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靜脈治療理念的不斷更新,留置針已在臨床廣泛應用。不知下面的現象護理同仁們是否遇見過,又是如何處理的呢?
實習護士小段到兒科輪轉快一週了,這天,我正在病房忙著,她慌慌張張跑過來,「老師,你去看看吧,8 床的留置針衝管時挺順暢的,可連上輸液器後就不滴了,怎麼調整也不行,家長正發脾氣呢。」
聽她這麼說,我立即停下手裡的工作,陪她到了患兒的床前。
我觀察到留置針敷貼固定良好,穿刺點無紅腫、滲液,輸液管無扭曲。
接生理鹽水再次衝管,過程順利,可連上輸液器依然不滴。我用手將留置針 Y 型管部位向下壓並輕輕向外牽拉,液體點滴通暢。
走出病房,我告訴小段,這種現象我們已經見慣不怪了。「那你們是怎麼解決的」。小段又拋過來一個問題。
小段的這個問題,說實話,我幾乎天天都能遇到,也對這個問題進行過思考,可一直沒有找到較符合規範並行之有效的方法。
科室討論
之前就這個現象我也曾和同事們進行過討論,大家的解決方案也是五花八門,下面來看看她們的具體做法。
小秦:這個問題真讓人頭痛,有時候剛扎的留置針就出現這樣的情況,按壓針座,嘩嘩地流,鬆開一點也不滴。
小王:我班上一個患兒也出了這種狀況,我讓家人握著患兒的手,將患兒皮膚繃緊,液體是順暢了,可家長也發火了:「輸液好幾個小時,你讓我就這樣扶著,有你們這樣工作的嗎?」為這事,家長還投訴我了。
小嶽:我告訴大家一個方法,不用按也能滴,在留置針 Y 型分叉處貼一根膠布向下牽拉,膠布下端粘貼於患兒手指背部; 另取一條膠布和上條膠布垂直,將其環繞一週加固粘貼於手指上,這個辦法很管用的。
小張:你說的方法我試過,有時可以解決問題,有時也不行,要我說直接換個敷貼省事或乾脆拔了重新紮一針。
同事們所說的方法確實能解決實際問題,但再三思考,我還是感覺處理方法欠妥當。

圖源:作者提供
那次討論後,我特意對病房中的留置針進行觀察,大家說的情況在留置的第一天發生率相對較低。
我遇到過兩例,在穿刺完成,剛固定好敷貼就發生了,移除敷貼,調整軟管後問題解決。
留置第二天,第三天發生率最高。在敷貼上貼膠布、用手牽拉、讓患兒固定保持某一姿勢、更換敷貼、重新穿刺,雖然暫時是將問題解決了,可從靜脈治療規範、患者醫療費用及人文關懷來看,這樣做顯然欠妥當的。
原因如下:
第一,膠布粘貼過多,將穿刺點覆蓋,不利於觀察。
第二,用手按壓會造成患兒不舒適,患兒拒絕。
第三,護理人員工作繁忙,不可能持續按壓,家人不得要領,往往按壓不成功。
第四,按壓、牽拉力量不當,可導致導管意外拔管,患者滿意度降低。
第五,更換敷貼或拔針重新穿刺,費時費力,醫療費用相應增加,患者滿意度同樣降低。
那麼就這樣維持現狀嗎?顯然也是不符合護理工作發展要求的。
輸液不暢原因分析
經過按壓或向前牽拉後,不滴或點滴過慢的液體就可以點滴順暢,這其中有何原理呢?
通過對拔出的留置針進行觀察,我發現軟管均發生不同程度彎曲、皺褶,這也是造成液體點滴不暢的原因。
經過按壓及牽拉或保持某一姿勢,最可能的原因在於將留置於血管中發生皺褶或彎曲的軟管拉直, 血管通路變得順暢了,液體自然在重力作用下順暢地流入血管。

