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半年的抗疫,中國累計治癒8萬餘人。

(圖源:丁香園)
對新冠肺炎治癒者來說,治好病毒並不意味著結束,因為等待他們的還有漫長的煎熬。他們中有的人無處可去,有的人被公司辭退,有的人遭人排擠……
一位新冠肺炎治癒者說——「我們戰勝了病毒,卻被像病毒一樣排擠、隔離,無處可去」。
哎,病毒再毒,卻毒不過人心。
01
上海一位新冠肺炎治癒者嚴先生,收到朋友的訊息,說在他住的小區,有鄰居把他所有的資訊都掛在微博上,鄰居還聲稱自己是「正義」行為。
還有人說,他們一家是妖怪,要把他們趕出小區。甚至,各種謠言都憑空捏造出來了……
看這架勢,不知道的,還以為嚴先生是個十惡不赦的罪犯。事實上,自從嚴先生被確診為新冠肺炎後,他母親第一時間就在小區業主群告知,並且主動在家隔離。可是,他們一家怎麼也沒料到,隨之而來的,卻是各種攻擊和辱罵。

(圖源:新民晚報)
後來,嚴先生治癒出院,他母親最擔心的不是嚴先生的身體狀況,而是希望小區裡千萬不要有人身體發熱,否則,自己一家又要成了眾矢之的。就因為有這樣的顧慮,嚴先生一家整天都睡不著,生活在恐慌之下……
想想真挺慘,好不容易從死亡線上拉回來,這下又快要被唾沫星子淹死了。
02
嚴先生的遭遇並非個例。對新冠肺炎治癒者來說,病毒會被治癒,但是人心不會。
湖北黃石一位新冠肺炎治癒者的家門口,被社區貼上了封條和告示。社區的工作人員還要打個洞,用鏈子把他家的門鎖上。這位治癒者無法接受:「我們又不是犯人,何況家裡還有無感染的人要生活」。
武漢一位24歲在讀博士楊遠被確診後,房東立刻讓他父母搬走。後來,楊遠治癒出院,父母依舊沒找到住處,只要房東或酒店看到戶籍上寫的是湖北,便會拒絕他們入住。
種種歧視和偏見,讓他始料未及。萬般無奈之下,楊遠只好在網上求助——
「我們戰勝了病毒,卻被像病毒一樣排擠、隔離,無處可去」。
53歲的常州老李治癒後,村民們集體拒絕他回家,房東也打來電話說:「寧願退回房租,也不願繼續租房給他。」

(圖源:常州電視臺)
湖北的一位姚女士,剛被治癒,就接到公司通知:所在公司因其確診過新冠肺炎,決定自2月10日起與其解除勞動合同。
公司這種行為,已經突破了道德的範疇,顯然是故意對抗法律。
《傳染病防治法》第十六條規定: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傳染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人。如員工已治癒或已排除傳染病嫌疑的,用人單位不得拒絕員工返崗,否則構成就業歧視,違反法律規定,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當這樣一個又一個新聞頻繁傳出,都在傳遞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新冠肺炎治癒者雖然戰勝了病毒,但卻無法迴歸正常的生活。
他們,被迫宣告「社會性死亡」。
03
一位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後說:
「我也以為我終於可以正常生活了, 但生活卻『病』了。 我被網路人肉、被辱罵。我想問,我能去哪兒…… 出院一週了,沒敢再出門,因為總覺得小區鄰居在背後議論我,看見我就躲。我懷疑是不是真的不該回來,是不是當時肺炎死了更好。」
來源: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
這,也是很多治癒者多心聲。更怕的是,對很多治癒者來說,社會性的創傷已經形成。
一位武漢康復驛站的醫生說:
「我有個朋友康復出院後,不敢見人,怕他們都躲著自己。不敢摸門把手,不敢見自己的孩子,每天晚上都睡不著覺。」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還有一位醫生在微博下寫道:
她曾接收了一位病人,渾身是血,手外傷,頭部也有傷口。與患者溝通傷情才知道,這是患者想自殺造成的。
原來,自從患者被確診為新冠肺炎後,他便因無法忍受周圍人的歧視,想要一死了之。這位醫生呼籲:
「真的希望大家不要將新冠妖魔化!就算感染了,只要早期治療是可以康復的。康復後就是正常人了啊!!!可以正常上班,正常生活了啊!!不要再對康復患者造成再次傷害了。」

04
眼下新冠肺炎治癒者遭受的一切,不禁讓人聯想到17年前的那場 SARS(非典)。2003年,襄樊一位民工從 SARS 疫情較重地區返鄉,沒想到卻遭親友歧視,引發自殺悲劇。

(圖源:北京青年報)
2013年,紀錄片《非典十年·被遺忘的時光》,對非典治癒者再次進行了採訪,結果,讓人心寒。一個十六七歲的男孩,父母因為感染SARS雙雙去世。一位攝影師想給男孩拍張照片。他對男孩說:
「孩子,把口罩戴上吧,社會太複雜了。染上這病,有的人會同情,有的人害怕,會離你很遠。」

