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耳洞,女生們大概都知道打耳洞之後,要悉心養護一段時間,否則會出現流膿發炎等情況。
但今天的這一則新聞,你肯定想不到↓↓↓

近日,山東濟南一18歲女生在商場打耳洞後耳部感染,反覆發炎紅腫,幾天後高熱被送到醫院就診,經檢查她的肝腎功能均受到損害,並伴有顱內感染。

本來只是一個小小的愛美之舉,卻帶來了生命危險。打耳洞,怎麼打才安全?如果想要打耳洞,最好選擇哪個季節去呢?
關於耳洞的最全的科普來了——
1
打耳洞後處理不當
為啥容易發炎?
耳洞相關的炎症主要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細菌則來源於耳洞周圍的局部皮膚表面、用於穿耳洞的器械以及佩戴耳釘,如果不對此進行充分有效的消毒,細菌就有可能趁虛而入,引發炎症。

除了細菌感染,耳釘作為外來的異物,也會導致在耳洞部位發生防禦性的炎症反應。
另外,個別人群如果有飲酒、吃海鮮等飲食行為也可能會引起感染。
2
持續發炎
可能會有什麼後果?
如果耳洞發生感染而沒有及時處理的話,則可能會長成「瘤子」,也就是疤痕疙瘩。
一般情況下,疤痕疙瘩更易出現在疤痕體質的人身上,但如果傷口沒有及時護理,普通人也都可能會長。

疤痕疙瘩其實也就是疤痕組織,但這種疤痕是具有生長能力的,能夠持續變大,也不能自發變小消退。而且這種疤痕疙瘩還會有較為嚴重的癢痛感,如果不進行及時的干預治療,將對工作和生活產生影響。
疤痕疙瘩的治療需要手術切除配合輔助放療或者注射治療。
3
打耳洞最好在什麼季節?
打耳洞最好是在每年的3月和9月底,因為此時間點氣溫適中,不易引起感染且有利於耳朵的修復。
夏天溫度太高,易引發傷口發炎;冬天溫度低,易出現凍瘡,此外冬天穿的衣服又厚又多,稍不注意也會碰到傷口。
除了選擇適宜的時間點外,還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換耳釘的時機
網上有傳言在打完耳洞之的3天要換耳釘,這種說法其實不甚科學,不必迷信急於換耳釘。
換耳釘的時機,一般是在當你轉動它沒有明顯不適感時。
2)選擇防過敏的耳釘材質
防過敏材質以醫用鋼、純鉑金和純金為最好,而市場上售賣的純銀耳釘其實大多都不純(常含有一些其他金屬成分),易引起耳朵發炎。

3)選擇乾淨衛生的店鋪打耳洞
打耳洞雖然很簡單,但如果在一些不正規的店鋪打,有可能會誘發感染。
4)切忌在耳廓、耳屏處打耳洞
因這些部位有軟骨,打耳洞時更易誘發感染,嚴重的還會導致軟骨變形、壞死,甚至引發癱瘓。
5)疤痕體質不建議打耳洞
因為疤痕體質的人,皮膚受到創傷以後很容易形成疤痕,影響美觀,可以改為佩戴一些耳夾。
4
如何避免耳洞感染?
通常打完耳洞一週內,應注意預防耳洞感染:
應保持耳垂處乾燥清潔,洗漱時儘量不要接觸汙水、汙物;
睡覺時避免造成耳部擠壓;
保持耳洞乾燥通風;
如條件允許,還可每天以75%的酒精給耳洞消毒。
5
打完後悔了還能長上嗎?
耳洞能否閉合是取決於耳洞表面是否有新的皮膚組織生成,新生的皮膚組織就是耳洞的「保護膜」,一旦有了這層保護膜,耳洞就很難完全閉合了。
但是「保護膜」的形成時間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2個月就可以長成,但有些人可能需要至少半年時間。

一般來說,如果剛打完耳洞就後悔了,那還有機會長上。如果不想讓耳洞閉合的,需要在打完耳洞後帶著耳釘,時不時地戳一戳。
如果想讓耳洞閉合,在剛打完耳洞不帶耳釘或耳墜,耳洞就可能會長死,但如果穿完耳洞有半年以上的時間了,那就很難再長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