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是老年人高發的意外傷害。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全世界每年約有 64.6 萬人因跌倒而致殘,其中老年人群體佔較大的比例。
老年人不小心跌倒後,輕則淤青、血腫,嚴重者甚至可導致髖部骨折,臥床不起。

造成跌倒的原因除了年齡增大、身體平衡感減退外,還有部分是由服用某些藥物引起。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容易導致老年人跌倒的藥品有哪些,以及應該怎樣注意減少因為吃藥引發的跌倒。
服用這5類藥,老人容易跌倒
鎮靜催眠藥
很多老年人會因睡眠障礙問題服用艾司唑侖、唑吡坦、佐匹克隆等鎮靜催眠類藥物,這類藥物會影響老年人的姿勢穩定及平衡感,增加起夜時跌倒的風險。
抗憂鬱藥
有些老年人罹患抑鬱症,會服用抗抑鬱藥物治療。例如,服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和三環類抗抑鬱藥物,這類藥物可引起視力模糊、睏倦、心跳加快、排尿困難和直立性低血壓,從而增加跌倒風險。
抗癲癇藥
服用抗癲癇藥物時,隨著服用劑量的增大,部分老年人會出現頭暈、頭疼、行走不穩、注意力渙散等症狀,從而增加跌倒風險。

降壓藥
大部分老年人存在高血壓問題,需要日常服用降壓藥。然而,服用某些降壓藥會引起直立性低血壓,特別是在起床或體位變換時,容易引起老年人站立不穩,增加其跌倒風險。
降糖藥
部分老年人患有糖尿病,除了注意日常飲食外,還需要服用降糖藥物控制血糖。但降糖藥物可引起低血糖等不良反應,可能引起老年人產生強烈的空腹感、出冷汗、心悸、全身無力、手腳發抖、眼花等現象,進而引起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吃藥容易跌倒的原因
對於老年人來說,其身體各項功能隨著年齡增大而減退,腿腳也不如年輕時靈活了,如果剛吃完藥就運動、行走,就會容易跌倒。
例如,服用鎮靜、催眠類等作用於中樞神經的藥物後,一般半小時內能產生藥效,這類藥物會影響身體的平衡能力,如果此時老年人起身行走或起床等,就可能會跌倒。

此外,由於老年人身體組織和各系統功能退化,特別是腎臟排洩功能、肝臟解毒功能減退,當服用藥物較多時,就容易因為發生藥物不良反應而跌倒。
例如,服用高劑量作用於神經中樞的藥物時,老年人的身體代謝和排洩功能減弱,對藥物的代謝較差,就容易發生藥物不良反應,導致跌倒。
注意 3 個要點,預防吃藥導致的跌倒
不吃藥會影響身體健康,吃藥又可能導致跌倒受傷。那麼,該怎麼做才可以減少跌倒風險呢?
避免用藥不當
首先,老年人需要有明確的病症才可遵醫囑用藥。比如有些老年人睡眠質量稍差,但症狀並不明顯,就想自行服用助眠藥物,這樣是不建議的,應該先從生活、飲食、起居等方面去去除誘因,這樣才能改善睡眠。

其次,如果需要服用藥物,特別是容易引起跌倒的藥物時,剛開始服用時應注意觀察,如果有不適,要記錄下來並及時就醫,遵醫囑調整藥品、藥量等。
避免重複使用同類藥
在加用某種藥物前應該告知醫生,目前自己正在服用哪些藥,避免重複用藥,導致服用劑量過多,引起藥物不良反應,發生跌倒。
例如,有些老年人會同時服用多種降壓藥或降糖藥,這樣就會導致藥物不良反應增加,影響身體健康。
遵守服藥注意事項
服用藥物前,應當在醫護人員的專業指導下,清楚了解服藥劑量、服藥時間、服用方式及藥物的不良反應。當出現漏服、誤服時諮詢醫生,不要盲目加量或停藥。
此外,有些老年人喜歡用茶、米湯、飲料、牛奶等服用藥物,這些可能影響藥物的效果。

最後還要注意,服用藥物後不要立即進行運動,特別是服藥後要起床或上廁所時,需要更加小心,最好有家人攙扶,避免跌倒。
隨著年紀的增大,老年人的跌倒風險也會增加,不過大家也不必過於緊張,因為可能的跌倒風險而抗拒服藥,平時注意正確、科學地服藥,積極防範,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跌倒給老年人帶來的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