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到底什麼時間吃最健康?實驗揭示……

蘋果是一種素有健康之名的水果。關於它的研究文獻,可以說是在各種水果中最多的了。

比如蘋果富含多酚類抗氧化成分和果膠,蘋果有益血脂和血壓,蘋果有益預防心血管疾病,蘋果對預防糖尿病有益無害,蘋果有利預防消化道癌症,蘋果有利減少新生兒過敏相關疾病,等等,都有文獻報告[1-2]。

不過,有關蘋果該什麼時候吃,有各種說法:「早上金蘋果,晚上爛蘋果」「餐前餐後都不能吃水果,水果只能兩餐之間吃」……讓人們感覺到迷茫。

到底哪種說法正確呢?蘋果應該什麼時候吃?

正餐前 30 分鐘吃蘋果最佳

所謂「餐前餐後不能吃水果」的說法,主要是考慮到一些胃腸疾病患者的特殊情況。對消化能力良好的健康人來說,水果作為冷盤入菜也好,飯前飯後吃也好,都沒有妨礙健康的可靠證據。

關鍵是,吃水果的數量要符合膳食指南的建議,每天在 200~350 克之間,而不是吃起來就停不住。

相簿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相簿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但是,從降低餐後血糖而言,有一個時間點吃蘋果,對降低餐後血糖反應也特別有好處——那就是正餐前 30 分鐘[3]。

有研究發現,早餐前 30 分鐘吃含 15 克碳水化合物的蘋果,就有這種好處。

為了公平起見,這項實驗中比較血糖反應的高低,是按等碳水化合物來操作的。

因為吃蘋果也會吃進去不少糖,所以,實驗中是這樣分組的:

第一組,直接吃含 50 克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白米飯,即用 68 克左右的精白米,加 1.5 倍水煮成的米飯。熟重大約是 170 克。

知識點 1

精白米不是純的碳水,它只含有 74% 左右的碳水化合物。要吃到 50 克碳水,需要煮 68 克精白米。

至於加多少水,就無關碳水含量了,只與煮出來軟不軟有關。一般來說,煮得越軟,GI 值越高。

第二組,吃含 15 克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蘋果,同時吃米飯。不過這米飯是減量的,扣掉了 15 克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熟重只有 117 克。最後總的碳水化合物還是一樣多,都是 50 克。

知識點 2

蘋果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差異很大,從 8% 到 15% 不等。這個蘋果原料經過了糖含量測定,計算出 143 克去核帶皮的蘋果中含有 15 克碳水化合物,其中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分別為 8.3 和 6.7 克,幾乎沒有蔗糖。

之所以沒有去掉蘋果皮,是因為蘋果皮裡的抗氧化成分和膳食纖維比較多,凡是做蘋果保健作用的研究,基本上都不會去掉果皮。

第三組,先吃含 15 克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蘋果,從吃蘋果的時間開始算,30 分鐘之後再吃米飯。這米飯也是減量的,和第二組一樣多。

第四組,先喝含 15 克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糖水,其中糖的種類和含量和 143 克蘋果是一樣的,也是 8.3 克果糖和 6.7 克葡萄糖。這米飯也是減量的,和第二、三組一樣多。

以含 50 克葡萄糖的糖水來做參比食物,測定餐後 4 小時之內的血糖變化曲線。一共有 18 名健康受試者參加了實驗。

研究發現,這 4 種吃法中,只吃白米飯的血糖反應最高。白米飯和蘋果同時吃,前兩個小時的血糖曲線下面積就下降了 23%。飯前 30 分鐘吃這一組,前兩個小時的血糖曲線下面積降低值高達 51%,而且餐後 4 小時之內的血糖波動值,也降低了整整一半。

如果用一餐飯的 GI 值來表示,那麼吃米飯是 82,米飯蘋果一起吃是 64,先吃蘋果的吃法居然降低到了 40!這個降餐後血糖的效果,真的是有點猛啊。

先喝糖水的方法,也能把 GI 值降到 69。這說明蘋果裡的糖並沒有起到壞作用,甚至還在一定程度上對蘋果餐降血糖的效果有所貢獻。當然,喝糖水和吃蘋果相比,效果還是差遠了。

實驗中詢問了受試者的感覺,他們表示,先吃蘋果並沒有感覺到什麼不舒服。

相簿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相簿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不過,可能有很多人會問:

吃蘋果就得少吃米飯?誰能做得到啊?如果我餐前吃個蘋果,米飯一口也沒少吃,還會有這種降血糖作用嗎?吃梨可以嗎?吃橙子可以嗎?

