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無論是香甜彈牙剛出鍋的飯
還是粒粒分明的炒飯
或者是爽脆的鍋巴
白米飯總是讓人著迷

但是也有聲音說
「白米飯是‘垃圾食物之王’」
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米飯還能頓頓吃嗎?
怎麼吃更健康呢?
01
為什麼說
白米飯是「垃圾食物之王」?
①升糖指數高
食物在食用後都會使血糖升高,升糖指數可以衡量同樣碳水化合物含量的不同食物,到底哪個引起血糖的波動更大。
白米飯屬於高升糖指數的食物,與白饅頭、糯米飯和土豆泥一樣,升糖指數都大於80,糖尿病人群確實需要控制這類主食的攝入。而對於沒有患糖尿病的人群來說,只要不攝入過量,體內的胰島素完全可以控制血糖波動的幅度。
②過量攝入易造成脂肪堆積
居民平衡膳食寶塔(2022)推薦健康成年人每天穀類食物的攝入量為200g~300g,相當於2碗~3碗米飯,這裡推薦的「穀類食物」,包括大米、小米、麵粉、玉米、雜豆等多種主食,除此之外,每日還可以選擇50克~100克薯類作為主食。對於已經超重或者肥胖的人群,可以適當減少精白米麵的攝入量,同時儘量多吃一些粗糧或者少食多餐,避免一頓攝入過多造成脂肪堆積。
③營養比較單一
在收割稻米後,為了能有軟糯的口感,現在會將粗糙的外皮磨掉,並且為了延長保質期,最富營養和油脂的胚芽也會被完全去掉。原本一粒米在去除不可食用的外殼後,除了70%左右的澱粉外,還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它們主要存在於大米的外層中。可是,經過徹底的精細加工後,外層被完全去除,澱粉比例大幅上升,也因此變成名副其實的「白米飯」了,從營養成分來說,比較單一。因此,在選擇穀物時,儘量多吃一些糙米、雜糧,不要只吃白米飯。烹飪時儘量用蒸、煮等方式,避免油炸或加入其他富含油脂的食物。

02
米飯還能吃嗎?
不吃米飯行不行?
當然要吃米飯。
米飯中含有的澱粉會在人體內最終分解為葡萄糖,它是人體最主要的供能物質,也是保證大腦運轉的唯一能量來源。
如果長時間不吃主食,輕者會造成代謝紊亂,嚴重甚至會影響大腦的功能,但我們可以在吃米飯的時候,做出一些改變,讓米飯吃起來更健康、口感也更豐富。
03
怎麼吃米飯更健康、更營養?
大米+它,營養加倍
大米+小米:健脾安神
小米性涼,入脾,被稱為脾之谷,有健脾養胃、安神除心煩的作用,將大米和小米搭配,尤其適合經常失眠心煩的人。
大米+糙米:通便防腸癌
糙米含有多種活性物質,膳食纖維是白米的3~4倍,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加速腸道蠕動,預防便秘和腸癌。
大米+燕麥米:降脂控糖
燕麥含有的油酸含量高於其他穀類,對於預防「壞膽固醇」的升高有一定作用,很適合高膽固醇血癥和高脂血症的人常吃。
此外,燕麥米(注意,不是速食的燕麥片)能延緩餐後血糖上升的速度,還有較好的飽腹感,很適合糖尿病患者經常食用。
大米+玉米:美味營養全
玉米的營養成分比較全面,而且吃起來也很香。煮飯時用一點玉米粒代替大米,不僅更好吃,也更健康。
大米+紅豆:消腫降壓
紅豆含有大量的鉀元素、膳食纖維、維生素以及礦物質,具有消腫利尿、潤腸通便、幫助降血壓的功效。女性朋友常吃紅豆,還有助於保持皮膚年輕狀態。
此外,綠豆、豌豆、蠶豆、芸豆、赤豆、鷹嘴豆等雜豆同樣含有豐富的營養素,都是米飯的好搭檔。

雜糧飯每次放幾種雜糧好?
一般來說,每次選擇1~2種粗雜糧和大米一起煮比較好,偶爾煮一次八寶飯、八寶粥調劑即可。
04
雜糧飯
需要注意這幾點
①蒸前先泡
除了小米之外,不少雜糧米吸水速度很慢,要想將雜糧飯蒸得軟爛,需要提前將雜糧米浸泡至少3小時,口感才會更好,如需浸泡時間更長,可以放在冰箱裡儲存。
②多放點水
粗雜糧往往比粳米更易吸水,因此,蒸飯時應比平時煮純白米飯適當提高水的比例。
③用高壓鍋
不少人在蒸雜糧飯時也會選擇電飯鍋,但事實上,大部分電飯鍋的蒸飯功能往往是為精白米設計的,對於各種粗雜糧來說,火力多少有些不足。如果煮不軟,硬邦邦的顆粒不但口感差,還可能會損傷脾胃,因此可以用電飯鍋或者使用電壓力鍋的「雜糧飯」功能來蒸。當然,如果只有電飯鍋也沒關係,雜糧多泡一會,蒸時間長一點,蒸好後再燜一會兒也是可以的。

如果腸胃容易脹氣,吃雜糧時要注意這3點:
選擇容易消化的品種
糙米、小米、大黃米、燕麥相比其他雜糧更容易消化,不容易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腸胃差的人,可以從這幾種雜糧開始添加,等身體慢慢適應後再添加其他種類的雜糧。
循序漸進
消化差的人,剛開始吃雜糧,應遵循「少量添加,循序漸進」的原則。即剛開始吃時量要小,比如佔到主食的1/10,然後慢慢加量,給消化系統一個適應的時間。食用頻率上也要講究循序漸進,比如開始一週三次,等腸胃適應了,再慢慢增加到每天都吃。
不要吃涼的
消化不太好的人,最好趁溫熱時吃雜糧飯,腸胃才會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