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發燒,怎麼判斷自己是新冠病毒、流感還是感冒?

新冠病毒流行的同時,一個現實的問題出現了:出現了咳嗽、喉嚨痛、發燒等症狀,在沒有核酸和抗原檢測的情況下,怎麼知道是流感、普通感冒,還是新冠呢?

你也很可能在不同渠道、不同群裡面,都看到過「教你幾個小妙招,一分鐘判斷 XXX」的內容:

 左滑查看網路傳言
 左滑查看網路傳言

<< 左滑查看網路傳言

這些截圖中,靠症狀就能區分新冠、流感和感冒,是真的嗎?

新冠、感冒、流感

症狀有什麼不同?如何判斷?

不依靠核酸、抗原及其他醫學檢測,單憑普通人的觀察,無法給出百分百確定的診斷。

不過,確實存在兩條思路,可以幫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體。

這兩條思路是:

– 症狀與體徵(觀察患者自身)

– 傳播規律與接觸史(觀察周圍的人)

首先,新冠、流感和感冒,在症狀和體徵層面上確實有一定區別,主要的差異在於不同的症狀的常見程度

在下面的圖表中,我們根據現有研究,並依據多家機構做出的歸納,把各種症狀出現的概率分為四檔:常見,有時,少見,沒有。

*「沒有」並不代表絕對不會出現,只是病理上不會導致這種症狀出現,且實踐中幾乎沒有。

能看出,新冠、流感和感冒的症狀確實很像。僅通過症狀,很難判斷自己到底「是不是新冠」。

尤其是新冠和流感。兩者的症狀和體徵差異很小,幾乎唯一的區別是:流感很少發生味覺和嗅覺喪失。

這時候,就需要觀察自己周圍的情況:身邊人是否也扎堆病了。

雖然都是傳染病,但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體「鼻病毒」可以在鼻咽部定植一段時間,等免疫力降低的時候發病,很少扎堆發生。

而新冠和流感,病毒傳染性較強,容易扎堆出現,尤其是奧密克戎株。

基本再生數 R0,通俗理解就是「平均一個傳給幾個」。季節性流感的 R0 大約為 1.3,也就是在通常情況下,一個感染者平均傳給一兩個人。

而奧密克戎新冠,目前估計在城市中 R0 可以超過 8。但凡身邊有感染者,其他人很快就中招。

簡而言之,症狀表現 + 周圍疫情,能幫你大概推測是否感染了新冠:

觀察一下你經常接觸的親友、同事,如果大家一個接一個「陽了」,而你又出現了類似的症狀,那就可以「疑似從有」,暫且把病因當成新冠。

那,萬一推測錯了,會怎麼樣?

其實也沒關係,因為防治方法很接近。

難以區分也無需焦慮

重點關注「危險信號」

無論是傳播性還是致病性上,新冠不是流感,更不是感冒。

大家之所以想要通過症狀區分感冒、流感、新冠,是擔心可能會出現一些嚴重情況,可以提前有個準備。

但實在分不清,也沒關係。不用過度為了「名字」而焦慮糾結,你和家人真正需要警惕的,是一些危險信號。

這三種傳染病都存在一定的風險,可能發展成重症,或誘發其他更為嚴重的疾病(普通感冒也會!不要小瞧它)。

不管什麼原因,若症狀嚴重、不能緩解,或出現以下情況,都要趕快就醫:

  • 高燒不退超過 3 天
  • 胸悶、胸痛、心慌、呼吸困難、極度乏力
  • 劇烈頭痛,說胡話、意識喪失
  • 慢性病病情惡化或指標失控

尤其是年老體弱多病的人群,免疫系統衰弱,可能不會出現典型的高燒症狀,需要密切關注身體狀況,提防呼吸道傳染病向重症轉化。

如果程度接近輕症,那在家治療護理的方法都是類似的:對症用藥緩解症狀,好好休息多喝水。

最終,這些病毒都要靠人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消滅。

不管是哪種呼吸道傳染病,都要做好防護和在家康復的準備。不然,當你新冠「陽過」之後,還是有可能感冒的呀 ^_^ 。

相關文章

避免抗生素濫用,普通人需要了解什麼?

避免抗生素濫用,普通人需要了解什麼?

這幾天可友群裡來了很多新朋友,簡直是太活躍了。今天就有朋友提了一個問題,說自己的朋友反覆扁桃體感染髮燒,每次都會吃抗生素,現在抗生素已經不起...

你陽了嗎?別怕,堅強的後盾在這裡!

你陽了嗎?別怕,堅強的後盾在這裡!

昨天晚上,一位朋友,感覺心跳越來越快,越來越怕自己成為重症病人,怕住不上病床。我給他檢查以後發現,他只是焦慮了。 在給他開了抗焦慮藥後,他一...

疝氣是小病,做愛會出現意外真要命!

疝氣是小病,做愛會出現意外真要命!

那天凌晨三點左右,我被電話鈴聲吵醒。 電話是病房當晚的值班醫生打來求援的,他們遇見了棘手的腹痛病人,希望我能過去看看。 睡眼惺忪中,我起床穿...

什麼是「自限性疾病」?

什麼是「自限性疾病」?

「自限性疾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醫學概念。這些年來,無論是醫學科普工作者,還是衛生主管機構,一直在科普這個概念。 簡單來說,一些疾病有它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