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還有好多氣!

NO.2167-亞馬爾-涅涅茨

作者:樊學長

校稿:朝乾 / 編輯:撲稜蛾

俄羅斯文明在沙俄時代征服了廣闊的疆域,尤其是烏拉爾山以東那巨大的西伯利亞,經過蘇聯時代的開發,直至今天,這裡的石油、天然氣等資源仍然是俄羅斯主要的外匯來源。

地理上,你很難想象一個沒有西伯利亞的俄羅斯

曾經還只是一個小小的莫斯科公國▼

對於如今要維持大國地位的俄羅斯來說,能源不光是商品,更是外交領域中的政治籌碼。憑藉一條「北溪二號」輸氣管,便可牽動大西洋兩岸國家的緊張神經。

非常關心北溪二號的,除了俄羅斯和德國之外

還有搞離岸平衡的美國和英國

以及在陸路上收能源過路費的烏克蘭

經過一百多年的開採,俄羅斯原有的油氣田產量普遍下滑(蘇聯時期就已枯竭了很多)。不過,「地主家也沒有餘糧」的話,不能當真。因為俄羅斯實在是太大了,一些曾經被忽略,當做世界盡頭的角落,可能埋藏著驚人的財富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在亞馬爾-涅涅茨的凍土之下,便埋藏著幫助俄羅斯再賺五十年的寶藏。

高空俯瞰,這裡的苔原沼澤滿目蕭瑟

但地底下卻是「元氣滿滿」(圖:壹圖網)▼

但地底下卻是「元氣滿滿」(圖:壹圖網)

大陸北境與石油帝國

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位於西西伯利亞北部,面積75萬平方公里(比青海省還要大一點),佔俄羅斯聯邦總面積的4.4%。

這片廣大的土地約有一半位於北極圈內,普遍位於永久凍土之上。亞馬爾在涅涅茨語中意為「土地的盡頭」,再向北便是北冰洋。

俄羅斯——西伯利亞——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

首府是薩列哈爾德,北極圈正好穿過這個城市▼

早在16世紀,俄羅斯向東拓殖的探險者們就到過這裡。但這裡的氣候過於極端,冬季至少佔半年的時間,一月均溫在-20℃以下,夏季卻極為短暫。

即便俄羅斯人再怎麼抗凍,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也難以大規模定居,僅僅建立了一個貿易中心性質的小城,用以收購附近少數民族的皮草木材等土產。

小城後來發展成了該地區首府薩列哈爾德

在人類定居之前,這裡曾是猛獁的棲息地

(圖:圖蟲創意 & 壹圖網)▼

之後的歲月裡,俄羅斯經歷了留裡克王朝末期、混亂的大空位期、羅曼諾夫王朝的興衰、蘇聯的建立。俄羅斯文明經歷了無數次戰爭與內亂,社會也從農奴莊園一路走向計劃經濟下的工業革命。

但這些,基本都發生在烏拉爾山以西,發生在歐洲部分

東歐平原,自古至今都是東斯拉夫歷史的主舞臺

是地理和歷史共同決定的產物,幾乎不容改變▼

任憑東歐風雲變幻,烏拉爾山以東這塊北冰洋南岸的「土地的盡頭」,仍基本保持著極地荒原的樣貌。即使後來建立了學校,修通了鐵路,依舊沒有多少俄羅斯人願意到此居住,這裡本質上依舊是涅涅茨人的馴鹿牧場。

涅涅茨人過去以狩獵採集,馴養駝鹿為生

現在,他們仍保留了一些傳統的生活習慣

(圖:shutterstock)▼

上世紀50年代末,赫魯曉夫提出了開發西伯利亞的願景。希望通過開發西伯利亞的資源,向西伯利亞轉移人口,進一步提升蘇聯的經濟發展空間和綜合國力,從而打贏冷戰。

冷戰沒贏,但人口轉移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

亞馬爾-涅涅茨地區的人口主要靠俄烏兩族填充

涅涅茨族的比例的不斷下降

(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перепись населения)▼

在當時技術條件下,西伯利亞得到了有針對性的地質勘探。勘探人員發現了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驚人的天然氣資源開發潛力。而在這片地區以南的漢特-曼西自治區則極富石油開採潛力。

