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蛋吧,齲齒!

很快,被甜食蛀蝕的牙齒將不再給我們留下任何糟糕的回憶。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種讓牙齒自行修復,甚至再生的治療方法!

這是一個好訊息:齲病消亡的日子已進入倒計時……經過數十年的研究,牙醫們發現了提高牙齒自愈能力的方法,甚至能使它們按要求再生!這一前景有望令許多人重現笑容。

從人類迷戀上含糖的食品和飲料起,齲病就折磨著我們。它甚至成了世界上最流行的傳染病,超過90%的成年人有齲齒。

各式各樣的含糖食品(如糖果)和飲料,成了助長齲齒的「元兇」。

而如今治療齲齒所使用的方法仍然相當「殘忍」。為了去除被蛀蝕的區域,牙醫首先會用令人恐懼的牙鑽在牙齒上挖洞,然後再借助填充材料把洞給填上。很長一段時間裡,最常見的「牙填充物」是基於(銀)汞合金的多金屬混合物。而如今,使用複合樹脂作為填充材料的比例已超過四分之三。

牙齒是活的!

上述補牙方式的問題在於,我們用一種惰性材料代替了一種活性生物材料。牙齒並不是規規矩矩種在牙齦中的白色小石頭。雖然覆蓋牙齒的牙釉質是無機物,但牙齒內部的確是有活細胞的。尤其在牙齒的中心牙髓裡,可發現為數不少的造牙本質細胞。

人的牙本質與象牙類似,大部分由無機物構成。牙髓中的造牙本質細胞可以持續產生微量的牙本質。當某些小傷害(撞擊、磨損等)導致一定數量的微裂紋時,牙本質的生成就會加速,促使牙齒「癒合」。是的,你沒看錯,我們的牙齒能自然修復!

然而,越是用牙鑽磨損牙齒,牙齒對傷害作出反應的能力就越低。更何況,填充的複合材料會很快磨損,數年後就得替換。更甚,填充材料會成為細菌的溫床,還會從牙齒上脫落。這樣一來,患者又要再一次去除齲壞、填洞、打磨。這等惡性連鎖反應有時會直至齲洞深及牙髓才告終。一旦牙齒的這一「命脈」被感染,它就必須被完全去除。失去了活性源頭後,餘下的部分遲早會開裂或脫落。不出數年,壞牙不得不被假牙取代。

牙齒的頭號天敵:變異鏈球菌

牙齒的頭號天敵:變異鏈球菌

牙齒是活器官。牙髓中的細胞生成牙本質,一種相對較軟的礦化組織(約70%為無機物,其餘30%是有機物)。其表面整體覆蓋著牙釉質,這層組織非常堅硬且幾乎由無機物組成。牙釉質是由牙齒生長時消失的細胞產生的:與牙本質不同,它無法再生。齲齒是傳染病。誰是元兇?是細菌,特別是變異鏈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這些細菌尤其偏愛飲食中的糖分,分泌酸性物質來攻擊牙釉質,然後是牙本質,並引起牙髓發炎:這就是劇烈牙痛的根源。像所有傳染病一樣,齲齒也具有傳染性。為避免傳染,請不要混用牙刷,也不要和別人分享同一罐汽水!

牙齒有望再生

2000年,美籍華裔牙醫施松濤發現了另一種治療齲齒的方式。他辨識出了牙髓中的幹細胞。眾所周知,這類細胞能分裂並分化為人體內任何特定的細胞:神經元、肝細胞、血細胞甚或齒細胞。更令人興奮的是,被「激活」的牙髓幹細胞就是能產生修復性牙本質的細胞。如果能隨意地調動它們,就等於擁有了一批可以重建活性牙齒的完美工人!

2017年,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一支團隊循著這一思路取得了突破。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原本用於治療阿茲海默病的藥物Tideglusib可以通過激活牙髓中的幹細胞來促進牙本質的生成。他們把醫用膠原蛋白海綿浸泡在Tideglusib溶液中,然後填入小鼠牙齒的牙洞裡。幾周後,膠原蛋白海綿被降解,取而代之的是初生的牙本質。該藥物著實激活了幹細胞,使牙齒得以修復!

