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女醫生醫院跳樓身亡!「我比同齡人都要努力,卻過得比他們都辛苦」

導讀

一個溫暖如太陽的北方姑娘,在初入醫學大門時的躊躇滿志,為何最後變的心灰意冷?

來源:醫脈通

作者:阿泰

本文為醫脈通編輯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2月27日上午,一名31歲男醫生因感情糾紛在邵逸夫醫院持刀殺害一名32歲女醫生後跳樓身亡。

2月27日,杭州警方的這則警情通報,令全網唏噓不已。除了對兩條人命的逝去深感痛惜外,很多網友還對他們「醫生」的身份多了一聲嗟嘆:

  • 32歲的名校醫學女博士,就此殞命,惋惜

  • 惋惜,兩名醫生

  • 你知道培養一個醫生需要多少時間和金錢麼 就這麼沒了兩個

  • 辛辛苦苦培養的醫生就這麼沒了,真的很痛心

  • 培養兩個醫生多難,感情糾紛至於下死手啊

  • 本應救死扶傷,怎麼拿起了殺人屠刀

  • 吃的了學醫的苦,卻吃不了愛情的苦

惋惜聲還未退去,又一則醫生跳樓的訊息傳來。

2月28日,短視訊平臺一位自稱是「山東青島濱海學院附屬醫院女醫生楊某豔父親」的賬號在抖音平臺註冊並連發3條視訊,懇求調查女兒死亡的真相。

據楊父自述,他為殘疾人,女兒楊某豔,哈爾濱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在山東青島濱海學院附屬醫院任職期間於2023年1月8日跳樓身亡,年僅26歲

當地警方調查後已排除他殺可能,也就是說,已基本確定楊某豔系跳樓自殺身亡。

據楊父透露,女兒死之前寫了遺書,內容的大概意思是:

「我真的好累啊,感覺什麼都學不會,什麼都不行,我就像個廢物一樣,什麼都做不好,真的太累了,我什麼都不行,對不起,我真的撐不下去了,我已經好幾天沒睡覺了,真的太累了,讓我歇一歇吧」……

楊某豔也給同事留了話:「原諒我在這麼忙的時候走了,實在撐不下去了,對不起」……

這位年輕的醫生為何選擇跳樓自殺?

一位網友曾在留言區寫下這樣一句話:

寥寥數語,訴盡醫者之殤

寥寥數語,訴盡醫者之殤。

我們無法得知楊醫生為何如此決絕地選擇結束自己生命,但醫生輕生自殺,早已不是孤例,我們或許可以揣測一二。

「我比我的同齡人都要努力,卻過得比他們都辛苦」

2018年9月,貴陽一年僅27歲規培生在值班時從8樓的醫生辦公室縱身躍下,不治身亡,彼時他新婚尚不足一月。

事發後,他的同學在網帖中寫道:他上班過度勞累,加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反覆無止盡的修改、完善過程審核材料……導致他身心俱疲。

近幾年,年輕醫生自殺身亡的新聞時有報道,面對越來越繁重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嚴峻的執業環境,醫生群體似乎逐漸成為了自殺的高危人群。

2018年,美國精神病學會年會上公佈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在美國,每天至少有1名醫生自殺身亡。每年因自殺去世的醫生有300名至400名,其數量相當於一所醫學院的臨床方向醫學生。此外,該研究經比較發現,醫生的自殺率是所有職業中最高的,更是普通人的2倍多。

而我國,還沒有系統的關於醫生自殺的統計資料,更說明這個問題長期受到了嚴重忽視。

在楊醫生跳樓身亡的新聞下方,一位網友評論道:

深有同感,我老婆也是碩士畢業學醫的,剛進醫院的時候也是這樣,沒有人教,科室本身人就少,天天加班,關鍵什麼都不會,完全只能靠自學,遇到事情領導就讓你頂上去,才幾個月,醫院就逼著上門診,就逼著她一個人上夜班,精神壓力非常大。

而且醫院為了效益,不管什麼毛病能不能治好都要求收入病房,病人越來越多,醫生越來越少,不堪重負,特別再碰到胡攪蠻纏的家屬,更是身心俱疲。

而對於剛踏入臨床崗位的年輕醫生來說,寒窗苦讀比別人都要久,工作比別人都要累,薪水卻比其他人都要低。初入臨床的年輕醫生還要承受繁重的學習壓力,以及失誤帶來的指責與自我懷疑。剛踏入臨床就發生如此悲劇,可想而知他們承受的工作壓力與心理壓力何其大。

