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沒個醫生,生了病不方便?知道這6點,你也能頂半個醫生

在自己或者家人生病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如果自己是醫生就好了:一些小病小痛,不用去醫院,自己順手就給解決了;如果要去醫院,自己也能思維清晰地和醫生溝通,一起協商最合適的診療方案。

其實,即使你不是醫生,如果你知道下面這6點,你就不算醫學門外漢,你也可以像醫生一樣去思考,去分析,去維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No.1

No.1

一生病就對症下藥?這樣可能就做錯啦!

醫學門外漢會認為生病就要對症下藥,咳嗽吃點止咳的、有痰吃點化痰的、發燒吃點退熱的、疼痛吃點止痛的、腹瀉吃點止瀉的、嘔吐吃點止吐的……。他們的家庭小藥箱裡可能備有各種應對常見症狀的藥物。

可是醫生們知道,對症下藥可能是幫了倒忙。讓人不舒服的症狀,不一定是我們健康的敵人,相反,它們往往是保護我們的友軍。

拿最常見的感冒來說。

當感冒病毒(通常是鼻病毒)入侵我們的呼吸道搞破壞,呼吸道的黏膜受到刺激分泌更多的粘液(也就是痰)來清洗呼吸道,同時呼吸道啟動保護反應觸發咳嗽,把分泌物、病毒等排出來。

如果沒有痰和咳嗽,感冒病毒的破壞力會更強。所以,醫生不會一感冒就使用抑制痰液分泌的藥物,也不會輕易使用止咳藥。

溫馨提醒

每當遭遇讓人煩心的症狀的時候,如果你會想一想,這個症狀究竟是「友軍」還是「敵人」,弄不清楚的時候諮詢醫生,而不是在小藥箱中翻找對症的藥物,你就不再是醫學門外漢了。

No.2

很多時候,疾病恢復主要靠自身的修復

醫學門外漢常常會認為,生病了要早一些吃藥,不然越拖越厲害。可是醫生們知道,病情會怎麼發展,除了看疾病的破壞力之外,還要看身體的修復能力。

如果把我們健康的身體比作是完好的城牆,疾病就像是在拆牆的敵人,身體的修復能力就是在補牆的友軍,只要補牆比拆牆快,城牆遲早會補好。

例如普通感冒,雖然開始敵人起勁拆牆,讓症狀在3天左右達到高峰,但是友軍補牆能力會迅速跟上,在一週左右把牆給補好了。

你可能會問,幹嘛不用抗病毒藥對付感冒病毒,就像弄點武器消滅敵人,這不會好得更快嗎?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目前並沒有安全有效的抗感冒病毒藥物,也就是說你打算用武器消滅敵人,但是這個武器不僅殺敵能力不夠強,還會誤傷友軍,不小心弄壞城牆,這樣還不如等著友軍補牆呢。

類似的情況,除了感冒之外,還有皰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幼兒急疹等等常見病毒感染性疾病。

還有一些情況,我們確實有有效的殺敵武器,但如果預估友軍補牆能力夠強,也可能會選擇不使用武器

例如,奧司他韋是殺滅流感病毒的有效藥物,但是如果一個人平時身體健康,流感症狀不重,醫生評估也沒有重症或者併發症的風險,醫生可能不給他使用奧司他韋,而是等待自己好轉。

類似的情況還包括,輕症的細菌性中耳炎、輕症的細菌性鼻竇炎,醫生可能在評估情況後建議暫時不用抗生素,觀察病情變化。

溫馨提醒

如果生病的時候,你不是著急用藥,而是先分析或者找醫生分析「補牆」和「拆牆」力量對比情況,你就不再是醫學門外漢了。

No.3

會推理,不盲從

醫學門外漢可能因為一句話聽上去有道理就信了,例如他們可能會認為便秘是因為大便太乾,所以多喝水對便秘有幫助。

可是,醫生們知道,我們首先要弄清楚便秘的原因,才能判斷喝水有沒有幫助

大部分便秘的人的水量是正常的,但是大腸有很強的吸收水的能力,進入大腸的水,大約80%-90%都會被吸收,只留下100-150毫升留在大便中。多喝的水會被結腸吸收掉成為小便。

如果增加富含膳食纖維或山梨醇的食物,或者服用輕瀉劑類便秘藥,才可能有更多的水被「鎖在」大便裡面不被吸收,而讓大便變得更鬆軟一些。

溫馨提醒

每當你聽到一個「乍一聽很有道理」的健康建議的時候,不會盲從,而是先評估這個觀點有沒有充足的證據來支持,你就不再是醫學門外漢了。

No.4

對一個人有效不一定對所有人有效,真實效果還要看臨床研究

醫學門外漢可能聽朋友說某某藥物治療某某疾病效果特別好,就會效仿。醫生們知道,對一個人有效不一定真有效。

一個咳嗽很長時間的孩子做了推拿後咳嗽很快就好了,這不一定是推拿的效果,更有可能正好趕上了病程的結束,這就像是友軍終於把牆補好了,結果「軍功章」卻被授予正巧路過的「法師」。

而臨床研究需要有嚴格的設計,拿推拿治療咳嗽而言,要選一群(往往是上百人或更多)有同樣咳嗽問題,相似年齡的孩子。這群孩子要隨機分到兩組,一組推拿,一組不推拿比較效果,這樣就可以避免把不治療也能好轉的咳嗽歸功於推拿了。