研究人員在老鼠牙齒上打了一個洞(虛線圈內),暴露出牙本質,然後填入事先浸泡過Tideglusib溶液的膠原海綿蛋白,從而用6周的時間修復了牙齒!

求助幹細胞!

然而,這種方法已被證實只適用於細菌尚滯留於牙表面且並未通過牙本質時的情況。事實上,從細菌到達牙髓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別無選擇了:必須去除所有病變的牙髓,包括在牙根聚集的幹細胞。在這種情況下,是否需要用樹脂或惰性複合材料重新填補牙齒呢?不一定。

實際上,受6歲女兒的啟發,施松濤有了另一個發現。一天晚上,當女兒說自己掉了一顆乳牙時,他萌生了將其回收至培養液並帶到實驗室進行研究的想法。在實驗室裡,他發現了位於牙齒基部的「青春之泉」:比成人齒細胞更具分裂能力的幹細胞!

自從有了這一發現,已有多家美國企業提供收集乳牙,甚至智齒的服務,從中提取幹細胞保存以備後用。這一服務並不是免費的(費用約1000歐元),但可能會在以後拯救我們的牙齒,甚至其他器官,因為這些幹細胞也可以分化成其他類型的細胞,例如神經元。

當然,在此之前,牙醫首先需要學會馴服這些幹細胞。已有好幾個研究團隊通過誘導幹細胞分化為不同類型的牙齒細胞後再進行組裝,在實驗室中成功培養出了牙胚。部分團隊甚至將這些牙胚植入一些被拔除牙齒的動物如小鼠或狗的牙床上。之後,新的牙齒就長出來了!如今,這些業界先驅正在等待人體實驗的許可。在牙醫知曉如何讓牙齒100%自然再生之前,研究人員還在對其他治療方式進行探索。

早期診斷

齲齒越早被發現,它的自我修復能力就越強。有了測量牙齒表面電阻抗的儀器,現在我們能在牙釉質損傷最早期就檢測出病變:牙釉質受損後會失去礦物質,其電阻值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不過,該方法的診斷正確率還不理想。

鐳射打擊

鐳射在齲齒上挖洞以除去感染部位。比起可怕的牙鑽,它優勢顯著:光束悄無聲息地摧毀齲壞的牙本質,不會令患者感到絲毫痛苦且打擊精準;它在淨化病灶的同時還可刺激牙髓細胞以生成新的牙本質。鐳射治療儀已在牙科診所逐漸普及。

疫苗

齲壞就像破傷風一樣,是一種感染。那為何不接種疫苗一勞永逸呢?事實上,幾種疫苗正處於研製中。其原理是製造或分離出一種涉事細菌表面的蛋白質並引入免疫系統,讓後者學會將它們識別為危險的入侵者。這一想法的關鍵是在真正的致齲細菌侵入嬰兒的口腔之前,就把這些蛋白質注入體內。第一批疫苗實驗證明對小鼠有效。

細菌戰

如果將其他無害細菌引入患者口中,從而清除導致齲齒的變異鏈球菌,如何?一位美國牙醫傑弗裡·希爾曼(Jeffrey Hillman)成功操控了致齲細菌的基因,使其不再產生乳酸(否則會腐蝕牙釉質)。他甚至先後在自己和兩名志願者身上進行測試且都取得了預期的效果。但美國食藥監局對於在人體中引入轉基因生物仍持保留意見。尚待研究的另一個解決方案:讓變異鏈球菌與對牙齒侵略性較弱的細菌形成競爭,後者可以藉助口香糖等渠道引入口腔……

3D列印牙齒

齲齒已然失活、碎裂?別慌,牙醫仍有應對之道:先用一個微型攝像頭測量對應牙槽的大小,再通過軟體計算出理想的牙齒形狀,最後由3D列印機將牙齒列印出來。當然,會盡量採用殺菌材料!你的牙齒只需幾分鐘即可準備就緒,而且一旦安上,它還有助於抑制鄰近的牙齒變為齲齒。首批3D列印假牙已於2015年在美國獲得批准。

總之,無論未來哪種技術能拯救我們的牙齒,預防齲齒的習慣還是不能丟,比如勤刷牙!

撰文 Anne Debroise

編譯 周玉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