西伯利亞很大,油氣資源其實集中在西西伯利亞這塊▼

上述兩片偏遠地區,在行政上由秋明州管轄。而赫赫有名的秋明油田並不是一座油井,而是一片巨大產油區的統稱。油田之上僅因石油而興起的城市就有18座之多,有數以百計的油井。

這裡在勃列日涅夫主政的時代得到了大規模開發,1965年秋明地區生產了95.3萬噸石油,在1975年產量超過1.41億噸,1980年秋明油田產油3.13億噸。

薩莫特洛爾湖(озеро Самотлор)高強度開發(上)

大沼澤中遍佈油井(下)(圖:google map)▼

大沼澤中遍佈油井(下)(圖:google map)

石油出口賺得的外匯撐起了蘇聯的全盛時期,換回了亟需的設備、原材料與消費品,也掩蓋了日益僵化的問題。

彼時,秋明石油工人的浪漫

是在第一口油井紀念碑下拍婚紗照(圖:pastvu)▼

當90年代初秋明油田中開採成本最低、開發最早的一批油田產量下降,便加劇了蘇聯的崩潰和俄羅斯的經濟困難。

天然氣的盡頭在這裡

天然氣雖然是不可再生資源,但是燃燒後排放的汙染物很少,同樣也可用於供暖、發電和汽車燃料,被當做從煤炭、石油向可再生能源過渡的關鍵能源選項。

天然氣的消耗量從2000年的2.64艾焦耳,佔比不到一次能源的1%,上升至2020年的31.71艾焦耳,佔比5.7%。二十年間,消耗量增長超過10倍。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的天然氣,繼漢特-曼西自治區的石油之後,再次支撐了關於俄羅斯能源帝國的巨大想象力。

一碗能源飯,曾支撐俄羅斯度過艱難時期

現在,它仍是俄羅斯主要的出口商品

(圖:shutterstock)▼

(圖:shutterstock)

亞馬爾-涅涅茨的天然氣相對易探、易採,其分佈情況早在蘇聯時代就已經大致摸清。

自20世紀60年代起,烏連戈伊、揚堡、梅德韋日耶等氣田先後被蘇聯開發,其中烏連戈伊氣田儲量為10萬億立方米,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田。

在西伯利亞,有許多城鎮是依託能源而生

烏連戈伊氣田也帶動了新烏連戈伊的發展

(圖:wiki & shutterstock)▼

(圖:wiki & shutterstock)

在蘇聯時代,其他氣田經過勘探卻尚未開採,一方面是因為老氣田已經能夠滿足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受制於當時的開採技術。

進入新世紀,上述三個氣田便面臨產量下降的問題。當俄羅斯政局逐漸穩定,生產秩序逐漸恢復,這一地區的更多油氣田開發就提上了日程。

2001年扎波利亞諾耶、2003年尤爾哈羅夫、2007年南俄羅斯、2012年博瓦年科沃氣田先後投產,代替開採殆盡的老氣田,成為新的產能支柱。

漢斯買伊萬家的氣,早已買成老客戶了(圖:壹圖網)▼

這些天然氣主要就近通過管道輸往歐洲,滿足那裡旺盛的天然氣需求,順便成為與歐盟強國關係的壓艙石。

技術進步讓原本無法開採的地區變成了油井,讓資源稟賦驚人的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不斷煥發新生。進入2010年代,一些更靠近北極、開採難度更大的油氣田也已逐漸投產。

技術變革帶來的收益增幅,是顯而易見的

但由此大規模開採帶來的弊端,也同樣顯而易見

(圖:壹圖網)▼

(圖:壹圖網)

1960年代發現的亞馬爾半島東部的新港油田項目,曾在80年代實驗性鑽探,但真正投產是在2010年代。梅索亞哈油田位於格達半島,是俄羅斯最北的陸上油田。它在80年代便已經勘探,2010年代才正式開發。

亞馬爾半島和格達半島分別位於

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北端的西、東兩邊

這裡已經是北極圈以內了▼

除此之外,這片凍土上還出現了一批液化天然氣項目,其中包括俄羅斯北極地區惟一在產的液化天然氣項目——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

