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引發焦慮,但退熱藥的「過敏反應」你得了解

本文作者:鍾華,卓正皮膚科醫生

重慶才復工半個月,周圍的朋友一家一家地「陽」了,鍾醫生默默開啟了朋友圈早晚查房模式,給生病的朋友們提供醫療支援。

目前退熱藥的需求很大,作為曾研究重症藥疹多年的皮膚科醫生,對於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這些藥異常敏感,今天這篇科普想提醒大家一件事——

如果吃退熱藥後,身上出現蕁麻疹、紅疹,眼睛嘴巴水腫的表現,那麼可能是出現「藥物過敏」或「假變態反應」了。

蕁麻疹

血管性水腫

血管性水腫

紅斑丘疹

紅斑丘疹

紅斑丘疹

*真實案例,不同設備或存在色差導致紅斑看著不明顯

退熱藥過敏是怎麼回事?

上文「紅斑丘疹」圖片,來自朋友圈查房。

這位朋友36歲,平素體健,自測抗原陽性。自發熱第1天起,服用了兩種含對乙醯氨基酚的中成藥(家喻戶曉的藥物)。

第3天退熱,開始出現咳嗽、咳痰、虛弱等常見症狀。但軀幹和四肢,都出現了紅斑、丘疹,還伴有瘙癢,她很納悶皮膚怎麼也有症狀。

我向她收集了皮膚病史、接觸史及用藥史,綜合皮疹的分佈和形態,首先考慮「藥物過敏」。

幸好那兩種藥不是非用不可,她也退燒了,我讓她都停了。然後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2天后皮疹顏色變暗、基本不癢,5天后完全消退。

經過幾天「查房」,我建議她:

1)今後兩種藥都不要用了;

2)含有對乙醯氨基酚的藥,建議找替代方案;

3)如果必須要用藥,務必觀察用藥後有無大大小小的不適,並及時聯繫我。

在諸多藥物不良反應中,藥物過敏佔比達10%-15%。筆者曾對某三甲醫院皮膚科11年住院病人進行回顧性分析,發現對乙醯氨基酚是引起各型皮膚藥物不良反應最常見的藥物之一。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可能是,含有對乙醯氨基酚的複方感冒藥、中成藥在中國非常普遍。

朋友很驚訝,問了好多問題,正好整理成科普。

Q:我是嚴格按照藥物說明書來吃藥的,怎麼也過敏了?

過敏通常與劑量無關,小劑量也可能誘發。

Q:我吃藥第1天沒過敏,怎麼第3天才出疹子?

有些過敏會很快出現症狀,叫做速髮型,但這種屬於遲髮型。

世界變態反應組織(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 WAO)推薦根據症狀出現的時間將藥物過敏分為:

  • 速髮型,在暴露1小時內發作;

  • 遲髮型,在暴露1小時以後發作。

90%的藥物皮膚不良反應屬於遲髮型,大多在服藥6小時到數天內出現症狀,甚至可以數週後再出現症狀。

Q:退燒藥居然會過敏,用藥前要做皮試嗎?

其實,只有極少數藥物過敏可通過皮試預測,多數藥物過敏是無法預知的。

舉個例子,大家知道青黴素類藥物要做皮試,的確,其引起的「速髮型過敏」可以這麼預測;但阿莫西林作為青黴素的一種,它引起的「遲髮型過敏」則測不出來,一般出現在治療的7-10日,甚至可能在停止治療後的1-3日才出現。

因此,我們強調用藥後的觀察。

Q:無法預測?那我對象發燒還能吃退燒藥嗎?

淡定淡定。退熱是當下的剛需,我們來權衡利弊。

首先,只有少數高敏體質的人才會發生藥物過敏,只有極少數攜帶危險基因(比如 HLA-B*44:03 ,HLA-A*02:06 基因)的個體可能引起嚴重過敏反應。

其次,新冠相關發熱和疼痛往往是短期的,使用對乙醯氨基酚和NSAIDs時間較短,多數在1-3天,最多1周。所以多數情況下,新冠感染者用退熱藥引起的藥疹都是可控的,通常注意觀察、及時就醫即可。(注:NSAIDs即非甾體抗炎藥,比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萘普生、洛索洛芬、塞來昔布、依託考昔等。)

Q:哪些藥品含有對乙醯氨基酚,我排查一下藥箱?

我讓朋友把藥物逐一拍照發給我看,螢幕前的朋友可以這麼判斷:

含對乙醯氨基酚的複方感冒藥:藥名裡帶「酚」字,比如複方氨酚烷胺、酚麻美敏等等。

含對乙醯氨基酚的中成藥:藥名上則基本看不出來,要仔細看藥品說明書裡的成分,比如999感冒靈、維C銀翹片、感冒清。

比如999感冒靈、維C銀翹片、感冒清

Q:朋友圈看到吃退熱藥後「眼睛腫了」的人,也是過敏嗎?

可能是「假變態反應」引起的血管性水腫。

對乙醯氨基酚和NSAIDs不僅是引發藥物過敏反應的常見藥物,還可以繞過免疫系統誘發類似變態反應的症狀,在易感個體中可誘發蕁麻疹、血管性水腫(如下圖,眼睛腫、嘴巴腫)。

(如下圖,眼睛腫、嘴巴腫)

在穩定型慢性蕁麻疹患者中,多達30%可出現NSAID的加重效應;活動性蕁麻疹患者對NSAID敏感的發生率通常更高,這些反應通常呈劑量依賴性,即服用就發生,停服就緩解。

退熱藥是當下剛需,如出現藥物皮膚不良反應,如何應對?

