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
天寒地凍的日子裡
尤其是不容忽視
該維護哪些健康指標
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寒冬中如何做好「心血管保衛戰」?

控制好這七個心血管健康指標
控制好這七個心血管健康指標可以顯著緩解心血管衰老,心血管疾病將降低60%以上。
四個健康行為的指標:
❶ 戒菸。
❷ 減重。
❸ 積極鍛鍊,建議每個人一週中體力活動要超過150分鐘,高體力活動超過75分鐘。
❹ 合理膳食。
三個心血管代謝的指標:
❶ 收縮壓120mmHg左右
❷ 血脂低於200mg/dl
❸ 空腹血糖小於5.6mol/l
01
做6件事「磨蹭」點
①起床「磨蹭」點
冬天天氣寒冷,是心梗、中風等心腦急症的高發期。
受人體生物鐘的影響,早上6—10點,是血壓的「火山時刻」,約有40%心肌梗死、29%心臟性猝死在此時發生。
一整晚的睡眠會使得血液循環變慢,血液更加黏稠,睡醒後,人體恢復為興奮狀態需要一定的時間。
此外,冬天氣溫低,血管更容易處於應激狀態,迅速起床,身體可能由於一時無法適應,導致出現頭暈、心悸、體位性低血壓,甚至引發心血管意外。尤其是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避免起床太快。

建議:
早上睡醒後,應該「賴床」3分鐘,這期間多做深呼吸和伸展運動,讓關節得到充分的活動,然後在床上靜坐2分鐘再下床活動。
這5分鐘不僅可以給血管和心臟一個緩衝時間,還可以增強四肢的靈活性,提高面對突發情況的反應速度,防止受傷。
②排便別太用力
有一些人存在高血壓、動脈硬化等情況,血管的彈性較差,不能承受太大壓力。屏氣用力,有誘使血管破裂出血的可能。
建議:
排便時請不要玩手機,儘量將排便時間控制在在2~3分鐘內,最長不宜超過5分鐘。
如果有便秘問題,也不可排便太過用力。
便秘患者可以培養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時間長了身體會形成條件反射——時間到了就會產生便意,胃腸道也會出現推進性的蠕動。
③喝水「磨蹭」點
冬天氣候乾燥,醒來後經常口乾舌燥,為了緩解很多人通常會一口氣喝下很多水。
但是一口喝太多水,會造成心臟負荷過大,對心臟不好的人來說,還可能引發呼吸困難、心悸等不適。
建議:
睡醒後可以先喝一小杯水,200~300毫升即可,不要一次性補充大量水(大於500毫升的水)。
喝水時,要避免大口灌水,正確的方法是,把一口水含在嘴裡,分幾次徐徐嚥下。
④晨練不可太猛
清晨氣溫過低,會刺激交感神經興奮,使血管收縮加強,造成血壓波動,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突發,對老人來說更是如此。

建議:
冬天最好將晨練改到下午較暖和的時間。
運動前要充分熱身,熱身時間一般不少於10分鐘。
不宜選激烈的運動項目,運動的強度不宜過大,運動至微微出汗即可,不建議出大汗。
運動時要注意循序漸進,不宜做鼓勁憋氣、蹲下起立、劇烈用力的動作。
⑤按時吃早餐,但別吃太飽
經過一晚的消化,食物已經消耗殆盡,早上血糖指數較低,如果不吃早餐,機體就會動用儲存的肌糖原和肝糖原,這樣對肌肉和肝臟會產生負擔。
但早餐也不能吃得過飽,如果是冠心病患者,飽餐後,大量血液會跑到胃腸去「支援」消化,容易誘發心梗。

建議:
即使起床晚了,也應該吃早餐。如果離午餐還有2~3小時,一般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但種類儘可能豐富,可以吃點魚蝦肉、青菜、餛飩、酸奶等清淡食物。
早餐時間最好安排在7—8點。推薦大家在7:20左右進餐,此時人的食慾最旺盛。
吃到七八分飽即可,也就是胃裡感覺滿了,但再吃幾口也不痛苦的狀態。
⑥避免情緒激動
2020年4月,全國性學術期刊《中國急救醫學》發表論文,研究人員在分析了5516例猝死者的解剖資料後發現,猝死的頭號誘因就是情緒激動。
建議:
儘量避免過喜、過悲、驚嚇等所有劇烈的情緒波動,尤其早上醒來時。
早上可以進行一些放鬆身心的活動,比如聽音樂、讀書、修剪花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