在長期規劃裡,亞馬爾半島將被建設為新的天然氣開採中心。未來的天然氣年產量將高達3600億立方米

亞馬爾項目被譽為「冰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

去年中旬,該項目的第四條線也正式投產了

(圖:wiki & 壹圖網)▼

能分到蛋糕的技術強國

經過多年開採,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已探明的油氣儲量依舊驚人,包括125.2萬億立方米天然氣和669億噸凝析油,二者都是全俄之最

這裡每年生產俄羅斯81%的天然氣、至少貢獻全世界天然氣產量的20%;還出產了全俄6%的石油和77%的凝析油。

亞馬爾-涅涅茨地區已投入開採的油氣田▼

按照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的說法,以目前的開採水平,俄羅斯的天然氣還能在開採50年。更何況隨著技術進步,還會有新的油氣田被勘探、開發出來。

但截至目前,這裡易採的大型天然氣田普遍已經開發,想找到新的大型氣田就要向北極進發了。

北極油氣儲量相當豐富

亞馬爾-涅涅茨在其中其實是相當大的一塊了

然而,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北極圈內的地區氣候極端嚴酷,冬季溫度在-20℃到-40℃之間,即使夏季平均溫度也未必能高於零度,一年大半時間屬於極晝極夜中,連涅涅茨人都不會在這裡生活。

而且這裡地質條件複雜,油氣資源開發成本很高,而且失敗概率較大。

能源開發成本高,建設週期長,回報週期長

如果出了差池,這種損失程度是很難估量的

(亞馬爾項目打灰,圖:壹圖網)▼

按照俄羅斯能源部原副部長莫洛德佐夫的說法,即使是最有前景的地質構造,鑽井成功的概率也只有70%,無法保證一口成本超過2000萬美元的油井是不是枯井。

因此,想開發北極的氣田,需要虧得起的雄厚財力,也需要更先進的技術。這兩者都是目前俄羅斯所欠缺的。

比如,北極地區就有不少凝析氣田

但這種類型的氣田,開採難度不小(圖:wiki)▼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事實是,雖然俄羅斯是世界第二大天然氣出口國,卻並未完全掌握北極大陸架天然氣的開發技術,勘探、開採設備也普遍依賴國外進口。

隨著烏克蘭危機導致俄羅斯與西方交惡,越來越嚴格的制裁必然會進一步拖慢俄羅斯開發北極的進程。

制裁是把雙刃劍,反過來也可能傷及歐盟自身

(圖:reddit @u/andmascales)▼

前文提到的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是2017年由俄羅斯與中國、法國合作投資,與十餘個國家一起合作的大型項目。作為核心部件的142個LNG模組。

2017年,亞馬爾項目施工ing(圖:壹圖網)▼

模組是從北極東北航道、白令海峽運輸的。比通過蘇伊士運河的傳統航道節省近20天

(圖:GPO Heavylift)▼

對俄羅斯來說,開發亞馬爾-涅涅茨並不是孤立的政策,它與北極航道的開發息息相關。通過極寒的北冰洋地區運輸貨物,聽起來給人一種折損率高,不靠譜的感覺。

但事實上,北極航道有著非常特殊的意義。在地理上,它連接了俄羅斯主要的油氣產區和油氣需求旺盛的歐洲東亞

另一方面,由於全球變暖和北極海冰後退

從亞馬爾-涅涅茨通向東亞的北極航道越來越可行了▼

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靠近北冰洋,既可以解讀為,液化項目為了利用北極航線而設立在這裡;也可以解讀為,為了就近運輸北極地區的資源,必須加速開發北極航線。北極航線與俄羅斯能源出口綁定之深,可見一斑。

根據俄自然資源和生態部的測算,目前北極航道運輸的物品,絕大多數是化石燃料,在可見的未來也依舊如此。前文提到的新港油田,其產品便是利用破冰船經北極航道銷往歐洲的。

這些液化天然氣,主要賣給了比利時和法國

(冰天雪地裡發貨,圖:shutterstock)▼

2018年,北方海航道的貨物運輸量為2000萬噸,預計到2024年將達9260萬噸。這將降低化石能源的運輸成本,縮短運輸時間,提高運輸效率。

所以,俄羅斯油氣資源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也會有所提升,能夠換回更多外匯,為俄羅斯續命。而歐洲與東亞也能緩解能源壓力,最佳化自己的進口能源結構。