1.有哪些表現?

如上文圖片所示,服藥後數小時甚至數天後出現蕁麻疹、血管性水腫,或者紅斑丘疹(伴或不伴瘙癢)應警惕藥物不良反應。

2.發現上述表現應怎麼做?

仔細回憶,將服用的所有藥物、服藥時間、發疹時間、伴隨症狀提供給醫生診斷。

3.通常怎麼治療?

  • 第一時間停用致敏藥物。

  • 根據症狀嚴重程度,醫生將採用抗組胺藥,局部或系統使用糖皮質激素。

*停藥、用藥都請就診/問診醫生。

4.「嚴重過敏反應」可以是怎麼樣的?

如服藥後數天,發生紅斑丘疹水皰糜爛,或者皮膚鞏膜發黃(類似於黃疸)務必立即就醫。

但水腫、長疹不一定是藥物過敏,

但水腫、長疹不一定是藥物過敏,還可能是特殊階段的其他皮膚問題

  1. 病毒疹

即病毒感染引發的皮疹,也較多見,而且經常需要與藥物不良反應引起的皮疹(下面簡稱「藥疹」)相鑑別。一些細節有助於鑑別診斷,下面列舉3點:

  • 一般來說藥疹會癢,病毒疹一般不癢或者輕微癢;

  • 有的病毒疹發疹會有順序,比如麻疹從面部到四肢,而藥疹沒有這樣的規律;

  • 再有,藥疹嗜酸性粒細胞可以增高,而病毒疹往往降低等等。

事實上二者的鑑別比較困難,需要皮膚科醫生針對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判斷。

2.高熱出汗引起的痱子

新冠感染後高熱很常見,退熱過程中又會大量出汗,可引起小汗腺導管阻塞,長痱子。分辨不出來,可以拍照諮詢。

左右滑動查看,來源:Uptodate
左右滑動查看,來源:Uptodate

左右滑動查看,來源:Uptodate

3.消毒劑引起的皮膚反應

疫情下消毒劑應用十分廣泛,消毒劑引起的特殊皮膚反應已受到皮膚科醫生的關注,比如「苯扎氯銨」引起的顆粒狀角化不全,如下圖所示。

圖源:參考文獻[4]

圖源:參考文獻[4]

可以看看家裡消毒液瓶身標籤,是否標註「苯扎氯銨」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銨」,留個心眼,如皮膚出現狀況,請告知醫生家中所使用的消毒劑的成分。

4.其他皮炎

最近有不少孩子溼疹復發加重的家長找到我,說不知道是不是溼疹,特殊時期大家變得更謹慎了。雖然一般來說兒童溼疹好發在四肢屈側,皮膚乾燥瘙癢明顯,有規律可循,但家長確實難以很好地鑑別。

病毒感染會影響藥物過敏嗎?

目前尚無冠狀病毒引起藥物過敏風險增加的報道。

目前已知皰疹病毒家族(比如EB病毒、HHV-6,HHV-7,鉅細胞病毒)、HIV感染,可能增加幾種遲髮型藥物過敏的風險,如:

  • EB病毒對阿莫西林;

  • 鉅細胞病毒對抗菌藥物;

  • HHV-6對抗癲癇藥和其他藥物;

  • HIV對複方磺胺甲噁唑和其他藥物。

科普到此告一段落了。這段時間官媒和醫療大V都在宣傳感染新冠後對症用藥的方法,有網友稱之為「全民學醫」。

儲備知識是好事,只不過人體是極為複雜精密的,普適性知識難以滿足每個個體的需求,難免有自身反應和科普相悖的情況,此時碰上某些帶節奏的網友,很容易被煽動情緒。

症狀和網上說的不一樣,不妨找醫生看看,可能正確處理後就好了。

相關文章

那些水牙線沒能解決的問題,你得了解

那些水牙線沒能解決的問題,你得了解

很不想給大家科普水牙線 上回咱科普「牙醫的牙能刷得多幹淨?」,視訊拍了10G,從衝牙、刷牙、用牙線再到噴砂,辛辛苦苦轉成gif圖…… 然而大...

蚊蟲叮咬起「大包」,皮膚科醫生來支招

蚊蟲叮咬起「大包」,皮膚科醫生來支招

本文作者:楊翰君,卓正皮膚科醫生 國慶節快到了,往年節假日常有來成都的遊客,因蚊蟲叮咬前來就診,看上去被咬得相當嚴重,最慘不忍睹的是北方(如...

有一種病,吃完飯絕對不能動

有一種病,吃完飯絕對不能動

飯後走一走,是很多人的健康小習慣。 但對於有的人來說,飯後走一走,可能是要命的組合。 今天要給大家講一個倒楣男人的故事,17 年裡他發生了 ...

缺鐵性貧血,如何進行科學補鐵?

缺鐵性貧血,如何進行科學補鐵?

缺鐵性貧血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貧血,原因是身體缺少鐵。因此,最直接的治療方式,當然是補鐵。那要怎麼補鐵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講講看。 臨床上,很多...

百年神藥阿斯匹靈,最全用藥指南

百年神藥阿斯匹靈,最全用藥指南

「假如我將身處荒島,如果選擇隨身攜帶某種藥物的話,那麼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她——阿斯匹靈」 ——John A. Baron教授,Dartm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