圖源:作者提供
什麼原因造成留置針軟管發生皺褶甚至移位呢?
查閱文獻發現:朱洪旺, 崔賽輝, 向煬等在研究中指出留置針材料對導管堵塞率可發生影響,導管材料及進針角度均可影響導管褶皺發生率【1】。
通過對同事們穿刺手法進行觀察,我發現穿刺時大家均讓患兒握拳或穿刺者自己用手將患兒的穿刺部位皮膚繃緊;
穿刺成功後,因怕患兒亂動,仍在握拳或皮膚緊繃狀態下粘貼敷貼,當固定好敷貼,患兒自然放鬆後,體位發生發化時,導管會隨之發生移位,造成液體不滴。
如何解決問題?
通過檢索文獻,我發現周藝文, 李海萍, 王延有這樣的研究結論:靜脈留置針不完全置入法,能夠有效改善兒童外周靜脈輸液通暢性, 延長留置針留置時間, 降低穿刺點滲血滲液的發生率【2】。
改進措施:參照研究結論,我們在 2022 年 7 月份進行了試驗,每天由兩名責任護士進行靜脈穿刺,護士一在穿刺後將軟管完全送入血管,護士二在穿刺後將軟管外露 1 釐米,觀察液體不滴發生的時間及頻次,並統計。
月底統計發現和周藝文, 李海萍, 王延的研究結論基本相符。基於此,我們在工作中不斷摸索留置針穿刺流程並做了如下調整。
1、選擇留置針材料時應遵循留置針的剛度應易於穿刺,柔韌度要求具有抗打折性能或扭曲後迅速復原,並且導管表面要光滑要能在 X 光下清晰定位這一原則。
2、護理人員在進行靜脈穿刺時,應遵循《兒童靜脈輸液治療臨床實踐循證指南》相關要求,根據患兒的年齡及實際臨床情景,選擇合適的穿刺部位。
該指南將靜脈穿刺分為非困難靜脈穿刺及非緊急狀況、困難靜脈穿刺、緊急狀況三種情況,目標人群分為新生兒、嬰兒、兒童青少年三類進行分別闡述。

(點選查看大圖)
圖源:作者提供
3、靜脈穿刺時,把握好進針角度,以 15~30°之間較為合適,角度過大或過小,可造成軟管緊貼血管下壁或上壁。
4、穿刺成功後,將留置針軟管預留 1~2 mm 在血管外,以避免導管與針栓之間夾角的形成。
5、指導患兒松拳或等待穿刺部位皮膚自然鬆弛,觀察輸液點滴通暢後,移除敷貼保護膜,以穿刺點為中心由針尖方向向針柄方向覆蓋周圍皮膚,撫平;
移除邊框,捏導管突出部位塑形,延長管與穿刺血管呈 U 型固定, Y 形接口避免壓迫穿刺的血管,敷貼應固定在整個無菌區域的中心範圍,以減少靜脈炎的發生率。

圖源:作者提供
6、加強對患兒及家長的教育,指導患兒適當活動,避免牽拉導管,導致導管移位。
告知患兒家長使用留置針期間的注意事項,提高患兒家屬對於患兒的有效護理及日常看護的依從性。護理人員規範操作,提高穿刺成功率,保證留置針的正確使用。
既能保證患兒靜脈輸液的通暢性,又不增加護士的工作量及醫療成本,是護理人努力的方向。
留置針常用,但問題也不斷出現,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護理工作持續發展的要求,質量提升我們一直在探索並不斷努力。我們的方法,你認為可行嗎?歡迎討論。
作者職稱:副主任護師
作者單位:洛陽市第三人民醫院
題圖:站酷海洛
參考文獻:
[1] 朱洪旺, 崔賽輝, 向煬, 等. 靜脈留置針的生物力學建模與實驗研究 [J] . 國際生物醫學工程雜誌, 2021, 44(3) : 192-197. DOI: 10.3760/cma.j.cn121382-20201228-00303.
[2] 周藝文, 李海萍, 王延. 留置針不完全置入法在兒科外周靜脈輸液中的應用 [J]. 當代護士 (中旬刊),2020,27(09):129-131.
[3]. 兒童靜脈輸液治療臨床實踐循證指南 [J]. 中國循證兒科雜誌,2021,16(01):1-42.
🔥 外周留置針可以直接採血嗎?
點選「閱讀原文」查看內容,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