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 不同治療方案下,前列腺癌患者的6年生活質量及功能結局分析

導讀

對於侷限性前列腺癌(PC)的患者,根治性治療方案似乎能帶來比等待觀察或主動監測等局部治療方案更好的腫瘤學結局,但兩者的疾病特異性存活率相似。為了權衡患者的腫瘤學結局與生活質量(QoL),作出明智的、共同的治療決策,臨床醫生需要了解不同治療方案對於患者性、泌尿和排便功能及QoL的影響。

研究背景

這項研究分析了在ProtecT試驗中接受治療>6年(治療方案由隨機分配或自身選擇)的患者報告結局測評量表(PROMs)資料,旨在調查侷限性PC治療後患者的QoL、功能結局及長期副作用的狀況,為臨床治療決策提供重要資訊。

研究設計

在ProtecT試驗中,來自英國9個醫療中心、年齡為50~69歲、經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檢測和活檢確診的侷限性PC患者,被隨機分配(或自身選擇)接受3種治療方案中的1種。2565例患者中,1135例患者接受了主動監測(AM),750例患者接受了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RP),603例患者接受了外照射治療(EBRT)+雄激素剝奪治療(ADT),77例患者選擇接受低劑量率近距離放射治療(BT)。基於初始治療分配,對6年內患者的PROMs年度結果進行分析,並對其後續治療進行審查。使用傾向性評分對基線特徵進行處理,然後納入混合效應模型。

研究結果

不同治療方案在6年內對PC患者產生了不同的影響。在基線時,所有治療組之間患者的基線特徵、功能特徵和症狀無明顯差異。隨著時間的增長,AM組患者的性功能和排尿功能逐漸下降。從基線至第6年,AM組患者的勃起功能障礙發生率從35%增加至53%,夜尿症發生率從20%增加至38%。患者的功能狀況在RP術後即可出現受損,且持續時間>6年(勃起功能障礙影響著RP術後95%的患者,在6年後這一比例仍高達85%),與之相比,EBRT組患者在治療後1年內的勃起功能障礙發生率為69%,在6年後為74%。RP術後,36%的患者出現漏尿(至少1天/次),20%的患者持續到第6年,ERBT與AM均與患者的尿失禁無關(P<0.001)。與RP或AM相比(P<0.001),EBRT後患者的排便功能更差(第6年的血便率6%,大便失禁率10%),BT對排便功能影響較小。幾種治療方案未對患者的心理及生理QoL造成影響。

圖1 6年後患者報告的泌尿系統症狀和QoL

研究結論

總而言之,不同治療方案下PC患者6年的QoL與功能結局可為新診斷的、侷限性PC患者及其主治醫生的臨床治療決策提供有效資訊。

參考文獻:

Lane JA, Donovan JL, Young GJ, et al. Prostate Testing for Cancer and Treatment (ProtecT) Study Group. Functional and quality of life outcomes of localised prostate cancer treatments (Prostate Testing for Cancer and Treatment [ProtecT] study). BJU Int. 2022 Sep;130(3):370-380.

編輯:王木木

審校:LR

執行:王木木

執行:王木木

相關文章

晚期甲狀腺癌,翻臉變惡魔

晚期甲狀腺癌,翻臉變惡魔

中國安徽省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周國紅,因在方艙內隔空喊話12歲的女兒寫作業,意外成了「網紅」。 4月底,當周國紅從武漢凱旋並結束隔離期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