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件事,正在「殺死」大腦!

人類擁有思維、情感、記憶,全都離不開大腦。可是,你知道嗎?一些不良習慣,會損害這個重要的器官。

今天是第 22 個中國腦健康日,讓我們來看看你是否也有下面這四個損害大腦的不良習慣。

01

吸菸

提起吸菸的危害,人們會想到肺癌、心臟病這些嚴重的疾病,其實,吸菸對大腦的損害也非常大。大腦需要大量的氧氣,吸菸時吸入的氧氣減少,這本身就對大腦不利,同時被吸入身體的大量有毒物質,還會進一步毒害大腦。

此外,吸菸會讓人產生錯覺,有人認為抽菸能夠提神醒腦,這是因為菸草中的尼古丁是一種興奮劑,會讓人感覺興奮,時間長了還會讓人產生愉快的感覺,形成煙癮。為了這一點愉快的感覺,吸菸者付出的代價是非常巨大的。

此前,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的磁共振影像團隊,對「煙齡」在 25 年以上的吸菸者進行了研究[1]。研究人員利用磁共振成像技術掃描了這些「老煙槍」的大腦,並發現經過這麼多年菸草的影響,這些「老煙槍」的大腦早已出現了異常,連接左右半腦的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結構變化。

同時,大腦裡神經網路的全局效率降低了,局部效率增加。這是什麼意思呢?非吸菸者的大腦的不同區域有豐富的連接,組成一個高效的網路。可是,如果長期吸菸,這種網路連接就減少了,效率也降低了,只有少數區域的連接不降反升。而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這些都是長期吸菸對大腦結構和功能的影響。

大腦神經網路對比,藍色部分為不吸菸的人好於重度吸菸者的區域,紅色為重度吸菸者好於不吸菸的人的區域。可見除了視覺區域,不吸菸者的多個腦區神經網路效率好於重度吸菸者。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科學家還發現,大腦的損傷和煙齡有關,吸菸時間越長,損傷就越嚴重。而戒菸這件事,什麼時候都不算晚,如果你有抽菸的習慣,不如就讓這個習慣到今天截止。

02

飲酒

損傷大腦的第二個壞習慣是飲酒。酒精不光會損壞肝臟等內臟,還會影響大腦,引發記憶力衰退,反應遲鈍[2]。

有人覺得喝一點小酒並不會損害身體,還有人說科學家也講了,每天一杯葡萄酒對身體有益。可惜,最新的研究反駁了這些說法。

英國科學家剛剛發表了一篇論文的預印本[3],他們發現,飲酒的人大腦灰質的體積縮小了。而大腦灰質是大腦中神經元胞體集中的區域,這個區域縮小說明大腦已經受傷了。

飲酒者變化的大腦區域。圖片來源:參考文獻[3]。

科學家不光是掃描了飲酒者的大腦,還調查了他們飲酒的習慣,結果發現,和從不喝酒的人比起來,無論是長期大量飲酒,還是隻喝一點點的人,這些飲酒人士的大腦狀態都更差。

而且,大腦損傷的狀態和平時愛喝什麼酒沒關係,不管是啤酒、葡萄酒還是烈酒,都會損傷大腦。也就是說,對於喝酒這件事,不存在安全劑量,更不存在什麼養生的酒。

而且,飲酒的人得阿茲海默氏症的可能性更高。

儘管目前科學家還沒弄清楚阿茲海默氏病的病因,但研究已經發現,長期飲酒的人更容易得上這種病。阿茲海默氏症常常在晚年發病,也就是說,年輕的時候喝酒多可能會在年紀大的時候才看出問題。

為了保護大腦,還是讓我們遠離酒精吧。

03

缺乏睡眠

第三個壞習慣是缺乏睡眠。今天,熬夜加班是很多職場人士的常態,學生經常要熬夜學習,還有很多人喜歡夜裡刷短視訊,也是想盡可能有一點輕鬆的時間。

有人認為只要成績好了,考試前熬夜突擊也不算什麼。還有覺得只要休息日能補個覺,那偶爾熬夜並無大礙。可是,科學家卻發現,熬夜這個習慣實在是得不償失。

許多人都有考試前開夜車複習的經歷,這種辦法很可能對學習並沒什麼好處。

科學家進行了對照實驗[4]:讓一組人拼命學習,而另一組人在學習的間隙睡一會兒。結果發現,在學習間隙小憩一會的那組人,比沒睡的人學會了更多的內容。

這是因為,睡眠對於鞏固人的記憶特別重要,正是在睡覺的時候,各種有關事實的記憶才能形成、鞏固。可以說,學習上開夜車,弄不好就成了開倒車,一定要把功夫分配到平時,不要臨時「抱佛腳」。

