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無糖」「0卡」「0碳水」這樣的字眼總是頻頻出現在人們的視線,有些公眾人物甚至宣稱自己從不吃碳水、戒糖,似乎碳水化合物就是導致肥胖的元兇,為了變瘦一定要少吃甚至不吃碳水,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首先要澄清的是,碳水化合物是身體「最好的燃料」。
人類最主要的能量來源——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其中,蛋白質顯然不適合作為「燃料」使用,不但很浪費,而且不清潔。脂肪也不是最好的「燃料」,因為燃燒脂肪提供能量的效率很低,只能滿足強度較低的運動供能,而且,嚴格來說,燃燒脂肪也不算很清潔。而碳水化合物,既能無氧代謝,非常高效的給人體提供能量,也能有氧氧化,相對緩慢持久地提供能量。而且,碳水化合物代謝的產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非常「乾淨」。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這三種營養素,蛋白質,是一種「功能性」物質,主要的作用是為我們提供構建身體的各類材料;脂肪,是傾向於「儲備性」物質,理想的用途就是儲備能量,以備不時之需;而碳水化合物,是「即用性」物質,用來快速、及時地給我們的身體提供能量。通俗地說,碳水化合物就是一種「現吃現用」的營養素。

碳水化合物,並不像很多人說的那樣是什麼妖魔鬼怪,一吃就會把人吃胖。適量攝入碳水化合物,甚至偶爾持續2~3天過量攝入碳水化合物,都不會吃胖人,這在運動營養學界有非常多的研究可以證明。只有長期過量攝入碳水化合物才會把人吃胖。但如果不吃添加糖的話,過量攝入碳水化合物其實並不容易,我們每天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並不低。
那為什麼有些人要把碳水化合物妖魔化呢?
長期以來,公眾都被告知,減肥最大的敵人是脂肪,這的確是事實。但在現今社會,再去強調這件早已被人熟知的事,根本不會吸引到眼球了。所以,偽科學需要樹立新的假想敵。蛋白質不可能,因為它實在太重要了,就算是偽科學也不敢動它,因為沒有人敢建議大家不吃蛋白質。那麼,能「背黑鍋」的角色,就只有碳水化合物了。

碳水化合物適合背這個「黑鍋」還有兩個原因。
第一,適量吃碳水化合物完全沒問題,但過量則會胖人,並且帶來健康隱患,但過量攝入蛋白質,目前短期看還沒有明確的危害。偽科學宣傳就牢牢咬住過量攝入的危害,大肆炒作,而根本不提適量的問題。
第二,碳水化合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替代」。因為人體可以「糖異生」,把蛋白質變成葡萄糖。不吃蛋白質完全不行,人活都活不了,但不吃(或嚴重攝入不足)碳水化合物,人還能生存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注意,是能活,但活不好,不吃(或嚴重攝入不足)碳水化合物會帶來嚴重的健康隱患。於是,碳水化合物就無奈地成為了眾矢之的,還讓無數歪曲事實的偽科學者賺了大錢。

最典型的生酮飲食減肥法——阿特金斯減肥法,這種減肥方法近年來非常流行,也讓阿特金斯收穫了大量名和利。但最近的科學研究證據表明,這種飲食方法會導致使用者全因死亡率增加!人體持續處於生酮狀態會危害健康,可能會造成血脂升高、壞的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中性粒細胞功能受損、視神經病變、骨質疏鬆以及認知功能改變等。曾有兩位國際著名運動營養學家聯合評價了20種流行減肥法,滿分為100分,阿特金斯減肥法只得到了35分。
碳水化合物還是人體中樞神經、紅細胞和很多免疫細胞的「糧食」。中樞神經系統主要依靠葡萄糖來提供能量,紅細胞則只能用葡萄糖提供能量,因為紅細胞中沒有線粒體,只能通過無氧代謝產能,一些免疫細胞也是把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心肌細胞雖然可以氧化脂肪,但如果比例太大,也會對其產生損傷。所以,維持心肌細胞健康,需要足量的碳水化合物。
因此,碳水化合物是「智慧和生命的能量」。我們要做的就是辯證的認識它,合理的攝入和利用它。
內容來源:授權轉載自「人衛助手」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