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6種傳染病傳播途徑你不能不知道

為什麼分餐制是健康的飲食習慣?為什麼要謹防生活環境中的蚊蟲滋生?為什麼可以用擁抱的方式為愛滋病患者傳遞鼓勵?

因為消化道傳播和蟲媒傳播是傳染病傳播途徑;血液、體液和母嬰傳播是愛滋病傳播的途徑,而擁抱時產生的身體接觸不是。

是的,這些其實都和科學的傳染病預防有關。呼吸道傳播、消化道傳播、接觸傳播、蟲媒傳播、血液或體液傳播和母嬰傳播就是傳染病傳播的六種途徑。

1、呼吸道傳播

病原體從傳染源體內排出後,存在於空氣中的飛沫或氣溶膠中,人體吸入後造成感染。

例如:麻疹、結核、水痘、流行性感冒、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徵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等。

2、消化道傳播

病原體排出後,汙染食物、水源或餐具等,人們於進食、飲水時經口造成感染,嬰幼兒可通過被汙染的奶源或奶瓶、奶嘴而感染。

例如:細菌性痢疾、傷寒、霍亂、輪狀病毒感染等。

3、接觸傳播

病原體從傳染源體內排出後,汙染土壤、物品等,人們與汙染物直接或間接接觸時造成感染。

例如: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和鉤蟲病等。有些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密切接觸時也有可能造成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白喉等。不潔性接觸可傳播愛滋病、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梅毒、淋病等。

4、蟲媒傳播

主要為吸血的節肢動物(如蚊、蝨子、鼠蚤、白蛉、硬蜱、恙蟎等)於叮咬時把病原體傳給他人。

例如:瘧疾、萊姆病、流行性斑疹傷寒等。

5、血液、體液傳播

病原體可通過輸血、應用血製品、器官移植等方式傳播給他人。

例如:愛滋病、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等。

6、母嬰傳播

有些傳染病,其病原體可以通過胎盤感染胎兒,或在自然分娩過程中通過產道感染。

例如:愛滋病、乙型病毒性肝炎等。還有一部分可以造成上行性傳播,就是病原體從孕婦陰道到達絨毛膜或胎盤引起胎兒宮內感染,如單純皰疹病毒、鉅細胞病毒等。

傳染病的傳播和流行會受到自然和社會因素的影響。

一切病原體的生存、繁殖均可受到地理、氣象、生態條件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和控制。

有些病毒不耐高溫,加之冬、春季節人體呼吸道的黏膜防禦能力下降,故麻疹、水痘等呼吸道傳染病好發於冬、春季節。

血吸蟲必須依附釘螺而生存,而釘螺只能生活在氣候溫和、雨量充足、雜草叢生的水域地區。所以在我國,血吸蟲病大部分流行於長江以南的地區。

流行性乙型腦炎只通過蚊蟲傳播,而蚊蟲的繁殖需要特定的溫度和溼度,所以在我國,流行性乙型腦炎基本發生在夏、秋季節。

影響傳染病的社會因素包括社會制度、經濟狀況、生活條件、文化水平、衛生觀念等。

新中國成立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不斷顯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家施行計劃免疫,已使許多傳染病的發病率明顯下降或接近消滅。

但在國民經濟日益增長的同時,因人口流動、環境汙染、行為改變等因素,某些傳染病的發病率逐漸升高,如愛滋病等;或是出現一些新發傳染病,如SARS、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等,這些都應引起我們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