隨機分是為了避免研究者把那些看上去身強體壯的孩子分到推拿組,人為干擾結果。為了避免推拿產生的心理作用,也許還要加一組假模假樣的「假推拿組」。

所以,研究者為了說明一種治療方法是有效的,需要花很多的金錢和時間,用臨床研究來證明。

溫馨提醒

如果你聽朋友說某某方法有效,你不會心動,因為你知道一個治療有沒有效果,不能看一個人甚至幾個人的療效,還是要看設計合理,觀察了足夠多的人的臨床研究。

最好是隨機雙盲對照研究,你就不再是醫學門外漢了。臨床研究太多,結果不一致怎麼辦?看看臨床指南怎麼說。

No.5

選擇治療方案,不是「有效就使用,有副作用就拒絕」。

醫學門外漢可能聽說某種治療方法有用就躍躍欲試,聽說某種治療方法有副作用就避之大吉。醫生們知道,治療決策起碼要考慮4個方面,那就是治療的好處、治療的壞處、不治療的好處和不治療的壞處

例如一個長時間被過敏性鼻炎困擾的人,因為擔心激素的副作用,不願意用鼻噴激素治療,但是聽說某網紅海淘鼻炎藥水,一用鼻子就通了,就買來用。

殊不知,規範使用鼻噴激素的副作用很小。不治療的話,鼻炎症狀反反覆覆,慢慢加重,總是鼻塞、流鼻涕、打噴嚏、鼻子癢,非常影響生活質量。

一用鼻子就通的網紅鼻炎藥水往往是含有羥甲唑啉等收縮血管的藥物,可是這類藥物長時間使用,反而可以導致藥物性鼻炎讓鼻塞更嚴重。

醫生處方這類藥物都會小心翼翼,囑咐儘量不要超過1周,每天使用次數也要嚴格控制。但是網紅鼻炎藥水那些讓人心動的描述和使用者評價可以讓醫生的努力化為烏有。

溫馨提醒

如果你在做治療決策,選擇治療方案的時候,都會考慮到治療的好處和壞處,以及不治療的好處和壞處這4點,與醫生均衡利弊地協商討論,你就不再是醫學門外漢了。

No.6

看資訊先看來源

醫學門外漢可能看到某音、某某書上的「健康妙招」可能就信了。醫生們知道,這樣的資訊可信度非常差,在決定採信之前,一定要判斷資訊的質量如何。

如果不是醫生,怎麼判斷健康資訊是否可靠呢?可以參考美國衛生院的建議,從以下幾點來分析:

1.是誰的網站或者賬號?

源於可靠的機構或專業人員網站或者賬號的資訊更可靠。

2.誰寫的資訊,誰審核的?

健康資訊是否由醫療保健專業人員編寫和審核?

3.資訊是什麼時候寫的?

較舊的資訊並不是就沒有作用,但是基於最新證據的資訊肯定會更好。

4.網站或者賬號的目的是什麼?

是為了科普教育,為了分享個人意見,還是帶貨?

5.是否為您的健康問題提供快速簡便的解決方案?是否承諾了奇蹟療法?

相信我,你遇到有奇效的偏方几率不會高於中鉅額彩票。

哈哈,這不就是說的咱們卓正科普公眾號嘛!大部分健康問題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但是如何在海量的文章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呢?請看這裡👇。

檢索科普

如果你遇到健康問題,先打開卓正科普來搜尋,而不是去某音某某書上尋求答案,你就不是醫學門外漢了!

如果你能夠做到上面這六點,在維護自己和健康上,你就不容易掉坑,更可能高效的找到最佳健康方案。對於一個沒有讀過醫學院的人,做到這6點難不難呢?

我知道,對於很多人,這並不難,因為我經常在門診、在卓正的科普學習社群、咱們卓正科普的評論區看到這樣的人,他們當年沒有選擇讀醫學院,真是醫學院的損失呀!

本文審稿專家

本文審稿專家

卓正醫療陸嬌、沙小丹醫生

免責聲明:本文經卓正醫療健康資訊組審核,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健康資訊,個人醫學問題請向醫生諮詢。文章轉載請聯繫:medicine@distinctclinic.com。

相關文章

癌症越來越年輕化,五字真訣預防癌症

癌症越來越年輕化,五字真訣預防癌症

30年前,許多人對癌症都不瞭解,而今天又有多少人沒有患癌症的親朋好友呢?就連朋友圈裡也不時出現「籌款治病」的求助帖。 究竟為什麼癌症患者會越...

你有沒有想過,人為什麼要睡覺?

你有沒有想過,人為什麼要睡覺?

人類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覺,包括蒼蠅、蠕蟲甚至水母等無脊椎動物也會睡覺。在整個進化過程中,睡眠對所有具有神經系統的有機體來說都是普遍的...

萬萬沒想到,空調竟然也會「中暑」?

萬萬沒想到,空調竟然也會「中暑」?

這段時間,關於空調有一則流言廣為流傳,說空調在環境溫度過高時會停機,溫度超過60℃,遠超空調工作溫度等等。這個說法部分屬實,但有些誇大其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