別看近日歐盟放話說要大削俄天然氣進口量

但近年來,歐盟對俄羅斯天然氣的需求有增無減

(大型天然氣罐,圖:壹圖網)▼

俄羅斯作為一個崛起於凍土與荒原上的國家,這一方面加劇了管理成本與國防壓力,分散了人口,阻礙了全國市場的形成與經濟繁榮,並進一步影響了政治生態與國民性格;另一方面,卻極其慷慨地饋贈給俄羅斯人令人眼紅的自然資源。

不知道未來俄羅斯會用資源帶來的財富打破資源詛咒,還是會繼續在資源續命的怪圈中越陷越深。

參考資料:

1.劉乾. (2019). 西方制裁下的俄羅斯北極油氣開發. 收藏, 4.

2.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beltandroad/ru2/chnindex.shtml

3.https://www.swpu.edu.cn/og/info/1033/4236.htm

4.http://www.crc.mofcom.gov.cn/map/Jamalo-Nenets.htm

相關文章

白俄羅斯,真的比俄羅斯「白」嗎?

白俄羅斯,真的比俄羅斯「白」嗎?

白俄羅斯有多白 作者|霈霖 責編|Thomas 世界上有不少國家的國名容易跟他國搞混,像摩納哥和摩洛哥、巴哈馬和巴拿馬、巴勒斯坦和巴基斯坦等...

烏克蘭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的?

烏克蘭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的?

烏克蘭四面楚歌 作者:無夢,樊學長 校稿:辜漢膺 / 編輯:格瓦斯 當地時間2022年2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向全國公民發表關於烏克蘭問題的...

什麼是「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

什麼是「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

NO.2156-兩個「共和國」 作者:那日蘇 校稿:辜漢膺 / 編輯:撲稜蛾 2月21日晚間,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命令,宣佈承認烏克蘭東部的「...

敘利亞,被榨得乾乾淨淨

敘利亞,被榨得乾乾淨淨

NO.2244-重建之路困難重重 作者:深眸 校稿:朝乾 / 編輯:撲稜蛾 今年2月俄烏衝突剛爆發時,迅速成為各國媒體的關注焦點,而中東局勢...

宣佈了,美國要搞一個大計劃

宣佈了,美國要搞一個大計劃

NO.1886-美國大計劃 作者:樊學長 校稿:辜漢膺 / 編輯:養樂多 2021年3月31日,美國總統拜登在匹茲堡的演講中,公佈了「美國就...

一場難以置信的國家災難

一場難以置信的國家災難

NO.2247-斯里蘭卡崩潰 作者:無夢 校稿:朝乾 / 編輯:撲稜蛾 隨著俄烏戰爭這隻黑天鵝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不斷加劇,2022年世界經濟的...

俄羅斯,要和鄰國合併?

俄羅斯,要和鄰國合併?

NO.2079-俄白聯盟 作者:瀚洋 校稿:辜漢膺 / 編輯:養樂多 2021年11月4日,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兩國領導人通過視訊會議的形式,簽...

剛剛,瑞典和芬蘭簽了

剛剛,瑞典和芬蘭簽了

芬蘭瑞典入北約 作者:橘子親王 校稿:朝乾 / 編輯:撲稜蛾 就在幾小時前,北約大使在位於布魯塞爾的北約總部簽署了芬蘭、瑞典的加入北約的議定...

土耳其,少壯派改革以失敗告終

土耳其,少壯派改革以失敗告終

NO.2211-土耳其少壯派改革 作者:Andy 校稿:朝乾 / 編輯:撲稜蛾 1908年,奧斯曼帝國爆發革命。青年土耳其黨人振臂一呼,帝國...

印度,國運的最大障礙

印度,國運的最大障礙

NO.2231-印度語言眼花繚亂 作者:尼耆拉 校稿:朝乾 / 編輯:撲稜蛾 如果問你,印度人講什麼語言,有人可能會想起 「咖哩味」的英語,...

芬蘭,等不及了!

芬蘭,等不及了!

NO.2214-芬蘭等不及了 作者:橘子親王 校稿:朝乾 / 編輯:撲稜蛾 據外媒報道,2022年5月12日,芬蘭總統紹利·尼尼斯托和總理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