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就不用操心眼睛了?警惕成年後還加深的近視

▲關注卓正科普,300+位醫生為您寫健康貼士

本文作者:羅荃,卓正眼科醫生

很多地方的高考志願早都填完了,這篇我忍了一下,等到上海的孩子高考完再發。

目前近視防控的戰線已經前移到小學甚至幼稚園了。我發現很多學生到了高中,就已經不再拜訪眼科醫生了。然而,高中生近視加深、甚至成年人近視加深,並不算少見。

上大學後,甚至工作了、中年了,近視度數還增加的,舉個手我看看?

這裡,以用眼需求較大的醫學院、法學院、計算機專業等更顯著。既往零星研究發現,近距離用眼多的職業,成年後近視仍加深的情況也更常見[1-2]。在普遍使用近距離螢幕工作的年代,職業之間的差別或許還會越來越小。

天天用顯微鏡的眼科醫生更是高危人群

天天用顯微鏡的眼科醫生更是高危人群

(圖片來源於https://pixabay.com/)

當然,在同樣的用眼強度下,也有很多人並不加深,所以近視加深還是有一部分自身因素的影響,如基因、個人習慣等。

成年後近視加深,為什麼危險?

因為你無法預測,近視加深什麼時候會停止,會不會中老年了還繼續加深。

近視,尤其是高度近視,危害在於眼軸超長帶來的健康風險。而成年後近視加深的原理,大多也仍然在於眼軸增長[3-6],但是這方面研究還很欠缺。就是有些人,成年後身高不長了,眼軸卻還持續增長,比如羅醫生我自己。

圖示高度近視眼底改變。兒童期發展來的高度近視,為以後眼健康埋下了地雷。如果眼軸已經很長,還在繼續增長,那麼踩到地雷的風險就會越來越高。圖片來源於文獻[7]

成年人眼軸增長,速度會比兒童慢很多,但是由於無法預測眼軸停止增長的年限,未來最終的眼軸長度,依然是很不樂觀的。

如何知道近視還在加深?

我們得先確定度數真的在加深,而不是驗光不規範、眼部疾病等其他原因導致的誤判。不加深的近視,不需要任何醫療控制方法。如果有人告訴你做點什麼度數能減少,很明顯是在忽悠你。

要知道是否還加深,除了定期做驗光,看度數增長情況,另外還有一個敏感的指標:定期查眼軸。這個定期,建議以半年或一年為單位就可以了。大多數情況下,成年人的眼軸增長速度很慢,太短的時間,有可能看不出什麼,也難以排除儀器誤差。

對於眼軸已經很長、有後鞏膜葡萄腫的患者來說,由於眼球的「屁股」不是一個均勻的球形,眼軸測量的誤差可能會很大。這種情況下,可以主要參考驗光度數,眼軸作為輔助。

B超檢查可以看出眼球后鞏膜葡萄腫

B超檢查可以看出眼球后鞏膜葡萄腫

(圖片來源文獻[8]

有什麼辦法控制?

醫學上近視控制的辦法,主要是針對青少年。目前還沒有大規模、特別權威的臨床研究去探索對成年人也有效的控制方法。

當然,重視用眼習慣、增加戶外活動,這些老生常談,即使不一定對成年人有用,但也一定沒有壞處,只是……沒有幾個成年人能做到。

成年人要控制,目前只能沿用青少年的辦法: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角膜塑形鏡、多焦點軟鏡或特殊的多點離焦鏡片。

這樣的嘗試,羅醫生做過好幾例。我暫時不打算在這裡分享經驗,因為目前時間太短,並且個案不能說明問題,不適合用於科普。作為「死馬當活馬醫」,確實得嘗試了,才有知道效果。不嘗試,或許就只能奔著高度近視或超高度近視去。

另有一種手術控制的方法,超高度近視可以考慮,即後鞏膜加固術。如果大家有興趣,我下次分享這個手術目前的一些資料。

不控制,行嗎?

這些方法這麼複雜,效果也不確定,能不能算了,不控制了?如果不管它,以後會不會瞎?

