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節約糧食,先從領導做起

文/小米桶

文/小米桶

圖文:審稿-嘟嘟、排版-斯凱勒

封面圖:來源網路

作為一個標準的深藍家庭,米桶家訂閱的報紙都會報道很多大陸的新聞。最近看到各地都在宣傳節約食物,避免浪費,家中老人看到都頗有感觸,開始憶苦思甜。

因為兩蔣時代提倡節省也是上一代台灣人共同的記憶。每每提起「不要剩飯」這個主題,大家的第一個想到的都是蔣經國

其實蔣介石也很節儉,從他的日記可以看出他不煙不酒,會縫補舊衣,牙齒都壞掉了,只得吃些軟爛湯食。但是由於去蔣化的影響,人們已經不太會宣揚他的美德,況且他有個行事鋪張浪費的太座。

蔣介石做炒飯

蔣介石做炒飯

蔣經國就不同,他結束戒嚴時期,帶領台灣經濟起飛。所以民間對他的評價比較正面,他克勤克儉的事蹟才會被傳頌。

大家熟知的士林官邸並不是蔣經國的住所,他與太太蔣方良實際生活在位於台北大直的七海寓所。七海寓所沒有士林官邸那麼豪華,在平民出身的蔣方良的打理下,非常樸素親民。

蔣經國七海寓所

蔣經國七海寓所

小而溫馨的生活空間,對家事精打細算的女主人,就是蔣經國家的小日子。男主人的午餐和晚餐與太太一同享用,預備兩葷兩素,夫妻兩個互相夾菜,和樂融融。作為江浙人的後裔,蔣經國用來解決剩飯的方法就是留作早餐吃泡飯,佐餐的小菜也是半顆鹹蛋或醬菜。

七海寓所中的飯廳

七海寓所中的飯廳

因此從七海寓所中畢業的蔣經國御廚,燒菜的手路都以江浙小菜為主,一盤只要百元新臺幣,平價又美味。

蔣經國御廚「鼎湘坊」的酸白菜炒雞丁和菜單

蔣經國御廚「鼎湘坊」的酸白菜炒雞丁和菜單

圖片:痞客邦@凱特

然而1980年前後的台灣已經不是戰亂的年代,經濟起飛讓商業繁盛,有錢人和政客們的奢侈之風越來越盛。

飯店極盡金彩裝潢,宴會上動輒鮑魚魚翅燕窩,佐以紅酒威士忌,夜夜笙歌不休,甚至還會出入風月場所。民間也有樣學樣,婚喪嫁娶事宜也都大操大辦。商界更是要用不斷的應酬來撐排場,方能做到生意。

讀者如果想要了解幾十年前台灣的紙醉金迷,可以前往台北萬華區的華西街夜市一覽。那裡曾是風月店和高檔餐廳集中的場所。

而隱藏在夜市中一間叫做「台南擔仔麵」的餐廳,請各位不要小瞧,門前雖然真的有服務生貓著腰煮擔仔麵,但是等入座之後,菜單上一行行高級海鮮才是這家店的特色。

截圖來自:ETtoday新聞雲

台南擔仔麵的菜式與高級餐具

台南擔仔麵的菜式與高級餐具

截圖來自:ETtoday新聞雲

並且,可以享用的不只是海鮮本身,就連餐具都是歐洲進口的超高級品牌,餐盤一律用英國的Wedgwood,刀叉是法國名牌Christofle,就連隨便喝口茶,茶杯還是Hermes牌的。吃一餐直讓人緊張到生怕餐盤碰出聲音,結賬被求償餐具損毀。

台南擔仔麵這樣的超豪華餐廳,現在已經是不多見。上世紀八十年代還有很多都是這樣,例如台北知名的頂上魚翅、和裝潢古色古香的馥園,都是當時政商名流聚集的超高級餐廳。

台北馥園餐廳

台北馥園餐廳

截圖來自:中國新聞網

蔣經國有感於當時國民浪費嚴重,為社會建設的計劃不利。於是他下令節儉,在電視上說到「每人每年能吃掉一條高速公路」,倡導改善民俗和厲行勤儉節約。

隨後,蔣經國將用餐節儉的口號變為實際行動,提出了「梅花餐」,也就是大家吃飯,最多叫五菜一湯。擺盤的方式是將湯品置於餐桌中心,五盤菜圍繞湯品依次排列,這樣看來,彷彿一朵梅花,圍繞著花蕊五瓣盛開,因此得名梅花餐。

梅花餐不拘菜色,只要五道菜加一個湯湊足便可。然而蔣經國自己心儀的梅花餐,據米桶家中的大伯母回憶,定要有梅乾菜扣肉、白菜獅子頭、清蒸鮮魚等等這類江浙菜。

梅花餐食譜

梅花餐食譜

政府自然是希望上行下效,全民都能有所節制,於是還在當時的電視臺上推廣梅花餐的政令宣導。並且表示民眾確實紛紛相挺,證明這樣做確實提醒了大家維護樸實的美德。

還請出一些女性代表來誇讚,說應酬喝酒減少了,不僅幫家庭和公司節省開銷,連自家先生的身體都變好,每晚能夠回家吃晚餐,家庭迴歸和樂融融。

孫立人官邸-陸軍聯誼社,梅花餐菜單

孫立人官邸-陸軍聯誼社,梅花餐菜單

圖片:作者拍攝

若說凡事都有一個例外,這場全民參與的節儉運動中,只有一道菜,被蔣經國從原本的樸素改為豪華。那是在蔣經國巡視金門時,看到駐守金門的阿兵哥都只有喝白菜湯,心中不忍。

為了鼓舞士氣,蔣經國命軍廚將全雞、蹄膀、炸過的雞蛋(取炸彈之意),和香菇、白菜等配料下鍋燉煮,名為「復興鍋」。這款號稱「台灣的部隊火鍋」,是在外島阿兵哥們感念的美味。

