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痛風,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畢竟近幾年來,人群中的痛風患者變得越來越常見。
通常痛風會在半夜裡來襲,當你正做著美夢時,大腳趾上忽然傳來的陣陣刀割般的疼痛會讓你痛得懷疑人生!

(圖源:公眾平臺提供)
痛風的發生,源於體內「尿酸」濃度過高,超過自身溶解度後,會在關節腔形成細小的尿酸鹽結晶沉澱,從而引發急性關節疼痛。
那麼,為什麼痛風常會在夜間發作呢?該如何才能預防呢?今天就讓黃閏月大夫給大家解答一下吧。
痛風總在夜間發作,主要因為以下3個方面:
01
人在睡眠過程中,身體的新陳代謝速率會下降,並且環境溫度降低也會使得體溫下降,尤其是遠心端部位(四肢)的溫度會明顯低於核心區部位。
我們知道,尿酸具有溫度高,溶解度高的特性,這麼一來就會使得尿酸在遠心端部位沉積從而誘發痛風發作。
02
在睡眠期間,人體細胞的新陳代謝仍在進行,然而,無法像白天那樣能夠隨時補充水分,這就造成機體處於相對脫水狀態。
通過長時間的積累,人體的血尿酸濃度會進一步提升,容易造成痛風發作。
03
很多風友在睡覺時總有「打鼾」的現象,在肥胖人群的身上,尤其嚴重。
「打鼾」的瞬間會出現短暫性的呼吸停止,體內的血液含量嚴重減少,我們的機體為了適應這一情況,就會增加核苷酸的代謝過程。這一過程會產生大量內源性「嘌呤」,而嘌呤的代謝終產物正是引發痛風的尿酸。
想要防止痛風發作該採取哪些措施呢?
1
多喝水
每天一定要多喝水!多喝水!多喝水!
多喝水能促進代謝產物排出,特別是在痛風急性發作期間,每天保證足夠的水分可以使尿酸快速代謝,減少結晶形成。
但要注意,不能喝飲料、啤酒、濃茶等,儘量選擇喝白開水或淡茶水。
2
不吃高嘌呤食物
拒絕高嘌呤食物是痛風或高尿酸血癥的頭等大事。面對海鮮、動物內臟、濃肉湯……要抵得住誘惑!
研究發現,食物攝入量與尿酸的水平呈正相關,就是說高嘌呤食物攝入越多,對血尿酸水平的影響就越大。
舉個例子,我們日常食用的肉類的攝入使得痛風的發病率增加35%~40%。
3
加強運動
痛風或高尿酸血癥主要是由體內血尿酸代謝紊亂或腎臟排洩減少導致的。通過適當的運動輔助藥物治療和飲食控制,可有利於促進尿酸的排洩。
所以,加強運動不僅可以提高新陳代謝速率,增強體質,控制體重,防止其他併發症的發生,同時也能促進尿酸排出。

(圖源:Pexels提供)
健
康
小
貼
士
黃閏月大夫提醒大家,運動雖好,但要注意避免無氧運動,無氧運動會產生乳酸,抑制腎小管排洩尿酸,導致尿酸不斷上升而易誘發痛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