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常表現為不成形的、水樣的、頻繁地排便。大多數情況下,腹瀉持續幾天便可好轉。但如果腹瀉持續數週,您就要注意了!

導致腹瀉的原因
1. 細菌、病毒、寄生蟲感染導致腹瀉
成年人半數以上的腹瀉是細菌性腹瀉,兒童腹瀉最常見的病因是輪狀病毒感染。
2. 藥物所致腹瀉
長期使用抗生素易發生腹瀉,由於藥物擾亂了腸道菌群的自然平衡。另外一些化療藥物、便秘用藥(如乳果糖)、抗酸藥(如鋁碳酸鎂)、減肥藥(如奧利司他)、降糖藥(如二甲雙胍)、治療痛風藥物(如苯溴馬隆)等也會引起腹瀉。
3. 乳糖、果糖或者甜味劑所致的腹瀉
有些人體內缺乏乳糖酶,飲用牛奶或者乳製品會因乳糖不耐受出現腹瀉。另外,也有食用果糖、甜味劑(木糖醇、麥芽糖醇等)後發生腹瀉的報道。
4. 手術後腹瀉
不少膽囊炎、膽石症患者,做了膽囊切除術以後,在3~6個月時間內,經常會出現大便不成形、較稀甚至腹瀉的現象,並隨著脂肪的攝入而加重,被稱為「脂肪性腹瀉」。
5. 其他消化系統疾病
慢性腹瀉還有許多其他原因,如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腹腔疾病、微小結腸炎和腸易激綜合徵。
腹瀉要不要看醫生?
日常生活中的腹瀉怎麼治療,眾說紛紜,很多人誤以為可以依靠抗生素制服「作妖」的腸道,其實不然。有些時候,腹瀉可能暗藏危機,出現以下情況要立即就醫!
★ 腹瀉三天或以上。
★ 嚴重脫水。
★ 腹部或直腸有劇烈疼痛。
★ 體溫高於38攝氏度。
★ 大便帶血或發黑的焦油狀大便。
★ 疫區或旅行歸來後發生腹瀉。
突發腹瀉的自我判斷
急性腹瀉的發生與最近一次進食、用藥和旅遊等的時間有相關性。
一般來講,食物中毒、食物過敏或藥物性腹瀉,通常在進食後4小時內出現,且常伴嘔吐。
海鮮中毒除腹瀉外還會有頭暈、頭痛等神經系統症狀。
腸道感染多伴有發熱、噁心、嘔吐、膿血便等。
病毒感染多為水樣腹瀉且持續時間較短。
當懷疑此次腹瀉很可能是細菌感染所致,那麼不要盲目使用止瀉藥物,以免加重感染,而要就醫查明病因。
腹瀉時要不要吃抗生素?
這時大家要問了,難道抗生素不能治療腹瀉嗎?
是的!
對於急性腹瀉的成人患者,我們不會常規給予經驗性抗生素治療。這是由於急性腹瀉通常是由病毒引起且持續時間較短,不用藥物也可以自行緩解,而且在大多數患者中,經驗性抗生素治療弊大於利。弊處包括藥物的潛在副作用、促進細菌產生耐藥性、以及抗生素對腸道內正常菌群的破壞等。
抗生素使用指徵包括伴有發熱伴有血性腹瀉、疑似霍亂、感染髮生在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合併重度脫水或存在嚴重的腸道外感染(如肺炎)患者等。
★ 輕中度感染性腹瀉不推薦抗生素治療。
★ 重度腹瀉常見病原體為志賀菌屬、沙門菌屬、空腸彎曲菌、產志賀毒素大腸埃希菌等,初始治療一般選擇口服氟喹諾酮類藥物(比如左氧氟沙星)3~5日,如果有氟喹諾酮類藥物耐藥或禁忌還可以考慮阿奇黴素或紅黴素進行治療,這些藥物均需要在醫囑下服用,不建議私自服用。
腹瀉時注意糾正脫水!
需要注意的是:嚴重的腹瀉,特別是發生於嬰幼兒和老年人,容易出現脫水和電解質失衡。因此急性腹瀉的患者應該飲用口服補液鹽,補充丟失的水和電解質,但是不要用私自配製的液體(如果汁、雞湯等)替代口服補液鹽,正規藥店有售賣口服補液鹽,按照要求服用即可。
口服補液鹽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治療急性腹瀉脫水的有優異療效的藥物,糾正脫水的速度優於靜脈滴注。進食一般在口服補液療法或靜脈補液開始後4h左右恢復,選擇少油膩、易消化、富含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食物。

本文作者: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藥劑科 田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