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過痛風的病友大多對於秋水仙鹼都不陌生,無論是醫生的醫囑還是身邊其他病友的經驗,都可能會提到這一在痛風治療中非常重要的藥物。
那麼什麼是秋水仙鹼?秋水仙鹼是降尿酸藥嗎?
秋水仙鹼的由來
早在一千多年前,中東的波斯人將一種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球莖搗爛後敷在大拇趾疼痛處,有緩解止痛效果。

(圖源:公眾平臺提供)
隨著近代化學工業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其中的有效成分是一種生物鹼,因為這種生物鹼是從秋水仙提取的,所以它被命名為秋水仙鹼,具有抑制細胞有絲分裂、減輕炎性反應等藥理作用。
秋水仙鹼的藥理作用
秋水仙鹼是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的一線藥物,主要發揮的是抗炎止痛的效果,其本身是不具有降尿酸作用的。
作用機制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① 干擾溶酶體脫顆粒,降低中性粒細胞的活性、黏附性及趨化性,抑制粒細胞向炎症區域的遊走;
② 干擾細胞間黏附分子及選擇素的表達,從而阻礙T淋巴細胞活化及對內皮細胞的黏附。
秋水仙鹼的副作用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是痛風發作時的最常見首發症狀,傳統的治療藥物中一般都包括秋水仙鹼。
儘管秋水仙鹼的效果不錯,而且價格低廉,但因秋水仙鹼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十分接近,近年來該方法已經被逐漸淘汰。
臨床應用過程中發現,每日秋水仙鹼用量超過3mg,一半以上的患者會出現腹瀉;超過4mg,幾乎所有患者均會出現腹痛、腹瀉等副作用。

(圖源:公眾平臺提供)
目前,最新發布的《2021亞太風溼病協會聯盟痛風治療臨床實踐指南》中更多建議是使用小劑量秋水仙鹼來預防治療降尿酸過程的痛風小發作(也就是黃閏月大夫常說的「溶晶反應」,可以參照下之前的文章,👉為什麼服用了降尿酸藥,痛風發作得更厲害了?聽聽專家怎麼說)。
秋水仙鹼注意事項
秋水仙鹼的優點突出,缺點也很明顯,不是所有痛風患者都能服用,以下四類人群使用時一定要慎重:
1
腎功能不好者需謹慎
對於腎功能嚴重不全的患者,要適當減少秋水仙鹼的用量,有嚴重腎衰者及妊娠期婦女禁止使用秋水仙鹼;
2
肝功能損害者禁用
秋水仙鹼對於肝臟的毒性較大,長期使用小劑量秋水仙鹼時也要密切監測肝功能;
3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者禁用
秋水仙鹼會抑制骨髓,引起白細胞、血小板下降,服藥期間要定期檢查血常規;
4
胃腸反應者停用
胃腸反應是秋水仙鹼早期的主要副作用,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食慾不振等。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則不建議再使用。
最後,黃閏月大夫提醒廣大的痛風患者,正確、安全地使用秋水仙鹼十分重要,請在正規醫院專業醫師的指導下合理服藥、對症治療。
(本文為醫學科普,僅供參考。如有疾病請醫院專科規範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