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進入高發期,很多孩子被流感「盯上」了。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性疾病,孩子們隨時都有可能「中招」,所以不可輕視!
如何讓孩子遠離流感?對此,我們為大家精心準備了防治流感的小知識,寶爸寶媽們看完這篇文章就明白了!
冬季為何是流感高發季

流感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傳染源。從潛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傳染性。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續排毒3~6天,嬰幼兒、免疫功能受損的患者排毒時間可超過1周。流感病毒主要通過打噴嚏和咳嗽等飛沫傳播,也可經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接觸被病毒汙染的物品後也可引起感染。
秋冬季節,氣溫下降,大家在室內停留時間長,與可能攜帶病毒的人更近距離的接觸,感染機會大。另外,秋冬季節空氣也變得乾燥,當人們得了流感後,在咳嗽或打噴嚏時,會從鼻子和嘴巴噴出許多微粒。在潮溼的空氣中,這些微粒可能很容易和水蒸氣一起落到地面上。但在乾燥的空氣中,這些微粒會分解成更小的微粒,在空中漂浮很長時間,更容易被我們吸入呼吸道從而致病。因此,秋冬季是流感高發季,大家要做好防護。
流感與普通感冒有什麼區別
流感並不是普通感冒。二者的臨床表現雖有相似之處,但流感發生嚴重併發症和死亡的風險遠大於普通感冒。當孩子出現「感冒」症狀時,許多父母無法分辨是普通感冒還是流感,常常無所適從。下面,我們來看看它們主要有哪些差別:

哪些孩子是高危人群

孩子不僅是流感的易感人群,也是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年齡<5歲的孩子(尤其是年齡<2歲)較易發展成重症。而存在基礎疾病的孩子,如哮喘、腎病、惡性腫瘤、免疫功能低下、肥胖等,也是易患流感並且容易出現嚴重併發症的高危人群。這些孩子的家長應高度重視,如發現孩子有異常情況應及早就診,在醫師指導下儘早治療。
孩子患流感,家長該如何護理

孩子被確診流感後,病情較輕的可以回家服藥觀察,而病情較重的則需要住院治療。家長在看護孩子時,首先要做到及時隔離。隔離後,應將孩子的生活用品、玩具等與其他家庭成員分開,可以煮沸30分鐘以上或用乙醇、碘伏、碘酊等消毒劑進行消毒。房間要保持通風。
孩子發熱期間要充分休息,適當多飲水,飲食要易消化和有營養,及時退熱。
需要注意的是,因兒童在流感期間應用阿斯匹靈等水楊酸類藥物有發生嚴重腦病(瑞氏綜合徵)的風險,故不推薦用這類藥物退熱。治療流感的常用藥物是神經氨酸酶抑制劑。
此外,家長不要因為著急而盲目亂用抗生素(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消炎藥」),因為抗生素並不能治療病毒感染,不合理使用還可能導致孩子肝、腎損害,或因耐藥出現「超級細菌」感染。
如果孩子持續高熱、呼吸粗重或突然出現新的症狀,如精神狀態差、頻繁嘔吐或腹瀉等,家長應該帶其及時就醫。
預防流感,有哪些有效的方法

雖然流感大多為自限性,但也可發展為重症流感,導致患兒身心痛苦,家長和孩子缺勤、缺課,住院率增加等疾病負擔。所以,面對流感,「防」要大於「治」。主要預防措施有以下幾個:
1.疫苗接種:目前,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每年,各地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都會根據預測的流感流行株制定疫苗,所以流感疫苗每年都要打。為了保證孩子在流感高發季節前獲得免疫保護,最好在流感季節前1~2個月注射。對於6個月以下的孩子,不適合接種流感疫苗,那麼家長及孩子的看護人員儘量要接種,這樣可以對孩子產生間接保護。
2.藥物預防:儘管疫苗接種是預防流感最好的方法,但在流感暴發時,有些特殊情況,如有流感疫苗禁忌證或接種疫苗2周內並未獲得最佳免疫效果的高危兒童,在接觸流感病人後可以通過服用藥物來緊急臨時預防。特別注意的是,家長不要輕易給小於3個月的孩子進行藥物預防,一定要聽取醫師的建議。
3.其他措施:要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動水洗手,並用乾淨的毛巾擦手;保持環境清潔和室內通風;減少人群聚集,外出要戴口罩;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後洗手,儘量避免觸摸眼睛、鼻和口腔;加強鍛鍊,提高免疫力;出現呼吸道症狀應居家休息,儘早就醫。
預防感冒
記住順口溜
流感季,要記牢;
勤洗手,習慣好;
多通風,要防寒;
不聚集,戴口罩;
勤鍛鍊,打疫苗;
防流感,要趁早。
內容來源:授權轉載自「健康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