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S:過度午睡會增加痴呆風險?低碳水飲食或導致男士性功能障礙

古時便有彭祖八百歲的傳說,人類一直未停止對青春永駐、長生不老的追求。如何活得更健康、活得更久,是科學家們探索的謎題。

本週學術君繼續帶來最新一週的 CNS 科研進展,助力大家勇攀科研高峰!

1.

Nature

:全基因組篩選鑑定 T 細胞增殖調控因子

利用癌症患者體內 T 細胞進行細胞治療能有效抗癌,然而關於 T 細胞功能研究甚少,需多關注其應用安全性。

2022 年 3 月 16 日,美國紐約基因組研究中心 Neville E. Sanjana 研究組以及 Mateusz Legut 聯合在 Nature 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 A genome-scale screen for synthetic drivers of T cell proliferation

該研究使用條形碼人類基因組開放閱讀框慢病毒文庫,展開全基因組大規模篩選,尋找促進 T 細胞功能的正向調控因子,發現 MAPK3、CD59、轉錄因子 BATF 以及 IL12B 和 IL23A 等多種細胞正向因子促進 T 細胞增殖,為最佳化和改善 T 細胞治療提高新策略!

圖 1:來源 Nature

2.

STTT

:使用基因編輯系統治療聽力障礙

CRISPR/RfxCas13d (CasRx) 編輯系統可以用來治療各種疾病。

2022 年 3 月 14 日,復旦大學舒易來李耕林團隊及中國農業大學胡曉湘團隊共同通訊在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雜誌發表研究論文 Preventing autosomal-dominant hearing loss in Bth mice with CRISPR/CasRx-based RNA editing

該研究在細胞中發現帶有 sgRNA3 的 CasRx 使 Tmc1Bth 轉錄物減少了 90.8%,Tmc1 野生型轉錄物 (Tmc1+ ) 減少了 44.3%。以 Beethoven (Bth) 小鼠為動物模型,將新開發的基於 AAV 載體 (AAV-PHP.eB) 的 CasRx 注入新生 Bth 小鼠的內耳,發現 Tmc1Bth 在 2 周內減少了 70.2%,小鼠的聽力損傷亦得到改善!

圖 2:來源 STTT

3.

Nature Communications

:微工程系統模擬早期人類妊娠

在哺乳動物中,妊娠現象始於卵子的受精。

2022 年 3 月 15 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 Dan Dongeun Huh 教授團隊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發表了研究論文 A microphysiological model of human trophoblast invasion during implantation

該研究建立了一個能夠模擬早期妊娠中發生的多細胞事件的微生物系統,此係統重建了母胎界面,有助於深入理解胚胎成功著床的基礎機制,為探索人類生殖平臺的發展!

圖 3:來源 Nature Communications

4.

Cell Research

:特殊的間充質細胞通過感知飲食信號調節腸幹/祖細胞

所謂吃啥補啥,通過食療可調節腸道幹細胞(ISC)來影響腸道健康和疾病發生。

2022 年 3 月 16 日,中國農業大學呂聰教授團隊等在 Cell Research 上發表了研究論文 Lepr+ mesenchymal cells sense diet to modulate intestinal stem/progenitor cells via Leptin–Igf1 axis

該研究發現腸隱窩周圍的 Lepr+ 間充質細胞 (MC) 感知飲食變化,提供新的生態位信號以維持 ISC 和祖細胞增殖。Lepr+ MCs 作為將全身性飲食變化與局部 ISC 功能聯繫起來的重要介質,或能成為腸道疾病的新治療靶點!

圖 4:來源 Cell Research

5.

Nutrition and Health

:低碳水飲食或可導致男士性功能障礙

愛美不再是女士的專有名詞,越來越多的男士注重身材管理,但不可盲目減肥。

2022 年 3 月 7 日,英國伍斯特大學的 Joseph Whittaker 等人在 Nutrition and Health 雜誌發表研究論文 Low-carbohydrate diets and men’s cortisol and testosteron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該研究發現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可能會影響內分泌,它降低了男性參與者的睪酮水平,從而導致勃起功能障礙和精子數量減少。除此之外,還會增加皮質醇應激激素水平,可能引起男性不育!

圖 5:來源 Nutrition and Health

6.

Nature

:解構迷走神經內感受系統多維度編碼資訊

迷走神經的感覺神經元 (Vagal sensory neurons) 能夠將來自各個身體系統以及器官的信號, 傳遞給大腦並做出反應。

2022 年 3 月 16 日,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常瑞團隊聯合張樂團隊合作在 Nature 雜誌發表了研究論文 A multidimensional coding architecture of the vagal interoceptive system

該論文開發利用多種新技術,如新型單細胞測序技術、迷走神經元的鈣成像與熒光原位雜交技術等,發現腦幹將來自於迷走神經元的平行通路整合組織成更為複雜的發散-收斂的形式,首次揭示了迷走神經內感受系統多維度編碼資訊的架構!