如今在台北,大概只有兩三家餐廳會製作復興鍋,位於南昌路孫立人官邸的陸軍聯誼社就是其中之一。據老闆說,復興鍋要提前預定,還會使用特殊的湯盆裝出來,以模仿阿兵哥在軍隊吃大鍋飯的餐具。

孫立人官邸-陸軍聯誼社,復興鍋菜單

孫立人官邸-陸軍聯誼社,復興鍋菜單

圖片:作者拍攝

圖片:作者拍攝

為了推廣梅花餐,當時的政府還特地請營養師制定菜譜為了推廣梅花餐。各種鋪天蓋地的宣傳,使得勤儉節約的梅花餐確實深入到蔣經國時代台灣人的心中。

直到今天很多外省人政要聚餐,還都要以梅花餐形式做給民眾看。直到2016年,國民黨在陽明山開黨代會,大佬們圍坐一桌,吃著「簡約風」的梅花餐,主食還是山東大饅頭,逢敬酒時也以清茶代替。也贏得了不少藍營支持者的好評。

國民黨開會吃梅花餐

國民黨開會吃梅花餐

截圖來自:三立新聞網

然而,隨著蔣經國離世,梅花餐的人氣也隨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奢侈風氣又再度升溫。李登輝就是那時的一個典型,他上臺後吃喝又變的豪華起來。佛跳牆、鮑參翅肚、龍蝦、石斑魚這些高級料理都是李登輝的最愛。

還有國民黨大佬連戰,過去擔任公職期間也難逃俗氣,被踢爆午餐隨便吃都是五百元新臺幣的高級日本便當,而連戰的兒子連勝文吃的更是高級。蔣經國勤儉節約的遺風在他們身上,算是看不到了。

連勝文的高級便當

連勝文的高級便當

把勤儉風又再度召回來的,是曾經做過蔣經國英文翻譯的馬英九。不論馬英九那八年做事如何,他對老長官蔣經國的欽慕倒是真的。

便當吃不膩,是馬英九異於常人之處。跟隨他十幾年的愛將羅志強,就說馬英九身邊最難適應的事情,就是每天午餐的便當。馬英九的便當究竟有多難吃,反正他身邊的人的第一反應都是「看到就不餓了」

人紅了,馬英九版本便當也就有了名字,叫做「中興便當」。中興便當普通版本是三菜一果,豪華版本為五菜一果。

無論是哪個版本,一份中興便當的成本都不會超過五十元新臺幣。五十元新臺幣只是一塊銅板,這種價位的便當,在台北都不知道哪裡去買,因為普通的便當只要是一百元新臺幣就算是划算。

媒體報道馬英九的中興便當

媒體報道馬英九的中興便當

這款比「連戰便當」便宜十倍的中興便當,從目前網上找到的圖片看來都是不怎麼樣,搞不好連阿扁的牢飯都不如。

中興便當與阿扁的牢飯對比

中興便當與阿扁的牢飯對比

季節青菜炒到失去顏色,軟趴趴的甜不辣看起來有點噁,一小條瘦瘦的煎魚配上一大塊白飯,怎麼都覺得無法下嚥,最後季節水果也十之八九就是最便宜的台灣柳丁。

更可怕的是,便當送來時如果在開會,還會拖延到便當冷掉再吃,那些大部頭的長官都紛紛叫苦。所以馬英九身邊的人,點外賣的機率還是很高,和他同時做官的吳敦義就被目擊常常叫麥當勞來果腹。

馬英九吃紅豆餅與媒體報道的封面圖

馬英九吃紅豆餅與媒體報道的封面圖

除了便當,馬英九最常被人們目擊的愛食之物就是台灣小吃紅豆餅。紅豆餅並不是中國傳統食物,而是日據時代舶來的日式和果子,大名「今川燒」,俗稱「車輪餅」。

嗜好甜食的馬英九常會叫人在路邊停車,打包幾個紅豆餅解饞。就連外食是銅板價格的路邊攤,算是「經國遺訓」的最佳保持者。

截圖來自:tw.nextmgz.com

人人都知道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是能堅持下去的卻是不多。有節儉者,猶如疑似罹患味覺失調的馬英九吃不出高級味道一般,也只凸顯他個人的古怪堅持,在盛世之年還會被人笑為「做樣子」或者「怕胖而顯得娘氣」。

今年世事艱難,前有疫情,後有天災,要度過這段艱難,唯有重新喚醒民眾的節儉精神,用每個人的一小步來凝聚改變的力量吧。

來源公眾號:環行星球

相關文章

從日記看蔣介石晚年的內心世界

從日記看蔣介石晚年的內心世界

撰文:陳紅民 肖如平 2009年7月,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檔案館解禁了蔣介石最後一批日記,時間為1956年至1972年。至此,蔣介石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