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突然聽到這個訊息,有點吃驚,但是仔細一想,14年前,安倍首相也是因為這個毛病辭職的,那麼這到底是一種啥病,會這麼厲害,今天來和大家說一下:
文 | 郝希純
首相所患疾病叫做,潰瘍性結腸炎,顧名思義,就是一種結腸的炎症,但又不同於普通的結腸炎,其特點是炎症侷限於結腸的黏膜層,炎症發作和緩解交替出現,可以累及整個結腸,包括直腸,具體我細細的說來;
1. 潰瘍性結腸炎,屬於炎症性腸病的一種,還有一種叫做克羅恩病;這裡要注意,潰瘍性結腸炎,並不是由於某種細菌或者病毒引起的。
2. 潰瘍性結腸炎,還是蠻常見的。在美國,成人的患病率大概為每10萬人238例。也就是在美國,大概有80萬的潰瘍性結腸炎病人。在亞洲一些國家發病率稍低,但是在發達經濟體,發病率似乎在上升。
3. 這個病最常見的症狀是腹瀉,可能帶血。但是隨著疾病的累及範圍,可能會出現排便次數的增多,可以達到每天4次以上,甚至超過10次。這讓人會非常痛苦。另外,如果病情嚴重的話,還會出現全身症狀,比如發熱,貧血,休克等情況;目前可以根據症狀,將潰瘍性結腸炎分為輕中重三種類型,簡單的區分,就是看每日大便的次數,輕度是小於4次/天,可以不帶血,中度是大於4次的血便,而重度是大於6次/天的血便,可伴有嚴重的腸絞痛,貧血,發熱等全身症狀;這個毛病,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在治療的情況下,可以出現長時間的緩解,然後間歇性的加重,也就是可以很長一段時間,啥事都沒有,然後又突然發病了。
4. 很多人會問,這個病是咋引起的,不好意思,具體原因還不知道,這也給治療帶來了麻煩,因為不能針對原因的治療,往往不能根治,只能控制症狀。雖然找不到原因,但學術界,認為有一些危險因素可能參與引發潰瘍性結腸炎;比如遺傳,吸菸,濫用抗生素,失眠等等,但這只是推測,不要當真。
5. 問題來了,這個病咋診斷。其實這個病診斷起來也沒有特異性,一般來說,慢性腹瀉超過4周,然後腸鏡提示慢性炎症改變的情況,就需要考慮潰瘍性結腸炎,但是需要結合病人的情況,需要排除其他引起上述改變的疾病。
6. 現在說治療,就像前面說的一樣,由於原因還找不到,所以醫生們只能針對症狀進行治療,這也就是醫學上的對症治療,比如控制炎症,減輕痛苦,切除病變的結腸等等。具體來說,針對輕中重型的潰瘍性結腸炎,治療起來策略不一樣:
1)輕中度的,可以用到的方法是局部使用藥物(包括激素),口服藥物(比如5-ASA,類固醇激素)
2)重度的,可以用到的方法有:口服糖皮質激素加大量5-ASA類藥物,加上其他對症治療,比如補液,補充電解質,止痛等治療。有些甚至對激素也沒反應,很可能會使用其他藥物,比如環孢素,來抑制炎症反應。如果還沒有效果,醫生會考慮結腸切除術。
7. 說完了治療,很多人會問,這個病會影響壽命嗎,答案是會。和其他人比較起來,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死亡率稍高一點點。還有就是潰瘍性結腸炎,也會增加結腸癌的風險,有一項研究表明,20年以上的潰瘍性結腸炎,結腸癌發病率是2.5%,30年則是7.6%。
最後要提醒大家,如果家裡有親屬是這個毛病,記得和醫生說,你可能需要提前篩查大腸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