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一口糖,增加 8 種病?!千萬少吃

生活中糖的種類眾多,比如為人體提供能量的葡萄糖(單糖);母乳、牛奶和乳酪裡的乳糖(雙糖);還有頗有爭議的蔗糖(雙糖);及各種食物裡的果糖(單糖)等。

在酸甜苦辣鹹五味中,很多人不喜歡其中四味,但是沒有人不喜歡甜味。

很多孩子喜歡吃糖,很多家長也會把糖當做哄娃「神器」。但是你知道嗎?糖攝入過剩帶來的危害是巨大的!

過量吃糖對健康有哪些危害?

增大近視風險

長期嗜甜的孩子,比一般的孩子更容易發生近視,而且度數進展更快。這是因為吃糖過多,將導致血糖增高,相應地降低體液的滲透壓,使眼球內房水滲透到晶狀體內,引起晶狀體變形,屈光度增高,從而發生或加重近視。

增加糖尿病風險

吃糖過多,會引起肥胖,從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80%~90%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超重和肥胖。

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長期大量吃糖引發肥胖後,或可引起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增加齲齒風險

經常吃糖會為口腔中的細菌提供一個良好的繁殖環境,這些細菌和糖分接觸後,容易造成牙齒、牙縫、口腔中酸性成分增加。牙齒經常受到酸性物質侵襲,是會引起齲齒和口腔疾病的,比如蛀牙。

增加營養不良風險

過多食用甜食,會使血糖升高,抑制了食慾,會造成孩子厭食,優質蛋白攝入不足,長期以往易造成生長發育遲緩。此外,糖在體內的代謝需要消耗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因此,吃糖多會造成維生素缺乏、缺鈣、缺鉀等各種營養問題。

增加患癌症風險

甜食與某些癌症雖沒直接關係,但它們卻可能是潛在源頭。糖吃得過多,會引發肥胖,而肥胖是多種癌症的隱患。肥胖兒童將來患胰腺癌、膀胱癌、胃癌和腸癌等的幾率都大於體重正常的孩子。

增加抑鬱風險

吃糖過多也會增加抑鬱的風險。發表在《英國精神病學雜誌》的一項針對3400多名中年人的調查發現,膳食中含糖類等加工食品太多的人,患抑鬱的風險可能增加58%。

小貼士: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每天不超過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學會5個方法幫你少吃糖

小心生活中的隱形糖

有些食品名字雖然沒有糖,但是含糖量也並不小。即使是鹹味的麵包,其中也是含有添加糖的。

舉例:

1罐330毫升可樂含糖約35克

1瓶430毫升的果汁含糖約45克

1杯500毫升的奶茶含糖約50克

1塊奶油點心的含糖約30克

100克白麵包含糖約10克~20克

學會看食品包裝

①看配料:

葡萄糖、蔗糖、果糖、乳糖、麥芽糖、蜂蜜和玉米糖漿都屬糖類,越是排在食物配料表前邊的成分,其含量就越高。

②看營養成分表:

沒有標明含糖量的,可參考表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要注意是「每100克」,還是「每支」、「每份」,因為這意味著我們吃下一整袋零食,所攝入的熱量是營養標籤上的多少倍。

用天然食物代替人工糖

水果和水果乾中也有糖分,但不在控糖的範圍內,但這也並不代表可以隨意吃。《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每天水果的攝入量是200克~350克,且果汁不能代表鮮果。

平時喜歡喝甜粥的朋友,可以放一些葡萄乾、棗、桂圓乾、枸杞子等,而不是白砂糖、冰糖,不僅能滿足甜甜的口感,而且還能攝鈣、鉀、鐵、鎂、磷等礦物質、維生素以及膳食纖維。

烹飪少用糖醋、紅燒法

像紅燒肉、魚香肉絲都是高糖,一份紅燒排骨、紅燒魚、魚香肉絲大概加糖25克~30克,糖醋排骨和糖醋里脊每份要加入75克左右的糖,隨便吃吃就超過了一天的推薦量。

吃水果選低糖的

水果的含糖量也是有高有低,不是甜就代表含糖量高哦。

含糖量低的水果(含糖量4%~10%):西柚、西瓜、青梅、草莓、楊梅;

含糖量中等的水果(含糖量10%~15%):橘子、木瓜、桃子、蘋果、葡萄、鳳梨、獼猴桃、石榴;

含糖量高的水果(含糖量>15%):香蕉、柿子、荔枝、山楂、甘蔗、鮮棗、火龍果。

每天水果的攝入量是200克~350克,建議選擇低、中含糖的水果,含糖高的水果每天不超過15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