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是怎麼發病的?會癌變嗎?怎麼治療和預防?看過來吧——
一、什麼是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是指在各種各種致病因子的作用下,黏膜發生的炎性反應與壞死性病變,病變可深達黏膜肌層,其中胃,十二指腸最為常見,故又稱胃、十二指腸潰瘍。

二、消化性潰瘍的發病與胃酸有關嗎?
胃酸在潰瘍形成中起到關鍵作用,即「無酸不潰瘍」。
但胃酸增高不是消化性潰瘍發生的唯一機制,但是一定水平的胃酸是絕大多數消化性潰瘍發生的必要條件,最大胃酸排泌量小於12~15 mmol/h的人,極少發生十二指腸潰瘍。
用H2受體拮抗劑(替丁類)、質子泵抑制劑(拉唑類)和抗酸劑等,抑酸或中和胃酸治療,能夠促進胃、十二指腸潰瘍的癒合。
所以,胃酸是消化性潰瘍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消化性潰瘍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嗎?

臨床資料表明,約90%的十二指腸潰瘍和80%的胃潰瘍均由幽門螺桿菌(Hp)感染所致。
Hp破壞胃黏膜屏障(「屋頂」),致使氫離子反向彌散(「漏雨」)到胃粘膜,即「屋漏學說」。
根除Hp,修復「屋頂」,可以顯著降低胃潰瘍的複發率。
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感染率隨年齡的增高而增加。
我國屬感染率較高的國家,自然人群的感染率為40%~60%。
Hp在慢性胃炎患者的檢出率為60%~70%,
在胃潰瘍為70%~80%,
在十二指腸潰瘍患者胃竇部為80%~100%。
該菌的傳播主要是人與人之間經過口-糞或口-口途徑傳播。
但HP感染者中僅15%發生消化性潰瘍,說明除了細菌能力,遺傳易感性及生活飲食習慣也發揮一定的作用。

四、消化性潰瘍的發病與季節有關嗎?
有些消化性潰瘍患者的發病具有一定的季節性,無論初發或復發,以秋末或春初氣溫多變時發病,而夏季發病率較低,這種季節差異的具體原因不清。
五、菸酒茶對消化性潰瘍者有哪些影響?
吸菸者比不吸菸者更容易發生消化性潰瘍,飲酒對胃黏膜有明顯的損害作用,會造成胃炎和促使潰瘍形成,對潰瘍活動期的患者和有潰瘍史的患者危害性更大,往往可使潰瘍加重、出血或復發。
咖啡、濃茶等飲料均能明顯地刺激胃酸分泌,流行病學未能證實咖啡、濃茶等飲料與消化性潰瘍的發生相關。但是長期飲用可能會增加發生消化性潰瘍的危險性。
六、消化性潰瘍有遺傳性嗎?
遺傳因素可能是消化性潰瘍的病因之一,消化性潰瘍的發病存在家族聚集現象。
七、消化性潰瘍與血型有關嗎?
O型血的人群中,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病率比其他血型者高35%左右。
八、哪些藥物會引起消化性潰瘍?

有些藥物會引起胃、十二指腸潰瘍,長期大量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如阿斯匹靈、消炎痛、保泰鬆、布洛芬等患者中有10%~25%的人發生消化性潰瘍;
長期使用激素類藥物如腎上腺皮質激素可誘發消化性潰瘍或可使既往有潰瘍病史的患者病情加重;
利血平等藥具有組胺樣作用,可增加胃酸分泌,故有潛在的致潰瘍作用。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服用NSAID和阿斯匹靈的人群中,15%~30%可患消化性潰瘍。
NSAID和阿斯匹靈使潰瘍出血、穿孔等併發症發生的危險性增加4~6倍,而老年人中消化性潰瘍病及併發症發生率和病死率約25%與NSAID和阿斯匹靈有關。

九、還有哪些因素會發生消化性潰瘍?
除了上面所說的之外,還有以下原因:
1、精神因素
負面情緒,比如壓抑、憂愁、思念、孤獨、抑鬱、憎恨、厭惡、自卑、自責、罪惡感、人際關係緊張、精神崩潰、生悶氣等會使消化性潰瘍發病率明顯升高,精神因素可增加胃酸分泌,減弱胃及十二指腸粘膜抵抗力,從而導致潰瘍。
2、應激因素
大手術、嚴重創傷(大面積燒傷 、腦外傷 等)、全身性感染等應激狀態,特別是休克引起的低血流灌注,均能減少胃壁的血流,發生應激性潰瘍。
3、飲食習慣
暴飲暴食,進食無規律,喜歡醃、薰、烤、辛辣刺激食物,進食蔬菜和水果較少;
抽菸和酗酒:菸草中所含尼古丁可直接刺激胃黏膜,破壞胃黏膜屏障,促進胃炎、胃潰瘍形成;
乙醇具有的親脂性和溶脂性能,可導致胃黏膜糜爛及黏膜出血。
4、十二指腸-胃反流
上消化道動力異常、幽門括約肌功能不全、胃畢-II式術後、十二指腸遠端梗阻,均可導致十二指腸內容物、膽汁、腸液和胰液反流入胃,其中的膽汁酸和溶血卵磷脂可以損傷胃黏膜上皮細胞。