這就看你未來眼軸到底有多長了。眼軸越長,年齡越大,發生致盲性病變的概率就越大。但醫學的不確定性就在於,大概率事件有可能最終就不發生,小概率事件有可能偏偏就發生了。比如,有的人中度近視、眼軸才25mm左右,但是就發生了視網膜脫離。而眼軸超過28mm,老了仍然眼底很好的人,雖然少,但也是存在的。

再次放上這張圖片。眼軸達到30mm或以上,老年時出問題的概率就非常高了。圖片來源文獻[9]

所以,結局難以預測。但眼軸增長沒有後悔藥,只要患者能配合醫囑,在監測下積極控制,我是支持的。

目前很遺憾的是,即使是眼科醫生,也很少有給成年人控制近視的意識,更不要說患者自己了。一旦進行醫療干預,就得像孩子那樣定期眼科複診。大多數成年人,真的達不到這樣的重視程度,以至於醫生這方面經驗也不多。經驗不多,就無法觀察到足夠多的例數,無法得出更靠譜的結論。這就形成一個無奈的惡性循環了。

所以最後,不管是您的孩子或自己,如果存在成年後近視仍加深的情況,記得要定期看眼科醫生。可不要像羅醫生那樣,自己當了眼科醫生,才追悔莫及啊!

為緩解大家對近視加深的焦慮,我們耗時 3 個月打造了一套《兒童近視防控全攻略》。這個課程已經有很多媽媽都推薦過了,因為實在是太太太太有用!不僅適用於孩子的近視預防,同樣也能真正幫助成年人做好近視控制,避免近視加深發展成高度近視!

例如,像剛剛提到的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角膜塑形鏡(OK鏡)、多焦點軟鏡等,都會在課程中詳細的提及到,真的一看就懂,一學就會!

能夠有效避免自己在生活中聽信近視防控謠言,各種試錯,最後導致近視加深,甚至發生眼部病變!

原價199元

現在限時特惠僅需99元

直擊防治要害,拒絕度數上漲

↓ ↓

| 本文作者

| 本文作者

羅荃

羅荃

卓正眼科醫生

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碩士

戳此看診/問診

| 審稿專家

劉慧穎

劉慧穎

卓正眼科醫生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博士

戳此看診/問診

| 參考文獻

[1]B Kinge, et al. The influence of near-work on development of myopia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A three-year longitudinal study among engineering students in Norway.Acta Ophthalmol Scand. 2000 Feb;78(1):26-9.

[2]Yin-Yang Lee, et al. Risk Factors For and Progression of Myopia in Young Taiwanese Men. Ophthalmic Epidemiol. 2015 Feb;22(1):66-73.

[3]Samantha Sze-Yee Lee, 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Myopia in Young Adults: Review of Findings From the Raine Study.Front Public Health. 2022 Apr 27;10:861044.

[4]H C Fledelius. Adult onset myopia–oculometric features. Acta Ophthalmol Scand. 1995 Oct;73(5):397-401.

[5]N A McBrien.A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 of adult-onset and adult-progression of myopia in an occupational group. Refractive and biometric findings.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1997 Feb;38(2):321-33.

[6]Samantha Sze-Yee Lee, et al. Incidence and Progression of Myopia in Early Adulthood.JAMA Ophthalmol. 2022 Feb 1;140(2):162-169.[7]Paul N Baird, et al. Myopia.Nat Rev Dis Primers. 2020 Dec 17;6(1):99.[8]H-YL Park, Y Jung, and C K Park. Posterior staphyloma is related to optic disc morphology and the location of visual field defect in normal tension glaucoma patients with myopia. Eye (Lond). 2015 Mar; 29(3) 333–341.[9]Annechien E G Haarman, et al. The Complications of Myopia: A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20 Apr 9;61(4):49.

相關文章

如何治癒在婦科診室裡瑟瑟發抖的你?

如何治癒在婦科診室裡瑟瑟發抖的你?

▲關注卓正科普,300+位醫生為您寫健康貼士 本文作者:牟田,卓正婦產科醫生 先來一起聽點音樂吧~ 如果你問一個即將做某項操作的患者:「你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