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感冒與流感的治療與用藥

(一)感冒

感冒是一種極為常見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通常人們所說的感冒也稱普通感冒,不能和流行性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混為一談。

1.症狀

普通感冒一般不發熱,個別有37.2℃左右的微熱,並可有一些全身症狀,如身體懶、肩背部酸脹、肌肉痠痛、頭痛、頭暈、腹脹、腹痛、腹瀉等。鼻腔部症狀為流涕、鼻塞、噴嚏;咽部症狀為咽痛、乾燥感、輕咳;氣管症狀為較重的咳嗽、有痰。感冒的潛伏期為1~4日,典型症狀持續3日左右,鼻塞症狀可持續7日。

2.治療及用藥

因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目前幾乎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只針對無細菌感染的併發症,一般健康成年人患感冒後幾天即可自愈,應注意休息、多飲水,進食易消化食物,補充營養,保持口腔、鼻腔清潔。為減輕發熱、頭痛、鼻塞等症狀所帶來的不適,可選用阿斯匹靈、對乙醯氨基酚等單方抗感冒藥。

(二)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極易傳染。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並有多種亞型,尤其是甲型流感病毒,每隔幾年即產生新的病毒菌株,所以人們很難對流感產生持久免疫力。流感病毒是通過吸入空氣中含病毒的小顆粒或通過接觸流感患者汙染的物品而受到傳染。

1.症狀

潛伏期為數小時至4日,起病急驟,有畏寒、高熱(38~39℃,偶達41℃)、頭痛、全身痠痛、乏力等症狀,可出現噁心、嘔吐、食慾減退、鼻塞、流涕、噴嚏、咽痛及咳嗽等。可伴有胸骨後燒灼感、眼結膜充血、咽輕度充血及口腔黏膜皰疹。發熱持續3~5日,體溫可恢復正常,逐漸康復。如體溫持續高熱超過5日不退,原有的流感症狀加重,出現呼吸困難、發紺、咯血,可能合併細菌感染,並發展為咽喉炎、扁桃腺炎、鼻旁竇炎、肺炎、氣管炎等,這些合併證的發病率要比普通感冒高得多,甚至可導致少數患者死亡。

2.治療及用藥

流感患者應注意臥床休息,不去公共場所,按呼吸道傳染病隔離至症狀消失;多喝水,注意口腔衛生,可服用的非處方藥與抗感冒用藥相同。

小貼士:患流感後是否要服用抗生素?

不宜。引起感冒和流感的病原體主要是病毒,患了病毒性感冒之後,一般不需要服用抗生素。原因是多數抗生素對病毒沒有殺滅作用,而且濫用抗生素會出現不良作用和細菌的耐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