十、消化性潰瘍有哪些症狀?
1、典型表現
上腹痛並有如下特點:
①慢性病程:病程可達數年至數十年。
②複發性:反覆發作,常有季節性,常在秋冬及冬春之交發病。
③節律性:
十二指腸潰瘍常表現為飢餓痛(兩餐之間出現上腹痛,持續至下餐進餐後緩解)、夜間痛或清晨痛;
胃潰瘍表現為餐後痛(餐後約1h出現,持續1~2h後緩解)。
2、不典型表現
缺乏上述特異性表現,僅為無規律上腹隱痛或不適,可伴上腹脹、灼熱、噁心等消化不良症狀;部分患者(特別是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可無症狀,而是以上消化道出血、穿孔等PU併發症就診。
3、體徵
侷限性上腹壓痛。
4、併發症
1.出血:
為最常見的併發症,表現與出血量和出血速度有關。
2.穿孔:
潰瘍穿透漿膜層。
3.幽門梗阻:
胃潰瘍或幽門管潰瘍引起。
4.癌變:
少數胃潰瘍(少於1%)可發生癌變,見於45歲以上慢性胃潰瘍患者。

十一、哪些人易患消化性潰瘍?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
長期大量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如阿斯匹靈)、抗凝劑(如華法林)腎上腺皮質激素、降壓藥物如利血平者;
有消化性潰瘍家族史者;
長期吸菸者,暴飲暴食以及不規律進食者;
精神壓力大、焦慮抑鬱者;
某些慢性病,如肝硬化、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類風溼性關節炎、尿毒症、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胃泌素瘤易發生潰瘍。
以上人群易發生消化性潰瘍,男性的發病率高於女性,年輕者多於年老者。
十二、消化性潰瘍會癌變嗎?
胃潰瘍癌變至今仍是個爭論的問題。一般估計,胃潰瘍癌變的發生率不過2%~5%,但十二指腸球部潰瘍一般不引起癌變。
反覆發作的胃潰瘍目前已被許多專家認為是一種癌前病變。
據我國文獻報道,2~5%左右的胃潰瘍可以發生癌變,這個數字目前有增高趨勢,有統計最高達29.4% 的胃癌來自胃潰瘍的惡變。
一般來講,發生胃潰瘍癌變的患者多有長期慢性胃潰瘍病史,潰瘍邊緣上皮細胞反覆破壞與粘膜修復再生、化生、不典型增生,隨著時間的延長,增加了癌變的可能性。

十三、哪些人應警惕胃潰瘍癌變?
凡中年以上的胃潰瘍患者出現下列情況,均應懷疑胃潰瘍癌變的可能:
嚴格內科治療4~6周,症狀無好轉者或無併發症而疼痛的節律性消失、食慾減退、體重明顯減輕者;
糞便潛血試驗持續陽性,並出現貧血者;
X線鋇餐或胃鏡檢查不能除外胃潰瘍惡變者。
潰瘍直徑大於1cm,且纏綿不愈,年齡≥40歲
近期症狀反覆,如打嗝、噯氣、腹痛、且伴有消瘦者。
胃手術後5 年以上,出現不明原因的上腹脹悶、噯氣、不適、乏力、消瘦等
這些朋友均必須定期胃鏡檢查。
十四、怎樣區別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
1. 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發生部位不同
胃潰瘍顧名思義發生在胃的慢性潰瘍,包括胃竇、胃角、胃體、胃底。
十二指腸潰瘍是發生在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包括球部、降部。
2.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臨床表現不同 ,見下表:

3.少數胃潰瘍可發生癌變,對於長期慢性胃潰瘍病史、年齡45歲以上,潰瘍頑固不愈反覆發作者應提高警惕。對於長期慢性胃潰瘍病史、年齡45歲以上,潰瘍頑固不愈者應提高警惕,在胃鏡下取多點活檢做病理檢查,並在積極治療後複查胃鏡,直至潰瘍完全癒合,必要時定期隨訪複查。
十二指腸潰瘍一般不會癌變。

十五、消化性潰瘍與胃癌有哪些不同?
胃良性潰瘍與惡性潰瘍的鑑別十分重要,惡性潰瘍多見於中年以上,進行性持續性發展,病程較短,多以月計,消瘦顯著。
兩者的鑑別有時比較困難。以下情況應當特別重視:
中老年人近期內出現中上腹痛、出血或貧血;
胃潰瘍患者的臨床表現發生明顯變化或抗潰瘍藥物治療無效;
胃潰瘍活檢病理有腸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
臨床上,對胃潰瘍患者應在內科積極治療下,定期進行內鏡檢查隨訪,密切觀察直至潰瘍癒合。


胃潰瘍胃鏡圖像
十六、消化性潰瘍能徹底治癒嗎?
規範治療,絕大多數都能治癒,療程6-8周。
基本治療原則:根除HP,使用抑酸劑,粘膜保護劑,抑制膽汁反流等,改善生活習慣,堅持夠療程,絕大多數都能痊癒。
防止復發,生活習慣的改善非常重要:
1、生活規律,按時進餐,每餐8分飽,可在兩餐之間加餐;
避免食用一些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如紅薯);
採取分餐制避免再感染HP;
戒菸酒。
2、如出現季節性(如秋冬、冬春)上腹不適,可每晚服用維持量替丁類藥物。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通過治療症狀完全消除後,也要胃鏡複查以確認完全癒合並恢復功能。
感謝關注胃腸病:科學 嚴謹 專業 通俗
撰文:胃腸病 編輯:老杜 聯繫:duli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