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29歲的患者胡女士(化名),來到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急診科。該患者當時完全沒有意識,相當於醫學專業術語所說的「淺昏迷」狀態,問答沒有任何反應。
住院第二天患者又演變為譫妄狀態,胡言亂語、大聲喊叫、答非所問。經過詳細詢問病史和仔細化驗檢查,醫生診斷胡女士患的是急性肝衰竭伴肝性腦病(也稱肝昏迷)。

01
究竟是什麼原因
導致其發生肝衰竭肝昏迷的呢?
經過詳細地詢問患者家屬,胡女士平時沒有任何慢性肝病的基礎,近期也沒有飲酒或服用可能引起肝損傷的藥物。入院後進行了詳細的化驗檢查,也排除了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和常見的遺傳代謝性肝病。
患者不明原因突然發生急性肝衰竭,又不存在常見的引發肝損傷的原因,會不會是存在中毒性肝損傷的可能?
經過反覆地詳細地追問病史,患者家屬訴在發病前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胡女士從事一種比較特殊的工作,那便是從朋友工廠拿回製作手機封膜的原材料膠水,每天徒手使用膠水進行手機封膜,且沒有采取任何防護措施,用手拿東西吃前也不洗手。

這種原材料膠水裡面最終確認含有四氯乙烯和橡膠材料。胡女士的病很可能是由於吸入了四氯乙烯導致!
據胡女士家屬的進一步介紹,胡女士剛開始工作約10天左右開始出現頭暈、無力感,但當時沒在意。停工幾天後,她覺得不舒服好轉了,便又繼續工作約20天左右,之後她便開始出現明顯的噁心嘔吐、腹疼,後來眼睛皮膚都變黃了。
在發現自己的眼睛變黃了以後,胡女士趕緊趕到家附近的醫院檢查。
此時,她的肝功能指標已經明顯異常,總膽紅素已經高達130+(正常值為0~17)μmol/L,穀草轉氨酶及谷丙轉氨酶均達到2900+(正常值為0~40u/L),凝血功能嚴重紊亂,凝血酶原活動度只有15%(正常值是80~120%)。各項化驗指標提示患者已經發展到肝衰竭晚期,胡女士被緊急安排住院治療。

雖然醫生盡力救治,但胡女士的病情仍在繼續發展,並很快就出現了「肝性腦病」的症狀:胡言亂語、間斷煩躁不安、最後神志不清。
肝性腦病是因為人的肝功能嚴重損傷後,肝細胞大量壞死了,肝臟無法正常承擔人體所需的解毒、合成、轉化等功能,相當於人體裡最大的加工製造廠罷工了,最後導致人體代謝產生的毒素大量積累並隨血流進入腦組織,引發大腦能量代謝障礙,導致出現神經精神症狀,發生意識障礙甚至昏迷,也就是「肝性腦病」。
醫生告知家屬,胡女士極有可能需要做肝臟移植。同時,醫院第一時間為患者安排了人工肝血液淨化治療,並積極配合保肝、促進肝細胞再生、抗感染、提高免疫力、降血氨、預防消化道出血和腎損傷等併發症治療。
所幸的是,經過積極治療以後,胡女士意識逐漸清醒、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等各項化驗指標逐步好轉,避免了肝移植。

這是醫生和胡女士創造的一個小小奇蹟,除了內科的支持治療外,還得益於她年輕且沒有慢性基礎肝病。急性中毒引起的肝衰竭雖然發病十分凶險,但因為救治比較及時,加之胡女士比較年輕,肝細胞再生比較活躍,本身又沒有慢性肝病基礎,因此恢復起來也是相對較快。
02
四氯乙烯有哪些危害?
四氯乙烯,又稱全氯乙烯,是一種有機化學品,被廣泛用於乾洗和金屬除油,也被用來製造其他化學品和消費品。室溫下是不易燃的液體。容易揮發,有刺激性的甜味。在空氣含有百萬分之一四氯乙烯的時候就可能聞到。

過量接觸四氯乙烯會導致人頭暈、意識混亂、說話及行走困難,甚至失去意識死亡;長期接觸四氯乙烯時,其可以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膚吸收,會導致乏力、眩暈、噁心,也會導致肝功能損害,最後引起慢性中毒性肝炎。
無論急性還是慢性中毒引起的肝功能損傷,我們均統稱為中毒性肝病。
有研究報導,氯乙烯中毒時行肝穿刺活檢,顯微鏡下可見肝細胞如同病毒性肝炎的組織學改變;如長期接觸,可引起肝纖維化(肝硬化),極少數病例可誘發肝癌或肝血管肉瘤。曾經有氯乙烯中毒性肝病的臨床觀察結果顯示,244 例接觸四氯乙烯工作工人,經過10年的動態隨訪觀察發現,分別有有38.4%及59.6%的人出現了明顯肝功能異常以及肝脾腫大情況,有4人死亡;及時脫離中毒環境,其預後尚好。
在此提醒大家,不僅是四氯乙烯,在接觸各類性質不明的化學品時,應做好防護措施,帶好防護手套、口罩、帽子等,必要時穿防護服、戴防護面屏和護目鏡,儘量避免損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