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全球範圍的常見慢病,在給患者帶來嚴峻健康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較大的經濟負擔。近日,2023版美國糖尿病協會(ADA)提供了糖尿病篩查、診斷和治療的具體建議。
血糖
➤ 空腹血糖值應>7.0 mmol/L,可診斷糖尿病。
➤ 即便沒有明顯症狀,建議所有≥35歲的人群接受糖尿病篩查。建議糖尿病高危人群通過糖化血紅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或2小時口服糖耐量測試進行篩查。如果HbA1c<5.7%,FPG<5.6 mmol/L,和/或2小時口服糖耐量測試<7.8 mmol/L排除糖尿病,應每3年重複檢測一次。
➤ 用於高危人群篩查時,應在靜脈血中測量葡萄糖。
➤ 空腹血糖分析樣本應在禁食至少8小時過夜後的晨血。
血糖儀
➤ 行動式血糖儀不應用於診斷糖尿病,包括妊娠期糖尿病。
➤ 建議所有使用強化胰島素方案(每天多次注射或胰島素泵治療)和不使用連續血糖監測(CGM)的糖尿病患者進行頻繁血糖監測(BGM)。
➤ 不建議單獨使用飲食和/或口服藥物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常規使用BGM。
➤ 除非使用動態血糖監測(CGM),否則應鼓勵每天多次注射胰島素的患者以適合其胰島素劑量方案的頻率進行BGM,通常每天至少4次。
連續血糖監測
➤ 對於未達到血糖目標、出現無意識低血糖和/或低血糖發作的青少年/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建議實時CGM可與胰島素聯合使用,來降低HbA1c水平和/或降低低血糖風險。
➤ 對於未達到血糖目標、出現無意識低血糖和/或低血糖發作的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可考慮將間歇性掃描CGM與胰島素聯合使用,來降低HbA1c水平和/或降低低血糖風險。
➤ 對於1型糖尿病妊娠患者,考慮使用實時CGM來改善HbA1c、TIR和新生兒結局。
➤ 對於接受胰島素治療,但血糖未達到目標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考慮使用實時CGM或間歇掃描CGM來降低HbA1c和/或降低低血糖風險。
➤ 在相關監管部門批准的前提下,可考慮實時CGM或間歇掃描CGM用於1型糖尿病兒童患者,作為改善血糖控制和降低低血糖風險的工具。
➤ 可利用CGM資料,結合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藥物劑量調整來更好對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血糖管理。
妊娠期糖尿病
➤ 所有有糖尿病危險因素的孕婦應在第一次產前檢查時使用標準診斷標準進行未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檢測。
➤ 所有無糖尿病危險因素的孕婦應在妊娠24-28周時進行妊娠期糖尿病(GDM)評估。
➤ 患有GDM的女性應進行空腹和餐後BGM,以實現最佳血糖控制。
➤ GDM目標血糖值應為空腹血糖<5.3 mmol/L,餐後1小時<7.8 mmol/L或餐後2小時<6.7 mmol/L。
➤ 患有GDM的女性應在產後4-12周使用非妊娠期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標準進行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測試。
➤ 有GDM病史的女性應至少每3年進行一次糖尿病篩查。
➤ 建議在妊娠20周前進行GDM檢測。
尿糖
➤ 不建議糖尿病患者的常規進行尿糖檢測。
酮檢測
➤ 對於患有1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史或接受鈉葡萄糖轉運蛋白2抑制劑治療的患者,如果有不明原因的高血糖或酮症症狀,應測量尿酮或血酮,如果尿液或血液酮增加,應及時就診。
➤ 血液中b-羥基丁酸的特異性測量應用於DKA的診斷,並可用於DKA治療期間的監測。
HbA1c
➤ 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診斷標準分別為HbA1c≥6.5%和HbA1c為5.7%~6.4%。
➤ 大多數糖尿病患者應定期測量HbA1c,以記錄其血糖控制程度,通常每3個月測量一次,直到達到可接受的個性化目標,之後不少於每6個月。
➤ 對於大多數非妊娠糖尿病患者來講,HbA1c<7%是合理的。如果沒有明顯低血糖或其他治療不良反應的情況下,可以設定更為嚴格的目標。
➤ 對於兒童和青少年患者以及預期壽命有限、有廣泛合併症、有嚴重低血糖史和出現晚期併發症的患者,可適當放寬HbA1c目標。
➤ 對於處於妊娠期和準備妊娠的患者,在安全的前提下,建議設定更為嚴格的HbA1c目標,妊娠期的理想目標為<6.0%,以保護胎兒遠離先天性畸形,保護母嬰免受圍產期創傷和因大於胎齡兒而引起的疾病。
遺傳標記
➤ 目前,常規測定HLA基因或單核苷酸多型性等遺傳標誌物對1型糖尿病患者的診斷或管理沒有價值。對於不能明確歸類為1型或2型糖尿病的患者,建議進行遺傳標記的分型和使用遺傳風險評分。
➤ 對於選定的糖尿病綜合徵,包括新生兒糖尿病和年輕的成熟期糖尿病,可以通過糖尿病相關突變的定義獲得包括治療選擇在內的有價值資訊。
➤ 常規基因檢測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沒有作用。
自身免疫標記
➤ 建議對1型和2型糖尿病之間存在表型重疊且糖尿病類型不確定的成年進行標準化胰島自身抗體測試,以進行糖尿病分類。
➤ 不建議將胰島自身抗體用於糖尿病的常規診斷。
➤ 建議對具有兩種或以上胰島自身抗體的受試者進行縱向隨訪,將糖尿病分期為1期:兩種或以上胰島自身抗體,血糖正常,無症狀;2期:兩種或以上胰島自身抗體,血糖異常,無症狀;3期:兩種或以上胰島自身抗體、血糖異常、有症狀。
➤ 在對出生時HLA分型後1型糖尿病遺傳風險增加的兒童或1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級親屬進行前瞻性研究時,建議進行標準化胰島自身抗體測試。
➤ 建議在1型糖尿病患者親屬或普通人群中篩查胰島自身抗體,也可以作為1型糖尿病先證者一級親屬的選擇。
➤ 目前不建議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胰島自身抗體的常規篩查。
➤ 目前,胰島自身抗體的測量在已確診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沒有作用。
尿白蛋白
➤ 無論治療如何,在1型糖尿病確診5年後和2型糖尿病確診時,應開始對青春期或青春期後的個體進行年度蛋白尿檢測。
➤ 如果估計腎小球濾過率<60 mL/min/1.73 m2,和/或蛋白尿/肌酐>30 mg/g,則應每6個月重複一次尿白與肌酐比值(uACR),以評估疾病進展。
➤ 應使用晨尿測量白蛋白與肌酐的比值。
➤ 半定量uACR試紙可用於檢測早期腎臟疾病,並在無法進行定量測試時評估心血管風險。
////////////////////////////////////
來源:Diabetes Care.2023 Jul 20;dci2300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