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一週胖一斤的食物,你可能還在天天吃

2019 年,有研究人員做了一個試驗,他們組織了一群成年人,每天堅持只吃一類食物,吃飽為止。

結果發現:相比於正常飯菜敞開吃,吃這類特殊食物的人,平均每天多攝入 508 千卡,短短兩週裡,體重平均增加了約 1 公斤。

平均一週胖了一斤,什麼食品這麼增肥?

你或許沒有聽過這類食品的名字,但生活中處處都有它的身影,你也一定吃過它,那就是:

超加工食品

無處不在的「超加工食品」,究竟是什麼?

顧名思義,超加工食品,就是經過深度加工,基本看不出原始食材是什麼的食品。

假如在你眼前有土豆、土豆澱粉、炒土豆絲、薯片、薯條……你能找出哪個是超加工食品嗎?

揭曉答案:按照加工程度來分,一個土豆可以變成 4 個不同等級(level)的食品:

這四個等級,是食品工業制定的 NOVA 系統,根據加工程度做出的分類:

未加工或最低程度加工的食品

未經任何加工,或只是經過乾燥、打碎、過濾等最基礎的加工。食材本身的理化性質幾乎沒有改變,可以直接用來做菜。

經過加工的烹飪調料

從天然食材裡經過加工提取出的調料。

加工食品

食材和調料組合,經過比較直接的方式加工而成。雖然經過了一定程度的加工,但食材的理化性質沒有很大改變。

超加工食品大多來自工廠,自己家裡沒辦法原樣照做,加工程度也非常深。

對「超加工食品」,最簡單粗暴的判斷原則是:

看不出原材料 + 加工步驟複雜 + 家裡做不出來

≈ 超加工食品

從原料到超加工食品的過程中,食物大多經過了化學改性,食材本身的成分被分離重組,到了幾乎看不出原材料的地步。

超市裡賣的絕大多數包裝零食和速食食品,都算「超加工食品」。包括你喜歡的巧克力派、餅乾、薯片、烤腸、速溶奶茶、甜汽水……

再舉幾個例子:

再舉幾個例子

雖然都是「加工過」的食品,但第三級(加工食品)跟第四級(超加工食品)之間,還是發生了加工程度上的飛躍。

正是加工的深入,讓「超加工食品」帶來了更多健康隱患。

好好的食品,為什麼「超加工」就有問題?

人類要想吃飽吃好,離不開食品加工。

加工,相當於一定程度改變食物原有結構,同時加入糖、油、鹽及其他添加劑。這樣能讓食物更好吃、更易保存,但也會流失部分營養,帶來一些健康風險。

一般的烹飪和加工,能夠在味道、易儲存性與營養之間達到平衡。

而「超加工」是極致的加工,容易把加工食品的缺點放到最大。

比如未經加工的「原始」土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纖維素、鎂鉀等礦物質,以及植物特有的許多有機營養素,是很不錯的主食選擇。

讓它變成紙桶裡咔呲咔呲的厚薯片,要經過一系列處理:

此時,你吃到的,早已不是原來的那個土豆了。

原有營養被破壞

把土豆粉碎製成土豆泥、土豆粉時,原有的結構被破壞,纖維素、維生素和活性營養物質出現損失。

濃縮的熱量炸彈

土豆麵團加入各種調味品,重新壓制成大小形狀統一的「薯片」,油炸或高溫進行膨化處理。體積大大縮小,熱量極大提升。

讓你吃到停不下來

糖、油、鹽達到黃金配比,加上濃郁的風味和酥脆的口感,薯片變得特別美味,讓人產生「上癮」感,催著你越吃越多!

薯片、餅乾、辣條、飲料……超市貨架上各種甜味鹹味辣味酸味的超加工食品,讓我們吃下更多油鹽糖,在不知不覺中攝入更多熱量。

更可怕的是,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的危害,不僅僅是「吃太多」這麼簡單。

「超加工食品」在飲食中的佔比每增加 10% ,健康風險會隨之升高:

解饞就好

解饞就好,千萬別當飯吃

超加工食品畢竟是食品不是毒藥,解解饞當然沒問題。

問題是:不少現代人,超加工食品實在吃太多了。

在很多發達國家,超加工食品在飲食結構裡能超過 40% 甚至 50% 。在美國 2 至 19 歲孩子的飲食結構中,超加工食品竟然佔到總量的 67% 。

你是不是也經常用各種餅乾當早餐?夜宵來包泡麵?麻辣燙少不了丸子火腿腸?看劇要配點薯片牛肉乾?

歐洲部分國家,家庭食品採購中的超加工食品佔比,其中紅色為超過 50%,英國赫然在列。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0】

超加工食品吃多了有害健康,但完全戒掉,不僅少了很多快樂,也不太可執行。

圖片來源:銀魂

圖片來源:《銀魂》

我們的建議是:控制總量,不要拿超加工食品當飯。

將超加工類零食和速食帶來的熱量控制在每天 200 kcal,也就是全天總攝入的 10% 以下。

這樣既能保證整體吃得比較健康,也允許每天有一些小小可控的「放縱」,實現快樂可堅持的平衡。

相關文章

這4件事,正在「殺死」大腦!

這4件事,正在「殺死」大腦!

人類擁有思維、情感、記憶,全都離不開大腦。可是,你知道嗎?一些不良習慣,會損害這個重要的器官。 今天是第 22 個中國腦健康日,讓我們來看看...

除了熱射病,高溫還有這些隱形危害

除了熱射病,高溫還有這些隱形危害

今年夏天,40度高溫屢見不鮮,「中暑」與「熱射病」等詞彙再次進入大眾視野。嚴重的熱射病會導致多器官功能的衰竭,一旦發生,死亡率極高,已然引起...

心臟再強也要避免這 8 件事!

心臟再強也要避免這 8 件事!

每年冬季都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高峰,在嚴酷的寒潮下,學會如何保護心臟尤為重要。而日常生活中,很多小事看起來微不足道卻是損害心臟健康的隱患,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