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晚上,一位女孩張大著嘴巴,手託著下巴,在朋友的陪同下急匆匆跑進急診室。陪同的朋友告訴護士,女孩和朋友約了看球賽,當自己支持的球隊進球時,她情不自禁拍手大笑,但萬萬沒想到,「咔擦」一聲,嘴巴合不上,無論怎麼努力,下巴都不聽使喚,這就發生了所謂的「笑掉下巴」事件。醫生戴上手套,讓女孩靠牆坐地上,一手托住女孩的下頜,一手伸進她的口腔中,輕輕幾下,她的下巴就恢復正常活動了。
那麼,當我們發生這種情況時,該怎樣hold住你的下巴?

01
認識下巴脫臼
下巴脫臼在臨床稱為顳下頜關節脫位。好發於女性、中老年人。顳下頜關節簡稱下頜關節,是頜面部唯一的左右雙側聯動關節,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多方向的活動性。在肌肉作用下產生與咀嚼、吞嚥、語言及表情等有關的各種重要活動。下頜骨髁狀突運動時如超越正常限度,脫出關節凹而不能自行回覆原位,即為顳下頜關節脫位。
脫位類型有很多種,其中前方脫位最常見,俗稱「掉下巴」。

下頜脫臼
示意圖
02
下巴脫臼的表現特點
☐ 下頜運動異常,張、閉口受限,多數情況下嘴巴呈張開或半張開狀態而不能閉合。
☐ 患側脫位關節區域、面部疼痛。
☐ 吞嚥、語言、表情障礙,常表現為唾液外流、言語不清、咀嚼、吞嚥困難。
☐ 面相改變。雙側脫位則面頰變平,臉型變長,而單側表現為面部不對稱。
☐ 可觸及關節凹陷區,顴弓下方膨隆狀態。
☐ 前牙開牙,後牙早接觸。
03
下巴脫臼的處理方法
下巴脫臼應及時找醫生復位,時間越久越難處理,如不能馬上找到醫生處理,可以嘗試一些自我恢復的方法。
1. 首先,發生脫位時,自己儘量放鬆,消除緊張心理。
2. 可用熱毛巾熱敷臉部及關節處,同時儘量放鬆。
3. 對於習慣性脫位病人可以嘗試簡單的自我復位:熱敷,同時將嘴唇儘量閉合向前伸,類似嘟嘴噘嘴的動作,在這個狀態下將嘴巴向左移動,這時候右邊關節附近的肌肉感到拉伸。一兩秒後換向右移動,拉伸臉部左邊的肌肉。整個過程中骨頭不要移動。

注意:若活動過程中感到痠痛緩解,半小時左右下頜會自動復位,如活動中疼痛加劇,就不要擅自活動,等待醫生處理。
04
何時需要專業幫助?
下頜脫臼應儘早得到專業救助,尤其是對於首次出現或習慣性脫位無法自行復位病人。
健康提示
下巴脫臼重在預防。
1. 消除一切不利的精神心理因素,改善口腔緊張狀態。
2. 避免開口過大造成關節扭傷,如打哈欠、大笑等。
3. 受寒冷刺激後,防止突然進行咀嚼運動,以免引起肌痙攣、關節韌帶損傷。
4. 糾正不良咀嚼習慣,改變單側咀嚼習慣,忌食硬物,治療夜間磨牙等。
5. 當張口受限時,每日進行張口練習。
6. 消除有害刺激,如積極治療牙周炎、拔出智齒、修復缺牙、矯正錯合等。
7. 局部按摩熱敷。
內容來源: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危急時刻,如何急救?——家庭急救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