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太晚吃東西,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現代人吃飯是越來越晚了。很多人都聽過「吃飯吃太晚,對身體不好」的說法,但到底有什麼不好卻一直講不清。

一樣的食物,早點吃和晚點吃,真的會有不同嗎?為什麼會不一樣呢?

為了搞清楚不同時間吃飯,身體到底發生了什麼,科學家們做了一系列研究和試驗……

結果發現:確實不一樣。

吃飯太晚,真的會讓你更容易胖

科學家發現,投餵同樣的高熱量食物,在正常時間進食的小鼠體重增長很小(3%),而在睡眠時間進食的小鼠體重顯著增加(11%),這主要是因為脂肪細胞的代謝不同了[1]

那在人身上是不是也這樣呢?

沒錯,前幾天哈佛醫學院學者在 cell 子刊發表的研究發現,吃飯太晚,能從全方位各角度多層次讓你胖。[2]

研究者們招募了 16 名志願者,參與兩個階段的飲食方案:

階段一「早進食」:參與者每天早上 9 點、下午 1 點和下午 5 點左右吃三餐;

階段二「晚進食」:參與者在每天下午 1 點、下午 5 點和晚上 9 點左右吃三餐,比前一個階段均勻推後了 4 個小時。

圖片來源:自己做的

在這兩個階段中,志願者們吃的東西、身體活動和作息時間都受到嚴格控制,確保除了「進食時間」外,其他所有變數都是一致的。

結果很驚人:

首先,吃得晚,會讓第二天食慾激增。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睡前吃了夜宵,第二天醒來會非常餓,肚子特別空虛,這可能與食慾相關激素變化有關。

研究者發現,「晚進食」時,體內的胃飢餓素(肚子餓餓激素)明顯增加,但瘦素(肚子飽飽激素)卻減少了,這使得飢餓感大幅增加,在白天時甚至能增加 34%。

紅線為「晚進食」,黑線為「早進食」

紅線為「晚進食」,黑線為「早進食」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2]

不光是餓,志願者還普遍反應,他們對高碳水、大魚大肉和重口味食物的渴望變強了。

這誰頂得住啊!

這誰頂得住啊!

其次,吃得晚,會降低接下來一整天的新陳代謝。

晚進食的志願者們在後續的 24 小時的核心體溫明顯降低。這說明,身體用來維持體溫的熱量減少,基礎代謝下調了。

據監測,能量消耗減少了 5% 左右,約 41 大卡~68.8 大卡,相當於走路 15 分鐘消耗的熱量,好虧!

最後,吃得晚,還能改變脂肪組織的基因表達,讓脂肪更容易囤積。

研究者提取了志願者的皮下脂肪組織,觀察分子水平上的變化。結果發現,晚進食時「脂質分解」相關的基因表達減少,「脂質合成」相關的基因表達增加。

脂肪分解變少合成變多,只進不出,全變成小肥肉給你囤起來……

要知道,這可是同樣的食物,同樣的卡路里,同樣的成分,只是吃進去的時間不一樣,對身體的影響卻有那麼大差別!

更扎心的是,實驗中的「晚進食」方案還是嚴格按照 16:8 輕斷食法執行的。但現實中很多人不光吃飯晚,還有各種加餐,小零食奶茶不間斷,身體的代謝變化可能要更加明顯。

總之,這項研究揭開了一個殘酷的真相:

不過是吃飯時間晚了點,或者睡前沒忍住加了個餐,就跟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似的,觸發的身體代謝通路條條通肥胖。

如果長期違背晝夜節律進食,很可能會慢慢變成所謂的「易胖體質」——更愛吃,吃進去的也更容易長在身上。

老話說,馬無夜草不肥 ,看來人其實也一樣。

光長胖還沒完。

夜裡加班的朋友,更要小心吃飯太晚的傷害

需要經常倒夜班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會明顯升高。過去很多學者認為,這與睡眠作息紊亂有很大的關係。

去年一項研究卻發現,這個鍋可能主要得讓夜宵背[3]。夜宵是夜班的標配,不吃點東西寬慰腸胃怎麼熬過這漫漫長夜呢?

這幫科學家又要奪人所愛了。

在實驗中,兩組志願者都「上夜班」,但一組吃夜宵,另一組不吃夜宵,僅在白天吃飯。結果:

吃夜宵的那組,第二天早餐後血糖和胰島素水平明顯不正常;

不吃夜宵的那組什麼事沒有,曲線做出來跟上白班的正常人幾乎一致。

黑色曲線為正常白天上班時的餐後血糖、胰島素波動,作為參照。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3]

這意味著,違背晝夜節律進食可能會損害糖耐量和胰島素敏感性,進而增加糖尿病風險。就算睡眠不規律,只要把飲食限制在白天,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身體的代謝異常。

夜宵還可能影響人的情緒,讓人陷入 emo。

有資料顯示,倒夜班的人患抑鬱症和焦慮症的風險要明顯高出常人,這也跟太晚進食有很大關係。

吃夜宵會導致輪班工作者的抑鬱情緒水平提高 26.2%,焦慮情緒水平提高16.1%,但如果僅在白天進食,就不會誘發這些情緒變化。[4]

為什麼只是吃了頓夜宵,或者晚飯吃得晚了點,就會給身體帶來這麼多糟糕的影響?

食物代謝有晝夜節律,推薦睡前 4 小時,吃完最後一餐

為了適應地球 24 小時的明暗循環,我們的身體裡進化出了一個內建的生物鐘,時刻調整著內分泌和代謝。

它編碼在我們基因裡,存在於各種器官、組織、細胞中。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晝夜節律會對身體的方方面面產生影響,飲食也是。

就像夜間的光線會擾亂大腦的褪黑素分泌、影響睡眠,錯誤的進食時間同樣會擾亂身體的時鐘,破壞新陳代謝平衡。

根據現有研究,更好的做法可能是白天吃飯,晚上閉嘴。

但「幾點吃飯」很多時候並不由自己說了算,而是與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社會的運轉節奏息息相關。

在朝九晚五的年代,人們通常六點前就吃完了晚飯,十點都要洗洗睡了。

而快節奏的現在,工作時間的多樣性大大增加,各種夜間的工作、娛樂、加班……讓很多人的進食時間整個兒後移,晚飯推到了七八點吃,熬夜餓了再整點兒夜宵。

讓大家晚上不吃東西,真的太難了。咋辦呢?

我們可以試著把吃飯時間儘量往前推,最好在睡前 4 小時吃完最後一餐,為身體留出足夠的靜息時間,讓它們做晚上該做的事。

至於夜宵,偶爾一兩頓問題不大,如果成為常態,身體可就要哭咯~

相關文章

有「痔」不在年高,預防痔瘡少煩惱

有「痔」不在年高,預防痔瘡少煩惱

預防痔瘡少煩惱 痔俗稱痔瘡,民間素有「十男九痔」的說法,殊不知「十女十痔」!痔有內痔和外痔之分,內痔主要表現為出血、脫出,而外痔以疼痛、瘙癢...

晚秋佳果!吃柿子,注意這幾條健康提示

晚秋佳果!吃柿子,注意這幾條健康提示

「身體圓圓沒有毛,不是橘子不是桃,雲裡霧裡過幾夜,脫去綠衣換紅袍」,這個活靈活現的謎語,可能會被你一下猜中,那是柿子無疑了。 我國是柿子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