波士頓大學的科學家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5],他們發現,睡眠時,大腦要完成一個重要的工作,那就是「清理自身」。

我們每天用腦產生了各種化學物質,積累在大腦中會影響腦功能,而睡覺的時候大腦就會啟動複雜的清理機制,為第二天的生活和學習做好準備。熬夜和缺乏睡眠不光讓人覺得疲憊,還打斷了大腦的自我清潔。

保持規律、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護好大腦。

04

壓力

現代人的生活中,充滿著各種壓力,因為工作和家庭,感覺「壓力山大」也是常事。

壓力太多,或者長期生活在壓力狀態裡,也會損害大腦。很多人都知道,學習時壓力太大,考試就會發揮不好。科學家發現,壓力大不光影響情緒,阻礙人們的認知能力正常發揮,還會損傷大腦。

科學家不能直接給普通人制造壓力,所以,他們利用小鼠來觀察壓力下的大腦。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6],他們訓練兩組小鼠走迷宮。一組正常飼養,另一組卻要住在有攻擊性的大鼠附近。可想而知,第二組小鼠雖然並不會真的受傷,但是卻總生活在壓力之中。

過上一段時間,再測試這些小鼠,結果發現,有壓力的小鼠總是記不住迷宮的走法。可見,壓力會影響小鼠記憶形成。

科學家並不僅僅觀察這些小鼠,他們還檢查了小鼠的大腦,結果發現,壓力組的小鼠腦中出現了發炎的症狀。這是因為,壓力會激活動物的免疫系統,亢奮的免疫系統開始攻擊大腦,讓小鼠出現了腦損傷

即便讓壓力組小鼠搬家,壓力的源頭消除了,它們的大腦損傷也沒有立即消失。科學家指出,上臺演講之類的壓力屬於短期壓力,可能不會對大腦產生損傷。但是,慢性壓力就可能造成腦損傷。

吸菸、喝酒還有晚睡屬於不良生活習慣,還可以靠改變自己去避免,想規避慢性壓力卻沒那麼容易。心理學家建議,注重休息,有一兩樣愛好,正視自己的壓力源頭,必要時向身邊的人和心理工作者求助,有助於緩解慢性壓力。

總之,保護大腦,並不需要特殊的補品,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的心理狀態,才是保護大腦的靈丹妙藥。

參考文獻:

[1] Lin, F., Wu, G., Zhu, L., & Lei, H. (2015). Altered brain functional networks in heavy smokers. Addiction Biology, 20(4), 809–819.

[2] Neiman, J. (1998). Alcohol as a risk factor for brain damage: Neurologic aspects. Alcoholism,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22(7 Suppl), 346S-351S.

[3] Topiwala, A., Ebmeier, K. P., Maullin-Sapey, T., & Nichols, T. E. (2021). No safe level of alcohol consumption for brain health: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of 25,378 UK Biobank participants (p. 2021.05.10.21256931). medRxiv.

[4] Saletin, J. M., & Walker, M. P. (2012). Nocturnal Mnemonics: Sleep and Hippocampal Memory Processing. Frontiers in Neurology, 3, 59.

[5] Fultz, N. E., Bonmassar, G., Setsompop, K., Stickgold, R. A., Rosen, B. R., Polimeni, J. R., & Lewis, L. D. (2019). Coupled electrophysiological, hemodynamic,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oscillations in human sleep. Science, 366(6465), 628–631.

[6] McKim, D. B., Niraula, A., Tarr, A. J., Wohleb, E. S., Sheridan, J. F., & Godbout, J. P. (2016). Neuroinflammatory Dynamics Underlie Memory Impairments after Repeated Social Defeat.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 36(9), 2590–2604.

相關文章

牙膏會產生「耐藥性」?要經常換?

牙膏會產生「耐藥性」?要經常換?

你是習慣一直用同一款牙膏,還是經常頻繁更換?有人曾表示「牙膏需要勤換換牌子和款式,以免產生耐藥性」,這種說法是否有道理呢?今天是第 34 個...

辣椒不只負責辣,竟然還能做口紅?

辣椒不只負責辣,竟然還能做口紅?

天氣轉涼,在寒冷的冬天吃上一頓熱辣過癮的火鍋該是件多麼幸福的事兒啊。既可以取暖禦寒,還能約上三五好友放鬆心情。每每吃完,我們都會相互調侃,吃...

關於糖尿病,一篇文章說透!建議收藏

關於糖尿病,一篇文章說透!建議收藏

糖尿病,大家聽得特別多,它到底是怎麼回事,你知道嗎?什麼是胰島素?糖尿病人為什麼每天要打胰島素?使用胰島素有哪些注意事項? 什麼是糖尿病 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