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腎癌(KC)的發病率在世界範圍內各不相同,了解腎癌的風險因素能幫助我們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預防和監測,降低KC的發病率。
流行病學
2020年統計資料顯示,全球範圍內約有43萬例新發KC病例。在組織學方面,腎細胞癌(RCC)佔KC病例的絕大多數(90%),主要包括透明細胞腎細胞癌(ccRCC;70%)、乳頭狀腎細胞癌(pRCC;10-15%)和嫌色性腎細胞癌(5%)。
>>>>
發病率
作為全球第14大癌症,KC的發病率在地域、年齡和性別上都存在顯著的差異。
1.地域:KC的發病率在地域上差異很大,歐洲及北美地區的發病率普遍較高。按收入劃分的發病率也存在顯著的地域差異,較高的KC發病率與較高的收入中位數有關。在過去十年中,KC的發生風險一直處於緩慢上升的趨勢,其原因可能在於影像學的發展增加了無症狀的腎臟小腫瘤檢出率。經典的KC三聯徵(血尿、腰痛和腹部腫塊)已在臨床少見,因為大多數KC病例在出現這些症狀之前已由偶然的腹部影像學檢查發現。

圖1 各大洲的腎癌發病率及病例數量(2020年)
2.年齡:KC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持續增長,全球的KC確診時的中位年齡約為75歲。但確診年齡同樣也受地域的影響,例如美國為64歲、英國為74歲、印度為67歲、中國和義大利為82歲。
3.性別:男性的發病率約為女性的2倍,這可能由多種因素導致,包括地域、生物學、生活方式方面的差異。
>>>>
死亡率
與持續上升的KC發病率及診斷率不同,KC的死亡率呈緩慢下降的趨勢。這個趨勢在發達國家中尤為明顯。近年來,KC的診療技術都有了顯著發展,新型免疫治療的開發和應用改善了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與總生存率,影像學技術的發展也有助於腫瘤的早期發現與早期診斷。
>>>>
中國資料
據2022年國家癌症中心在《國家癌症中心雜誌》(JNCC)上發佈的中國最新癌症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腎癌發病粗率為5.48/10萬,年齡標準化發病率為3.51/10萬;其中男性腎癌發病粗率為6.78/10萬,年齡標準化發病率為4.51/10萬;女性腎細胞癌發病粗率為4.12/10萬,年齡標準化發病率為2.53/10萬。城市地區腎癌的年齡標準化發病率高於農村地區,分別為4.1/10萬和2.5/10萬。2016年中國腎癌死亡粗率為1.95/10萬,年齡標準化死亡率為3.51/10萬;其中男性腎癌死亡粗率為2.42/10萬,年齡標準化死亡率為1.55/10萬;女性腎細胞癌死亡粗率為1.45/10萬,年齡標準化死亡率為0.81/10萬。
風險因素
>>>>
生活方式
既往研究確定的KC危險因素包括吸菸、超重及高血壓史,佔發病機制的50%。
1. 吸菸:國際癌症機構(IARC)已將吸菸歸為導致KC發生發展的中危因素。有研究報道,吸菸和KC風險之間呈劑量依賴性關係,每日吸菸≥30支的個體患病風險急劇增加,戒菸後個體的KC風險相對危險度(RR)隨時間線性下降,但RR仍不會恢復至與從未吸菸者相同的水平。戒菸>10年與較低的KC發病率及疾病特異性死亡率相關,無論男女。吸菸與KC風險之間的確切機制尚未闡明,但人們普遍認為這與菸草中包含的個別致癌物質(如多環芳烴、芳香胺等)有關。
2. 超重:全球約20%的KC病例都與超重有關,尤其與向心性肥胖相關。KC風險與超重呈線性相關,體重指數(BMI)每增加1,KC風險就會增加4%。雖然超重與KC的發病率相關,但超重與KC死亡率的關係尚不清楚。根據「肥胖悖論」,較高的BMI與更好的KC特異性生存相關,但這點尚有爭議,需要排除混雜因素後對其進行進一步探索。超重與KC發病率相關的機制主要包括:(1)高胰島素血癥或胰島素抵抗和IGF-1系統和信號通路的異常;(2)性激素的生物合成及其相關途徑;(3)慢性亞臨床炎症和氧化應激;(4)腸道菌群和毒性代謝產物的改變。超重狀態可通過生活方式干預、飲食改變或藥物/手術治療改善,以此降低KC發生發展的風險。
3. 高血壓與慢性腎臟病(CKD):高血壓的嚴重程度與KC發生發展密切相關。有研究報道,血壓每增加10 mmHg,KC風險就會增加10-22%。同樣,CKD與終末期腎臟病(SEKD)使KC風險增加了2-3倍。
4. 運動:一項包括144萬參與者的研究結果表明,較高水平的體育活動與KC發病率呈顯著負相關(HR 0.77,95%CI 0.70-0.85)。因運動的水平難以量化,運動與KC發病率之間的關係尚有爭議,但由於運動與降低體重、改善血壓和胰島素敏感性有關,而這些因素都是KC發病率的已知危險因素,可推測出運動對KC風險具有潛在的益處。
5. 酒精:與吸菸不同,幾項前瞻性研究發現輕度至中度的飲酒能夠預防KC的發生。每日酒精攝入量≥15克(飲酒量約為一杯)與KC風險呈負相關,減少了約28%的發病風險。
6. 環境暴露:全氟化合物、馬兜鈴酸被證實與KC的發生有關。此外,微塑膠/奈米塑膠暴露也會造成腎臟的損傷。
>>>>
基因
幾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腫瘤綜合徵易使患者發生KC,包括von Hippel-Lindau(VHL)綜合徵、遺傳性平滑肌瘤和腎細胞癌(HLRCC)綜合徵、遺傳性乳頭狀腎細胞癌(HPRC)和Birt-Hogg-Dube(BHD)綜合徵,分別由VHL、FH、MET和FLCN的胚系突變引起。BAP1、SDHB、SDHC、SDHD、TSC1、TSC2和MITF等胚系突變的患者發生KC的風險也更高。

圖2 KC發生風險的可改變危險因素與不可改變危險因素
小結
KC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受地域、性別和年齡的影響。KC發生風險的可改變危險因素包括吸菸、高血壓、CKD、超重、缺乏運動、糖尿病、肥胖和環境暴露等,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包括有VHL、HLRCC、HPRC等遺傳性腫瘤綜合徵和BAP1、SDHB、SDHC等基因突變。未來可通過基因方面的進一步研究來確定可能改善KC患者預後的治療靶點。
參考文獻:
[1] Bukavina L, Bensalah K, Bray F, et al. Epidemiology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2022 Update. Eur Urol. 2022 Nov;82(5):529-542. doi: 10.1016/j.eururo.2022.08.019. Epub 2022 Sep 10. PMID: 36100483.
[2] Zheng RS, Zhang SW, Zeng HM, et 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16[J]. JNCC, 2022, 2(1): 1-9. DOI: https://doi.org/10.1016/j.jncc.2022.02.002.
編輯:王木木
審校:LR
執行:王木木
本平臺旨在為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傳遞更多醫學資訊。本平臺發佈的內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該等資訊被用於了解醫學資訊以外的目的,本平臺不承擔相關責任。本平臺對發佈的內容,並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觀點。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權利人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盡快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