這些問題,研究者也考慮到了。於是,繼續做了第二批實驗[4]。

這次,用蘋果、梨和橙子這三種冬天最常見的水果來做實驗。而且,實驗中的碳水化合物數量又分成了兩組。

  • 一組叫做「等碳水組」,和上一項研究一樣,吃水果之後扣減了米飯,總的可利用碳水化合物攝入量都是 50 克。
  • 另外一組叫做「高碳水組」,額外多吃水果,米飯一點都不少吃。也就是說,這一組中,吃含 15 克碳水的水果之後,再吃含 50 克碳水的米飯,總的可利用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是 65 克。

在等碳水組當中,發現還是蘋果的效果最好,和前面的實驗沒區別——餐前 30 分鐘吃蘋果,把米飯餐後 2 小時的餐後血糖反應降低了 40%。梨就略差點,只降低了 25%,橙子效果最弱,只有 8%。

從餐後血糖波動的角度來說,先吃蘋果的降低效果是 50%。先吃橙子最弱,也有約 25%,降了大概 1 毫摩爾/升,這也不可忽視了。

相簿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相簿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那麼,高碳水組的情況怎麼樣呢?

因為多吃了 15 克碳水化合物,所以餐後 2 小時血糖曲線下面積差異不太大。先吃蘋果和梨和效果差不多,分別只降了 17% 和 20%,橙子只降了 10%。

而且,即便多吃了水果,碳水總量加到了 65克,和碳水數量只有 50 克的純米飯餐相比,餐後的血糖波動仍然有顯著降低,降低幅度在 1.2~1.5 毫摩爾/升之間。

這個結果已經很令人驚喜了。說明餐前吃水果並不會額外升高血糖反應,而且,把水果放到餐前來吃,甚至還能有效降低餐後血糖的波動。

餐前 30 分鐘吃水果(或其他含糖食物),對控制餐後血糖有較好的效果。

這事已經有好幾項研究的證實。而同時吃效果就弱一些,這個結果絕非偶然。一定有其內在代謝機制,其具體機理需要深入研究。(最近有一個新詞彙叫做「時間營養學」,看來進食時間真的很重要……)

注意事項

說完了吃蘋果時間相關的研究,最後還要叮嚀幾件事。

1.該研究是在健康人當中做的,還不能確認糖尿病人飯前吃蘋果是否能得到同樣的餐後控血糖效果。

2.先吃水果的飲食方式,僅限於胃腸消化功能正常的人。那些特別怕涼的人,容易發生腹瀉的人,有腸易激綜合徵的人,餐前吃個蘋果還是要慎重的。如果有不舒服的感覺,那就不要這麼吃啦。

3.用這個方法的時候,時間的精準很重要。如果不確定用餐時間,那麼「30分鐘之前」也就無從談起了。對控血糖的人來說,必須保證按時用餐,而不能時間忽早忽晚,忽多忽少。定時定量進餐,和吃什麼東西同樣重要。決不能因為吃了蘋果,就放任自己到點不吃飯。

4.對糖尿病患者來說,不能用食物來替代藥物治療,但也需要注意根據食物的效果來調整藥物的用量。餐後血糖降低了,就得減少胰島素和降糖藥的數量,否則容易造成危險的低血糖反應。

此外,雖說蘋果既安全又健康,但餐前吃蘋果控血糖的長期效果如何,是否會一直這麼有效,也還有待於更多研究的觀察和驗證。

參考文獻

[1]Hyson, D.A.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Apples and Apple Componen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Human Health. Adv. Nutr. 2011, 2, 408–420.

[2]Alperet, D.J.; Butler, L.M.; Koh, W.-P.; Yuan, J.-M.; Van Dam, R.M. Influence of temperate, subtropical, and tropical fruit consumption on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in an Asian population. Am. J. Clin. Nutr. 2017, 105, 736–745.

[3]Lu, J.; Zhao, W.; Wang, L.; Fan, Z.; Zhu, R.; Wu, Y.; Zhou, Y. Apple Preload Halved the Postprandial Glycaemic Response of Rice Meal in Healthy Subjects. Nutrients 2019, 11, 2912.

[4]Lu, X.; Lu, J.; Fan, Z.; Liu, A.; Zhao, W.; Wu, Y.; Zhu, R. Both Isocarbohydrate and Hypercarbohydrate Fruit Preloads Curbed Postprandial Glycemic Excursion in Healthy Subjects. Nutrients 2021, 13, 2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