”。
而且有些癌細胞會跑去其他地方,逐步混入其他器官或者部位,與這些正常組織打成一片,如果再出現新的誘因(比如康復後熬夜飲酒),那麼發生新的腫瘤也是可能的。最常見的有:乳腺癌肝轉移、肺轉移、腦轉移、骨轉移等。

其實文章到這裡,相信大家已經非常明白乳腺癌的形成及治療過程了。抗癌是一輩子的事,不要只關注兩年、五年、十年的階段性勝利而掉以輕心,我們要在勝利中越戰越勇!
到目前為止,乳腺癌生存率約為83.5%,是我國生存率最高的癌症之一。早期乳腺癌生存率更是接近100%,這都說明了我們對癌細胞的熟悉程度已經相當高,治療水平也隨之大幅提升。
精準治療是目前的新興熱門,靶向藥已經進展到第三代,再加上內分泌治療的廣泛有效性,乳腺癌正在逐步向慢性病過渡,帶病生存已不是難事,提升生存質量開始作為新的治療標準。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未來的抗癌路上,讓我們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