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遇到一位患者,到發熱門診,她說她自己咯血了,大喊:「快不行了,吐了好幾口血」,從患者表情裡看出緊張,焦慮,恐懼。
此時我首先問患者,出血的症狀持續多久了?每次出血量多少?近期 24h-48h 出血量是多少?
經過詢問患者後,得知出血量不多。我就繼續詢問既往史,如口腔異常情況、肺部疾病、胃腸疾病。
得知患者沒有口腔以及肺部疾病,無相關呼吸道症狀,患者自訴既往有胃潰瘍史,胃部不適,噁心嘔吐。
很明顯,結合患者既往史以及出血伴隨症狀等初步分析胃部原因導致的嘔血,而非咯血。
在臨床,遇見很多像這種問題,如何去鑑別不同的出血情況,並快速判斷病情,精準分診尤為重要。
一、定義
咯血:喉及喉部以下呼吸道或肺組織出血,經口腔排出。大量咯血時血液經口、鼻湧出。
嘔血:上消化道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急性出血,經口腔排出。

圖源:站酷海洛
二、疾病與症狀關係
1、哪些疾病會引起咯血?
氣道疾病
肺源性疾病
心肺血管疾病
結締組織病和血管炎
血液病
全身性疾病
藥物和毒物相關性咯血:有抗甲狀腺藥物,抗凝藥物,抗血小板藥物,非甾體類抗炎藥物
有創性檢查和治療術:經皮肺活檢,支氣管鏡下組織活檢,介入治療
臨床中咯血常見病因:支氣管擴張、肺結核、肺膿腫、支氣管肺癌
2、哪些疾病會引起嘔血?
食道疾病:食道炎,食管癌,食管異物,食道黏膜撕裂症
胃十二指腸疾病:消化性潰瘍,急性胃粘膜疾病,胃癌
肝膽胰腺疾病:肝硬化,食管下段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重症肝炎,膽石症,胰頭癌
血液疾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友病,急性白血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其他:腦出血,敗血症,尿毒症,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
臨床中嘔血常見的三大病因:消化性潰瘍、肝硬化門脈高壓症、急性胃粘膜疾病
3、哪些疾病會引起口、鼻、咽等部位出血?
口咽部外傷史、扁桃體出血、鼻出血
三、鑑別方法
1、既往史及誘因
咯血:有無感染徵兆如發熱,寒戰;
近期有無胸部外傷史;有無使用華法林、阿斯匹靈等抗凝藥物;近期有無特殊檢查。
還要注意劇烈咳嗽、情緒激動、過度勞累、臥位不當、劇烈活動、菸酒辛辣物品刺激等均會引起大咯血。
嘔血:有無大量飲酒,服毒藥物及特殊食品及藥品。
口、鼻、咽等部位出血:近期有無上呼吸道感染,近期有無口腔外傷史,進食堅硬食物,抗凝藥物不合理使用,凝血因子缺乏等;
2、出血前臨床表現
咯血:咽喉部癢,咳嗽,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喘憋
嘔血:胃部不適,噁心,嘔吐
3、出血方式及患者反應
咯血:咳嗽後排出
呼吸系統病變侵犯血管,引起血管破裂,血液進入氣道引起刺激性嗆咳。
嘔血:隨嘔吐排出
嘔血是食管、胃、腸道出血引起的嘔吐帶血,反應劇烈,不會很輕鬆地把血嘔出,觀察患者表情動作也是重要一部分。
口、鼻、咽部等部位出血:自行排出
懷疑口腔出血時:用一杯清水讓患者反覆漱口後吐出,用手電筒照射口腔檢查,可以看見局部出血灶。
懷疑鼻出血時:血液從前鼻孔流出,容易診斷;鼻腔後部出血多時,與咯血容易混淆,在耳鼻喉科醫生,用鼻咽鏡支持下可診斷,可見血液從後鼻孔沿咽壁下流。

圖源:站酷海洛
