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流行的同時,一個現實的問題出現了:出現了咳嗽、喉嚨痛、發燒等症狀,在沒有核酸和抗原檢測的情況下,怎麼知道是流感、普通感冒,還是新冠呢?
你也很可能在不同渠道、不同群裡面,都看到過「教你幾個小妙招,一分鐘判斷 XXX」的內容:


<< 左滑查看網路傳言
這些截圖中,靠症狀就能區分新冠、流感和感冒,是真的嗎?
新冠、感冒、流感
症狀有什麼不同?如何判斷?
不依靠核酸、抗原及其他醫學檢測,單憑普通人的觀察,無法給出百分百確定的診斷。
不過,確實存在兩條思路,可以幫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體。
這兩條思路是:
– 症狀與體徵(觀察患者自身)
– 傳播規律與接觸史(觀察周圍的人)
首先,新冠、流感和感冒,在症狀和體徵層面上確實有一定區別,主要的差異在於不同的症狀的常見程度。
在下面的圖表中,我們根據現有研究,並依據多家機構做出的歸納,把各種症狀出現的概率分為四檔:常見,有時,少見,沒有。
*「沒有」並不代表絕對不會出現,只是病理上不會導致這種症狀出現,且實踐中幾乎沒有。

能看出,新冠、流感和感冒的症狀確實很像。僅通過症狀,很難判斷自己到底「是不是新冠」。
尤其是新冠和流感。兩者的症狀和體徵差異很小,幾乎唯一的區別是:流感很少發生味覺和嗅覺喪失。
這時候,就需要觀察自己周圍的情況:身邊人是否也扎堆病了。
雖然都是傳染病,但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體「鼻病毒」可以在鼻咽部定植一段時間,等免疫力降低的時候發病,很少扎堆發生。
而新冠和流感,病毒傳染性較強,容易扎堆出現,尤其是奧密克戎株。

基本再生數 R0,通俗理解就是「平均一個傳給幾個」。季節性流感的 R0 大約為 1.3,也就是在通常情況下,一個感染者平均傳給一兩個人。
而奧密克戎新冠,目前估計在城市中 R0 可以超過 8。但凡身邊有感染者,其他人很快就中招。
簡而言之,症狀表現 + 周圍疫情,能幫你大概推測是否感染了新冠:
觀察一下你經常接觸的親友、同事,如果大家一個接一個「陽了」,而你又出現了類似的症狀,那就可以「疑似從有」,暫且把病因當成新冠。
那,萬一推測錯了,會怎麼樣?
其實也沒關係,因為防治方法很接近。
難以區分也無需焦慮
重點關注「危險信號」
無論是傳播性還是致病性上,新冠不是流感,更不是感冒。
大家之所以想要通過症狀區分感冒、流感、新冠,是擔心可能會出現一些嚴重情況,可以提前有個準備。
但實在分不清,也沒關係。不用過度為了「名字」而焦慮糾結,你和家人真正需要警惕的,是一些危險信號。
這三種傳染病都存在一定的風險,可能發展成重症,或誘發其他更為嚴重的疾病(普通感冒也會!不要小瞧它)。
不管什麼原因,若症狀嚴重、不能緩解,或出現以下情況,都要趕快就醫:
- 高燒不退超過 3 天
- 胸悶、胸痛、心慌、呼吸困難、極度乏力
- 劇烈頭痛,說胡話、意識喪失
- 慢性病病情惡化或指標失控
尤其是年老體弱多病的人群,免疫系統衰弱,可能不會出現典型的高燒症狀,需要密切關注身體狀況,提防呼吸道傳染病向重症轉化。
如果程度接近輕症,那在家治療護理的方法都是類似的:對症用藥緩解症狀,好好休息多喝水。
最終,這些病毒都要靠人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消滅。
不管是哪種呼吸道傳染病,都要做好防護和在家康復的準備。不然,當你新冠「陽過」之後,還是有可能感冒的呀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