圖 6:來源 Nature

7.

Hepatology

:發現肝臟再生的潛在機制

肝再生對於肝切除術後肝功能的恢復至關重要, 然而背後機制不明。

2022 年 3 月 15 日,上海交通大學顧勁揚及上海中醫藥大學孔曉妮共同通訊在 Hepatology 雜誌發表研究論文 CCL5 confines liver regeneration by downregulating reparative macrophage-derived HGF in an FoxO3a dependent manner

該研究將 C-C 基序趨化因子配體 (CCL) 5 鑑定為肝臟再生的重要負調節因子,發現通過 FoxO3a 途徑增強修復性巨噬細胞的 HGF 分泌,抑制 CCL5 能極大地最佳化了小鼠存活並促進了肝臟再生!

圖 7:來源 Hepatology

8. Alzheimer’s & Dementia: The Journal of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過度午睡會導致罹患痴呆症風險增加 40%

阿爾茲海默症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健康問題,給個人和家庭帶來沉重的陰雲。

2022 年 3 月 17 日,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助理教授冷月團隊在 Alzheimer’s & Dementia: The Journal of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 雜誌發表研究論文 Daytime napping and Alzheimer’s dementia: A potential 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

該研究對午睡進行縱向、客觀的全面評估,發現午睡時間、午睡頻率與年齡呈正相關,即午睡過多、過長會增加未來罹患阿爾茲海默症的風險,且阿爾茨海默症導致患者白天過度午睡。為了健康,最好將午睡時間限制在 15 至 20 分鐘!

圖 8:來源 Alzheimer’s & Dementia: The Journal of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

9.

PNAS

:開燈睡覺增加心臟病和糖尿病風險

據統計,有高達 40% 的人在睡覺時有開燈的習慣。

2022 年 3 月 14 日,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在 PNAS 雜誌上發表了研究論文 Light exposure during sleep impairs cardiometabolic function

該研究表明,開燈睡覺會損害人的心血管功能並增加胰島素抵抗,會使身體進入更高的警戒狀態,從而增加了心臟病和糖尿病風險!

圖 9:來源 PNAS

10.

Cell

:揭示艱難梭菌感染引起腹瀉和胃腸炎的潛在機理

腹瀉和腸胃炎給人的正常生活帶來極大不便。

2022 年 3 月 17 日,西湖大學陶亮李顏顏團隊聯合在 Cell 雜誌發表研究論文 TFPI is a colonic crypt receptor for TcdB from hypervirulent clade 2 C. difficile

該研究對進化枝 2 艱難梭菌菌株的表達變體 TcdB4 進行了 CRISPR/Cas9 篩選,並將組織因子途徑抑制劑 (TFPI) 確定為其受體,使用冷凍電鏡確定了具有 TFPI 的全長 TcdB4 的複合結構,為揭示艱難梭菌感染 (CDI) 發病機制提供參考!

圖 10:來源 Cell

你對哪些話題感興趣呢,快為它投上一票吧👇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

參考文獻:

1. Legut, M., Gajic, Z., Guarino, M. et al. A genome-scale screen for synthetic drivers of T cell proliferation. Nature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4494-7

2. Zheng, Z., Li, G., Cui, C. et al. Preventing autosomal-dominant hearing loss in Bth mice with CRISPR/CasRx-based RNA editing. Sig Transduct Target Ther 7, 79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392-022-00893-4

3.Park, J.Y., Mani, S., Clair, G. et al. A microphysiological model of human trophoblast invasion during implantation. Nat Commun 13, 1252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28663-4

4.Deng, M., Guerrero-Juarez, C.F., Sheng, X. et al. Lepr+ mesenchymal cells sense diet to modulate intestinal stem/progenitor cells via Leptin–Igf1 axis. Cell Res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422-022-00643-9

5. Whittaker J, Harris M. Low-carbohydrate diets and men’s cortisol and testosteron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Nutr Health. 2022 Mar 7:2601060221083079. doi: 10.1177/02601060221083079.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5254136.

6. Zhao, Q., Yu, C.D., Wang, R. et al. A multidimensional coding architecture of the vagal interoceptive system. Nature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4515-5

7. Huang M et al. CCL5 confines liver regeneration by downregulating reparative macrophage-derived HGF in an FoxO3a dependent manner. Hepatology. 2022 Mar 15. doi: 10.1002/hep.32458.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5288960.

8. Li P et al. Daytime napping and Alzheimer’s dementia: A potential 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 Alzheimers Dement. 2022 Mar 17. doi: 10.1002/alz.12636.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5297533.

9. Mason IC et al. Light exposure during sleep impairs cardiometabolic func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22 Mar 22;119(12):e2113290119. doi: 10.1073/pnas.2113290119. Epub 2022 Mar 14. PMID: 35286195.

10. Jianhua Luo et al. TFPI is a colonic crypt receptor for TcdB from hypervirulent clade 2 C. difficile.Cell(2022).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2.02.01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