4、出血時伴隨症狀
咯血伴有咳嗽咳痰,發熱,胸痛,咽部不適等呼吸道症狀;嘔血常常伴有黑便,噁心嘔吐。
5、評估血的顏色,性質,量
血液顏色鮮紅色:多為咳痰,咳嗽伴隨,血液泡沫狀
棕褐色帶腥臭味痰液:阿米巴肺膿腫,或者阿米巴肝膿腫破入支氣管時
鐵鏽樣痰液:大葉性肺炎
粉紅色泡沫樣痰:急性肺水腫,左心衰竭
紅色痰:支氣管擴張、肺結核、肺癌
棕紅色爛桃樣痰:肺吸蟲病
磚紅色膠凍樣痰:肺炎桿菌肺炎
觀察咯血時有無大血塊及壞死組織,注意窒息先兆表現。
大咯血警惕窒息發生,窒息表現為大咯血突然中止, 隨即出現胸悶、煩躁不安、表情恐懼、喉鳴、目瞪口呆、雙手亂抓、大汗淋漓、呼吸淺快或呼吸驟停、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
嘔血時血液顏色取決於出血部位高低、出血量、胃裡停留時間多少。
胃內出血量多,停留時間短時血液顏色為鮮紅色,暗紅色;胃內出血量少,停留時間長時血液顏色為咖啡色;嘔出血液伴有食物殘渣及胃液等。
四、通過出血量來判斷病情
1、24 小時內咯血量:
大於 500 ml,或者是 1 次的咯血量 100 ml 以上為大量咯血;大約為 100-500 ml,為中等量咯血;小於 100 ml,為小量咯血。
咯血患者出現休克,失血量很大,病情往往已經危重,需爭分奪秒搶救!
2、嘔血量分度:
出血量大於 5 ml,出現大便潛血實驗陽性;出血量 50-70 ml,可出現柏油樣大便;胃內積血 250 ml-300 ml,出現嘔血;
大於 500 ml,出現乏力,心悸,頭暈等全身症狀;大於 1000 ml,出現急性周圍循環衰竭,甚至出血性休克。
患者如果明確胃部不適導致的嘔血時格外注意大出血休克問題,尤其主訴為上醫院前,在家嘔血好幾天的患者更應該關注病情,預防大出血的可能。
根據患者一般狀態,全身症狀可反映出病情嚴重程度。
五、體位管理
1、肺結核咯血病人體位:如病人意識清醒,取坐位或者半坐位搶救成功率高,併發症發生率少,優於傳統的患側臥位或仰臥。
筆者認為體位的選擇首先根據病情嚴重程度,病人耐受程度決定,同時也按照醫囑執行。
大咯血時應絕對臥床休息, 平臥位頭偏向一側, 待肺部影像學檢查或支氣管鏡檢查明確出血部位後行患側臥位,防止血液流入健側,影響氣體交換,且利於止血, 防止窒息及病灶擴散。
2、窒息患者體位:立即取頭低足高 45°俯臥位, 頭稍後仰, 輕拍背部, 便於體位引流;
患者咯血停止後注意安靜臥床休息, 勿過早活動,對於中等量及大量咯血者應絕對臥床休息, 在有效止血後 3 天方可起床, 在室內適量活動。
3、嘔血體位:嘔血時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防止窒息和誤吸。
六、飲食宣教
大咯血、嘔血期間:禁食,遵照醫囑靜脈補充營養物質。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咯血還是嘔血,都是某種疾病或者一些疾病共同作用於身上出現的症狀,不是診斷,首先要止血,其次繼續查找出血癥狀的原因,診斷治療原發病是最為關鍵。
參考文獻
1、申國英. 搶救肺結核大咯血病人的體位選擇初探《全科護理》2009,7(3):243-244.
2、任忠賢. 肺結核咯血的先兆觀察及護理 [J]. 中國實用醫藥,2014,9(33):182-18.
3、陳紅, 徐九雲.19 例肺結核咯血患者的預見性觀察與護理.《當代護士(上旬刊)》,2019,26(5):117-119.
📑常見重症大咯血的處理
點選「閱讀原文」查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