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來,關於食療有沒有作用的爭議一直不斷。
很多人患病後,因為擔心藥物(特別是西藥)的副作用不願意用藥,更想通過食療解決問題。對此,有人強烈推崇,也有人嗤之以鼻。
對於食療的價值,不能簡單地肯定或否定,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很多情況下,食療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例如,低血糖患者,頭暈、心慌、出虛汗、乏力,吃半個饅頭就可以迅速緩解症狀,此時饅頭就相當於藥物,就很有效;營養不良、低蛋白血癥的患者,多吃一些雞鴨魚肉補充蛋白,就可以改善病情,這也是食療;再如,低鈉血癥的患者,適當增加食鹽攝入可以提高血鈉水平,食鹽就是藥物,就能治病。當然,食物能治病、也會有「副作用」。還拿上面幾種食物舉例子:糖尿病高血糖的患者,吃饅頭多了就會加重高血糖;腎衰患者吃雞鴨魚肉過多可能加重尿毒症;高血壓病人吃鹽多了會升高血壓。以上只是幾個簡單的例子。實際上,食療的作用遠不止這些。「食藥同源」是我國傳統醫學的精髓,很多植物性或動物性食品本身也具有藥物的屬性,既能果腹、也能治病。由此而論,對於很多疾病,食療肯定是有重要價值的,誰也不能否認。
但另一方面,我們還要客觀看待食療的侷限性,大多數疾病是不能僅依靠食療解決問題的。近年來,一些人以營利為目的,過分誇大食療的作用以及應用範圍,很多人輕信這些虛假宣傳,延誤了病情甚至導致嚴重後果。
3年前,某位在江湖上具有很大影響力的食療養生專家去世了,剛剛50出頭的年紀。他的死因就是因為自己患病後不去醫院接受正規治療,最後釀成悲劇。從經營角度而論,他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贏利的模式似乎是開辦食療養生、自然排毒培訓班,並高價兜售保健食品。倘若他僅僅為了贏利,至多算個騙子。可悲的是他本人生病後竟然也不去就醫,而試圖通過自然排毒方法療病,最終失去寶貴的生命。這位大師用自己的生命給大家上了一堂生動的教育課,我們為這種愚昧的行為深表悲哀。
保健品也是如此。保健品的全稱叫做「保健食品」,屬於食品。西方國家將其稱為「食品添加劑」,是同一個概念。有些保健品對疾病確實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但是過度誇大保健品的作用、甚至鼓吹應用保健品替代藥品,這就有圖財害命之嫌了。輕信虛假宣傳,患病後不及時就醫,花高價購買保健品治病,最後導致嚴重不良後果,這樣的實例屢見不鮮。一些人為推銷保健品毫無節操的渲染自己產品治療疾病的效果,同時大肆炒作正規藥物的毒副作用,諸如傷肝傷腎等等,從而使很多人患病後不去就醫,高價購買保健品。這種做法很拙劣,但上當受騙者比比皆是。近年來,我們國家陸續查處了很多相關案例,應該使過分迷信所謂「食療」或保健品的人警醒了。
哦,還有一個足以發人深思的例子——曾紅極一時的「養生大師」張悟本。在他出版的書籍《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中,不論是治療近視、高血壓,還是癌症……藥方中沒有靈丹妙藥,而不可缺少的是白蘿蔔、綠豆和長茄子。他聲稱多次用它們治好了肺癌、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肺炎等數十種常見疑難病症。如此荒謬的說教竟然吸引了無數信眾。而他本人,卻於數年前發生了腦梗,茄子、蘿蔔、綠豆沒能挽救他的健康。
客觀認識食療,善待自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