工作和生活壓力、經濟壓力、夜班熬夜、處理來自病人跟家屬帶來的負面情緒、醫治無效病人死亡帶來的挫敗感等等等等,久而久之,這些看似一根根稻草,堆積起來,就是壓垮他們的大山!這些都他們肉體跟精神都需要強大的意志力來支撐。

他們比同齡人都要努力,卻過得比他們都辛苦。

我們已數不清過去有多少醫生折損於此,亦不知道還有多少醫生正在邁出那一步的邊緣徘徊。

疫情高峰衝擊下,心理防線崩塌

過去三年,疫情之下,醫護人員一直在高壓之下,一方面要做好疫情防控,另一方面還要進行正常診療工作。尤其是在去年年末和今年年初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後,醫務人員抗下了所有,在最高峰急診量是平時3倍以上的情況下,帶病上崗,挺過難關。疫情高峰下,醫護人員面臨的心理壓力超乎尋常。

僅我們知道的,1月份就有多位醫務工作者選擇輕生,在疫情的衝擊下,在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下,多種因素壓垮了他們內心的最後一道防線,從而很容易選擇輕生。

回看楊某豔,她是於2023年1月8日跳樓身亡,而這個時間,正處在疫情放開後的就醫高峰期,當時楊某豔所在的呼吸內科更為忙碌。

其他方面的壓力

其他方面的壓力

楊某豔於哈爾濱醫科大學就讀碩士研究生,2022年6月畢業,2022年7月入職山東青島濱海學院附屬醫院,待遇還算不錯。

據楊父透露的資訊,楊醫生一家的生活條件並不寬裕。楊某豔的母親在她年幼時因車禍去世,楊父因糖尿病截過肢,成為殘疾人,後楊父再婚,重新組成家庭,並又有了孩子。

楊某豔剛參加工作不久,待遇雖然還不錯,但家庭的重擔似乎也壓在了她的身上。

考研名師張雪峰曾經在課上說過這樣一段話:窮人家的孩子學醫,想都不要想……

隨後,他解釋道,

隨後,他解釋道,自己並不是要勸退窮人家的孩子學醫,之所以這麼說是想讓他們知道,如果你要學醫就要做好比別人要吃更多苦的心理準備。一則,醫學的學習週期長,初步入規培工資低,二則,醫院的工作現狀複雜,在醫院看盡人間冷暖,還會遇到醫鬧等各種問題。

如果沒有一個強大且堅定的內心,窮人家的孩子更容易在學醫的路上跌倒,有的甚至再也爬不起來。

雖然說成為一名醫生就要做好心理準備,但我們也必須認識到,醫生這個職業面臨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尤其在人們追求更高、更優質醫療服務的今天,工作超負荷、競爭壓力大、醫患糾紛、暴力頻發等問題都是影響醫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搜尋楊某豔醫生的微信號,微信名「北有暖陽」之下,她寫下這樣一則個性簽名:

但願人無病,寧可業生塵。

但願人無病,寧可業生塵

一個溫暖如太陽的北方姑娘,在初入醫學大門時的躊躇滿志,為何最後變的心灰意冷?或許這位醫生給出的就是答案吧——

責編|阿泰

責編|阿泰

封面圖來源|視覺中國

本平臺旨在為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傳遞更多醫學資訊。本平臺發佈的內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該等資訊被用於了解醫學資訊以外的目的,本平臺不承擔相關責任。本平臺對發佈的內容,並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觀點。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權利人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盡快處理。

相關文章

喝中藥難?試試這 6 個去「苦」小妙招~

喝中藥難?試試這 6 個去「苦」小妙招~

關愛您健康的「人衛健康」 中藥湯劑往往是由多種藥物配伍而成,不同的藥物會有不同的氣味,這些藥物混雜在一起,所以會出現苦澀難嚥的情況,有些時候...

8 件適宜冬季養生的生活小事

8 件適宜冬季養生的生活小事

關愛您健康的「人衛健康」 冬季是「藏養」的好時節,冬天如何養生,才能確保身體的健康,迎接來年新的生命輪迴呢?今天小編來「漫」話冬季養生,以下...

劇烈運動後,注意這四件事不宜立即做

劇烈運動後,注意這四件事不宜立即做

關愛您健康的「人衛健康」 熱愛運動的人越來越多,運動可以緩解生活和工作的壓力,無論是下班後在健身房「擼鐵」;還是在週末,三五好友聚在一起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