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不足,極大增加這8種慢性病風險!一篇教你如何正確喝水!

很多人喝水都是等到口渴的時候再去喝,往往這個時候已經說明我們人體發出了缺水的信號。千萬別把「每天喝夠足量水」不當回事。研究證明,多喝水對於身體健康至關重要。

2023年1月2日,發表在柳葉刀子刊上的一項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團隊的研究強調了充足飲水的重要性。研究結果顯示,喝足量的水,可以使壽命更長,減緩衰老,患多種慢性病的風險大大降低(包括心力衰竭、痴呆症、中風、糖尿病、慢性肺病等等)。

血清鈉,常作為水合作用的替代指標,健康人群中血清鈉的正常範圍為135-146毫摩爾/升。血清鈉濃度越高,體液水平也就越低,意味著喝的水也越少。

結果顯示:與飲水量充足組相比,喝水不足組的過早死亡風險增加21%!

慢性病方面,研究者共考慮了八種慢性疾病,包括:心力衰竭、痴呆症、慢性肺病、中風、糖尿病、周圍血管疾病和跛行、心房顫動和高血壓。

分析表明:當血清鈉水平升高到140-142.5毫摩爾/升時,患多種慢性病的幾率增加40%;當血清鈉水平升高到143-146毫摩爾/升時,患多種慢性病的幾率上升了63%!

研究者進一步評估飲水量對衰老的影響。

結果顯示:與充足飲水相比,血清鈉>142毫摩爾/升的參與者,生物年齡比實際年齡增大的幾率增加10-15%;當血清鈉>144毫摩爾/升時,生物年齡比實際年齡增大的幾率則會增加50%!

因此,千萬別小瞧每天喝夠足量水的作用!可以說,白開水就是人體最好的一味「藥」!

01

喝水,真的能改善身體問題

1. 水喝夠了,腸道通暢

河南省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肛腸科醫生高憲平2007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介紹,便秘的人喝水最好是大口大口地喝(即喝滿口),吞嚥動作快一些,這樣,水能夠儘快地到達結腸,同時刺激腸蠕動,改善便秘的症狀。

2. 水喝夠了,身材更好

有很多研究發現,飯前喝水有助於減肥。軍隊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營養科王晶2016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介紹,這和我們常說的「飯前喝湯」有些相似。餐前喝點水首先可通過增加飽腹感減少進食;其次,對食物的渴望也會改變,因為有足夠的水,身體會比較喜歡蛋白質,而不是令人發胖的碳水化合物。

3. 水喝夠了,緩解感冒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馬皎潔2016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介紹,多喝水確實對感冒有一定緩解作用。感冒病人多有發熱、出汗症狀,或因服解表藥而出汗,都會導致體液流失,喝水可使體內水分及時得到補充,避免虛脫。多喝水還能緩解感冒期間常感覺喉嚨乾渴不適,而且還可以稀釋痰液,有利於黏稠痰液的排出。另外多喝水還能促使出汗和排尿,加速體內細菌和病毒快速排出。

4. 水喝夠了,沖走結石

很多尿路結石的發生都和飲水不足有關。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泌尿科張亞強主任醫師2015在健康時報刊文介紹,多喝水能沖洗尿路,有利於預防結石形成以及促使尿石排出。

02

正確喝水記住這5點!

1.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

不能靠渴不渴來判斷是否需要喝水。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主任教授2019年在學術會議上解釋,當我們口渴時,身體內的水分丟失已有1%~2%,從水合狀態來說這個時候人體已缺水。實際上,口渴不是一個非常靈敏的指標,當達到2%~4%時,機體在感到口渴的同時,已處於脫水狀態,尿少、顏色呈現深黃色,這時工作和認知能力會有所降低。此外,如果感覺極度口渴、皮膚乾燥、口舌乾裂、聲音嘶啞及全身軟弱等現象時,就可能已是中度脫水狀態。

2. 喝水35℃~40℃最適宜

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成傑輝2018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介紹,對於一般人而言,飲用35℃~40℃的水最為適宜,因為這與人體內的溫度相接近,讓胃腸道更舒適。怕冷人群可以選擇飲用溫度稍高的水,但最好不高於50℃。

3. 小口慢喝,別大口猛灌

《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指出,成年男性每天要喝1700毫升水,成年女性每天要喝1500毫升水,也就是說每天至少6~8杯水比較合適。

很多人咕咚咕咚一次喝個飽,這種一次性大量飲水會加重胃腸負擔。建議的飲水方式是少量多次。把每天飲水總量分配在一天中喝,每次200毫升左右。平時沒事時也隨手喝一點,吃飯的時候也可以適當喝點水。

4. 千萬別用飲料代替喝水

很多人喝白開水總覺得「沒有味道」,喜歡喝飲料,用喝飲料代替喝水。但過量喝含糖飲料易導致肥胖,進而帶來更多的健康問題,還不利於牙齒健康。事實上,白水是日常生活中的最佳飲品,而白水中又以白開水為最佳。

5. 天熱也儘量少喝冰水

江蘇省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支傑華2022年在人民日報健康號刊文指出,水溫過涼會刺激到心臟,因為低溫的水會襲擊冠狀動脈遇冷收縮,影響心臟的工作,不利於血液循環,還會增加患上心絞痛、心梗等疾病發生風險。尤其是冠心病、高血壓患者,尤其要注意水溫不要過低,實在是不想喝熱水,水溫也要在20-30℃之間。

相關文章

粽子吃多了,簡單一杯茶,解膩消積

粽子吃多了,簡單一杯茶,解膩消積

吃粽子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糯米性偏溫、黏性大、難消化,吃後易肚脹,造成溼性阻滯並損傷脾胃,所以並不適合吃得太多,或連續作為主餐食用。 近段時...

聊聊孕期乳房的變化「好孕相伴」

聊聊孕期乳房的變化「好孕相伴」

人衛健康 孕期乳房的變化 乳房,作為廣大女性最重要的「夥伴」之一,我們先來對兩位好朋友進行一次「深層次」的認知:女性胸部的結構非常複雜,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