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90%的人身上都攜帶這種病毒,卻沒有生病?

說起有哪些病毒,大家可能歷歷數來:埃博拉病毒、狂犬病毒、天花病毒、愛滋病毒……這些病毒基本都是和人類疾病相關。

然而,實際上只有極少數的病毒,會把人類當作自己唯一的宿主,如天花病毒,以及小兒麻痺症的「元兇」——脊髓灰質炎病毒。

病毒能感染所有的生命形式,除了動植物,它還感染細菌、古菌,甚至病毒自身。病毒無處不在,而且數量驚人——每毫升海水中就有1000萬個病毒。

人類在與病毒的漫長鬥爭中,也豐富了自身對病毒的認知。

01

你以為你知道什麼是病毒,實際上病毒很難定義……

病毒,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似乎也是一個司空見慣的概念,但如果讓病毒學家說來,「病毒」本身根本並不那麼好定義。

在過去100 多年裡,病毒學家一直在思考如何給病毒下一個滴水不漏的定義。但是,每次當他們覺得可能找到了適合的定義的時候,總有新發現的病毒不符合這個定義。

牛津詞典裡,病毒的定義是「一個通常由蛋白質和包裹在其中的核酸組成的病原體,非常小,以至於在光學顯微鏡下看不到,只有在活的宿主細胞中才能繁殖」。

這個定義實際上也存在不少漏洞。比如,「非常小,以至於在光學顯微鏡下看不到」,但有些病毒大到在普通的光學顯微鏡下就能看到,典型的如發現於阿米巴原蟲體內的巨大病毒。再比如,「只有在活的宿主細胞中才能繁殖」,這個特性並不排他,有些細菌也只能在活的宿主細胞中才能繁殖。

病毒就像一個狡猾的對象,每當我們對病毒的了解更深一步時,病毒的定義就得發生變化。

02

病毒和宿主其實是「相愛相殺」

如果認為這無處不在的病毒僅僅與致病有關,那是對病毒的巨大誤解。實際上,把VIRUS翻譯成「病毒」是一個極大的誤會,因為很多VIRUS不但沒有「毒」,而且有益於人類和其他生物。

病毒與其宿主之間實際上存在非常微妙的生態平衡。很多病毒是不致病的,絕大多數病毒可能與其宿主共生,也就是說,它們從宿主那裡獲得所需要的,但並不給宿主帶來危害。有些病毒與宿主是互利的,它們給宿主帶來生存所需的好處,同時也從宿主身上獲利。

例如,老鼠攜帶有多種皰疹病毒,這些病毒可能有助於老鼠抵禦細菌感染,包括鼠疫。一個更奇特的例子是一種真菌病毒,這種真菌寄生在植物體內,如果離開了病毒,無論是真菌還是植物,都不可能在美國黃石國家公園的地熱土壤中生長。有些寄生蜂的卵,離開了病毒就不能發育;另外一種植物病毒,當蚜蟲取食的植物上過於擁擠的時候,能讓蚜蟲長出翅膀。

事實上,引起疾病,對病毒而言,就像對其宿主而言一樣,是不受歡迎的。病毒在一個生病的宿主體內,可能沒有在一個健康的宿主體內複製得好,尤其是當生病的宿主不能與其他潛在的宿主進行交際時。如果病毒在傳播之前,就導致了宿主的死亡,這對病毒而言,就像對宿主一樣是不利的。

03

這種人類病毒,大多數人身上都攜帶…

有一種奇特的病毒,90%的人都攜帶,卻不引起任何疾病,它就是細環病毒。1997年,該病毒首次發現於一名日本肝炎患者體內,卻從未被證實與任何疾病相關。研究結果顯示,這是一種遍佈世界各地,並感染各年齡段人群的病毒。是否攜帶病毒,與年齡、性別或者個人疾病史沒有顯著關聯。

但是,人體內的細環病毒含量,與人們免疫系統的抑制水平之間存在相關性:在免疫抑制人體內,病毒的載量較高。因此,這種病毒可以作為免疫抑制的標誌物。比如說,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需要用藥物抑制病人的免疫系統,以減少排異反應。此時,細環病毒就像一個靈敏的檢測器,可以用來檢測藥物的有效性。

04

人與病毒之間的「貓鼠」遊戲

科學與自然界似乎不停地在玩著貓鼠遊戲。病毒比人類更簡單、更低等。然而存在即合理,和人類一樣,它們似乎生來就註定能夠在這個世界存活下去,並且具備極強的適應能力。因此,流感疫苗的研發與接種就像是在進行一場永無休止的追逐賽,因為流感病毒能夠不停地變異,最終總有一些突變株能夠成功抵抗目前現有的疫苗。不過或許值得欣慰的是,一般情況下病毒也不會輕易地「殺」死它的宿主,因為這樣做也將消除它作為一個物種的繁殖和延續的手段。

相反,不少病毒只是引起咳嗽或腹瀉,並藉此通過空氣或汙水傳播,感染更多人。這時,如果人們藉助科學知識,利用疫苗或藥物來應對這些病毒,它們就會進化、變異,需要新的疫苗才能治療,而這又將導致新病毒繼續進化、變異,如此循環往復。

有些疾病會給人類帶來更為嚴重的問題。一直到我們能夠依靠科學尋找到治療良方之前,它們都是不治之症。當然,有賴於我們醫學的不斷發展,曾經的許多不治之症,例如愛滋病,現在雖無法完全治癒,但也能夠得到有效控制,而不會讓患者迅速死亡。

所謂「上醫治未病」。小到服用維生素,大到接種疫苗,都是預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好的身體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健康的飲食、定期的鍛鍊和充足的睡眠等,哪怕是最簡單的勤洗手,都可以預防很多疾病的發生。

病原體並非只是在我們咳嗽或打噴嚏時通過空氣傳播,很多疾病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體液進行傳播,比如我們呼出的氣體,排出的血液和汗液等。「不講衛生」實際上是很多疾病發生的原因,因此我們務必注重個人和環境衛生,養成良好習慣。水是生命之源,我們身體超過50%的重量都是水,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應當保證每天攝入充足的水分,這對維持機體的新陳代謝至關重要。

相關文章

耳朵被弄傷了?這2種情況都得儘快就醫

耳朵被弄傷了?這2種情況都得儘快就醫

丨本文作者:李慧敏,卓正耳鼻喉科醫生 生活中大家常說的耳朵,指的是在頭顱兩旁的「耳廓」,不僅可以用來掛眼鏡、戴口罩、戴耳環,還是一個收集聲音...

看牙時進我嘴裡的器械,別人用過?

看牙時進我嘴裡的器械,別人用過?

本文作者:吳垠,卓正齒科醫生;熊佩,卓正消毒供應護士長 大家知道齒科器械多,但可能不知道有些器械是一次性的,有些是經過消毒滅菌後反覆使用的。...

猴痘來了,毀容!

猴痘來了,毀容!

NO.2222-什麼是猴痘 作者:子昱 校稿:朝乾 / 編輯:養樂多 5月7日以來,世界衛生組織多次發佈報告稱,目前非洲以外已累計發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