(圖源:《非典十年·被遺忘的時光》)
一位治癒患者說,出院後,自己就像弼馬溫似的,走到哪,別人都躲著。去小賣鋪買東西,老闆都擺手不讓他進。

(圖源:《非典十年·被遺忘的時光》)
還有一位治癒患者說,生病前,親戚經常來她家吃飯。生病後,再沒人敢來了。

(圖源:《非典十年·被遺忘的時光》)
還有一個細節特別扎心,在記者去採訪的這些家庭裡,每位採訪對象都會戰戰兢兢地問:
「你們要不要喝水,介不介意用他們自家的杯子,怕不怕非典?」
即便在那時,非典疫情已經過去了10年,可是,那場疫情對患者的影響,從未消失……
05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不管是非典,還是新冠肺炎,多數治癒者在重返曾經生活的環境時,還要遭受「第二次傷害」。
1986年,美國三位心理學家提出一個概念——「恐懼管理」。
根據「恐懼管理」理論,當人類想到死亡時,會非常害怕。這也讓大腦迅速做出反應,尋找能帶給自己安慰,讓自己有安全感的東西,以此來對抗這種無力感。
就像面對這次危及生命的新冠病毒,人們恐慌、焦慮、無助。這時候,就需要做一些什麼來保護自己。出於自我保護機制,人們就開始對新冠患者進行防備。可是,當防備過度,就變成了群體性的非理性攻擊,從而造成對新冠患者的二次傷害。
雖然疫情發生之初,一些地方出現了隱瞞症狀,瞞報行程的行為。但這僅僅是極少數人犯下的錯事,絕大多數新冠患者都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感染,他們也是受害者。再說了,從醫學層面來講,對治癒者的恐懼也沒有多少科學依據。
之前看到一個謠言:「如果朋友或同事得過新冠病毒,在今後兩年是絕對不能接觸的!」
滑稽,純粹是自己的瞎意淫。

(圖源:網路)
人們最擔心的無非就是治癒者的「復陽」,事實上,目前的診療方案已有應對舉措,明確規定確診病例在原有核酸檢測和測序基礎上,增加「血清學檢測」作為依據。還要繼續進行14天的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也就是說,只有新冠治癒者完完全全沒有傳染性,醫院才肯放他們重新進入公共環境。
你想啊,國家費了這麼大勁進行防疫,怎麼可能輕易讓沒有完全治癒的人走向社會。否則,一切努力不都白費了嗎?
06
說到底,新冠肺炎患者才是那個真正的受害者。他們不僅要經歷病痛折磨,有的人還要經歷親人離世的雙重打擊。
導演常凱一家四口12天內相繼去世,他在遺書中寫道:「我一生為子盡孝,為父盡責,為夫愛妻,為人盡誠!永別了!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
武漢一個女孩父親新冠肺炎去世,5天后患癌母親也跟隨去世。可她卻因為自己正在隔離,連父母的最後一面都沒能見上……
一位確診新冠肺炎的父親病情突然轉重離世,女兒在街上悲痛大喊:「怎麼辦,沒有爸爸了…沒有爸爸了……」

這樣令人悲痛的事件還有很多很多。在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很多患者的生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沒有人想要染上病毒,更沒有人願意失去親人。他們真的沒有做錯什麼,只是我們比他們多了一些幸運罷了。更何況他們中,有很多人自己剛剛從鬼門關走了一遭,就去捐獻血漿,幫助更多的人。
這個世界最可怕的不是自然界的病毒,而是住在人心裡的毒啊。
還記得前不久,一位治癒者反覆確認已沒有感染風險後,在街頭尋求擁抱。他說每一個擁抱對他的鼓勵都很大。一個小女孩擁抱他之後,給了他一把糖說,「生活還是很甜的,加油!」

既溫暖,又心酸。面對新冠病毒,人們加強防護是應該的。但是,請不要將防護演變為一場攻擊。
新冠病毒就像是一場社會文明程度的考驗,越是這時候,越能顯示出一個人的善良和品格。我們不能讓那些經歷過九死一生的人,再次遭受歧視和偏見。他們需要的是理解和接納,更需要回歸到正常的生活,而這,是全社會的責任。
【參考資料】
人民網:《歧視新冠肺炎治癒者,也是一種心理病》
新民晚報:《上海痊癒患者遭鄰居「鄙視」,日本志願者在海外被扯頭髮…歧視猛於病毒》
澎湃新聞:《治癒後的新冠患者:姓名住址被「全網轉發」 鄰居藏樹後盯著》
俠客島:《新冠肺炎康復博士:戰勝了病毒 卻被像病毒一樣排擠》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我是新冠肺炎治療痊癒的患者,我覺得身體好了,生活卻‘病’了》
每日經濟新聞:《不願回家、不敢靠近親人 6萬新冠肺炎康復者如何面對愈後生活?》
紀錄片:《非典十年·被遺忘的時光》
關於作者:視覺志(ID:iiidaily)用文字記錄生活,用照片描繪人生,每晚聽你傾訴喜怒哀樂,陪你走過春夏秋冬,撐起朋友圈數千萬人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