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大戲院之前世今生

圖1:清末,四馬路,青蓮閣茶樓

雖說青蓮閣不是最早放映

電光影戲”的茶樓,但最早嘗試租賃單間放映

“電光影戲”

的卻是青蓮閣。西班牙人安東尼奧•雷瑪斯(Antonio

.

Ramos)最初到滬的時候,約在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帶了一架半舊的電影放映機與若干卷殘舊的片子

,在四馬路青蓮閣茶樓樓梯邊,租借一間小房間,」牆上掛白布,作銀幕;對面放一部放映機,裝上百代新短片,開始放映,正式營業「。雷氏用一架放映機,採取廉價多場放映的形式,每場映十五分鐘,中間停三分鐘,僅收銅元三枚,非常受人歡迎。這樣一天可以放映數十場,日進斗金,一本萬利。到了1906年10月,青蓮閣放映場地因”樓梯旁設此戲場有礙出入殊屬危險”,而被責令停映或遷往他處

圖2:1931年6月,乍浦路112A號,虹口大戲院上映影片《神秘頸圈》「Rin TInTin in The Milion Dollar Collaro」(《申報》1931-06-25,第25版)

1903-1906年間,雷瑪斯經歷了在青蓮閣茶樓進行定點放映電影的初創期後,淘得他人生第一桶金,正定址籌建一座專業影院。

19世紀末,英美租界合併後,公共租界由南向北擴張,帶來了公共租界北區的快速發展,人口逐漸增多,商業日益繁榮。大量外僑湧入,尤其是四川北路、海寧路、乍浦路一帶,人口逐漸增多,日益繁榮。基於對虹口中心區域的人文、經濟環境綜合考量,雷瑪斯將影院地址選定虹口乍浦路112A號。雷瑪斯的電影帝國事業發軔於此。

圖3:1907年5月16日,乍浦路中西書院後承造西人影戲房屋尚未竣工(《申報》1907-05-16,第20版)

圖4:112a CHAPOO ROAD COLON CINEMATOGRAPH科隆影戲園影片廣告(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1864-1951) ,1907年8月21日 001 版)

圖5:112A Chapoo Road Colon Cinematograph科隆影戲園,乍浦路112A號 (The Ramos, A., Pro. The North China Desk Hong List 1908 年1 月 0078 版)

圖6:1909年1月,乍浦路112A,The Colon Cinematograph科隆影戲園(《字林西報-上海街道名錄》截圖,紅框所示)

在查閱《申報》時,一則「美租界捕房事」短訊(1907年5月16日,第20版)引起了筆者注意(圖3):

木作頭沈桂記在乍浦路中西書院後承造某西人影戲房屋尚未竣工昨午忽然坍塌壓傷木工倪梅廷及水作夏考琴二名當即送往同仁醫院求治事為捕房所聞飭探前往查核

從上述報道中獲悉,雷瑪斯(又譯辣摩司或拉摩斯,下同)正在乍浦路中西書院後建造影院,其建築為磚木結構,尚未竣工。次月18日,雷瑪斯又在《新聞報》(1907-6-18,第5版)上刊登一則「新到特別影戲」開幕預告:

新到特別影戲

啟者,本主人新由日斯巴尼亞(注:即西班牙)運到特別電光影戲,異樣活潑,大有可觀,與從前影戲相去懸殊,比眾不同。現於本月初十五晚,即禮拜二夜起演,設座虹口乍浦路中西書院後面,屆時務請中外紳商同往廣目,以擴眼界,幸勿交臂失之。本主人所企禱者也。此布 本園主人辣摩司敬白

乍浦路中西書院後之影戲園已落成,雷瑪斯登報發佈影戲園於6月25日(禮拜二)正式開幕,上映新到特別影戲。但廣告中未提及園名和上映片名。

1907年8月21日(星期三),雷瑪斯在《字林西報》上發佈了一則廣告,宣告上海首家影戲園坐落於乍浦路中西書院北首112A號,影院初名「Colon Cinematograph」(Colon音譯為科隆,園名為科隆影戲園),上映影片《拿破崙·波拿巴》:

NAPOLEON BONAPARTE

THE Grand film of the well-known above-named,will be Shown on WEDNESDAY and THURSDAY at the

COLON CINEMATOGRAPH

112a CHAPOO ROAD

We beg to notify the Public that box seats are now fitted throughout with electric fans(COOL and AIRY)

Seats can be reserved when notified

Prices of Admission:

Reserved seats——-$1.00

First Class—–$0.60

Second Class—-$0.40

筆者又從1908年1月《字林西報-行名錄》查得「科隆影戲園」行名登記,其業主為「Ramos,A.」(安東尼奧·雷瑪斯)。另,在《字林西報》的影片放映廣告和行名登記中均無影戲園座位數。但是,工部局於1919年曾對當時租界內的電影院進行了調查統計,當時虹口影戲院座位數是569個。從「科隆」開映廣告中還獲悉,影院內部設有包廂,夏季在包廂內裝有電風扇,院內既涼爽又通風,而且票價最低也要4角,最高則為1元。可見,當時科隆影戲園雖不算豪華,但其規模中等,設施尚佳,是一座正規影院,並不是坊間盛傳的那種鐵皮搭建的且只有250座的簡易影院。

圖7:1910年,乍浦路中西書院北首112A號,科隆影戲園(1910年商務版《實測上海城廂租界圖》截圖,紅字所示)

圖8:Colon Cinematograph科隆影戲園影片預告(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1864-1951) 1908年1月4日 001 版)

圖9:Colon Cinematograph科隆影戲園,業主雷瑪斯,經理古藤堡(The Ramos, A., Pro. The North China Desk Hong List 1910 年7 月 0044 版)

圖10:1911年1月,乍浦路112A,維多利亞溜冰場(《字林西報-上海街道名錄》截圖,紅線所示)

1907年6月至1910年8月間,雷瑪斯憑藉前期豐富的電影放映經驗,採用靈活的放映方式,他一般將風景片、新聞片、滑稽片等十來部不同影片進行混搭放映,使節目始終呈現多樣性。從《字林西報》上的廣告來看,科隆影戲園專映電影,一般每天放映10多部短片,幾乎都是歐洲各國影片,分上下兩場,中場休息。1908年1月4日,「科隆」在《字林西報》第1版上預告,將於「下週一、二上映英國艦隊海上演習巨片,片長1500英尺,展示潛艇發射魚雷之場面」(圖8)。這一時期雷瑪斯放映的影片大多來自美國和歐洲各國,而且大多為舊片,經營成本很低,故科隆影戲園獲利頗豐。

科隆影戲園的成功引起了其他外商的關注,他們隨即跟風仿效創辦電影院。緊接著,1908年5月8日,工部局工務處收到一份為開設影院而遞交的房屋改建申請,申請人為波波維奇(T. Popovich),申請開設的影院則是美國影戲園(American Cinematograph,北四川路51號。即愛普廬影戲院之前身)。不久,美國影戲園開幕。為與”科隆」競爭,波波維奇對影片選擇非常重視,且專映美國影片,以區別於「科隆」放映歐洲影片。美國影戲園票價分為兒童三角、五角,成人五角、一元。在美國影戲園咄咄逼人的競爭下,科隆影戲園的觀眾流失頗多,風光不再,雷瑪斯不得不醞釀建造更豪華的維多利亞影戲園與美國影戲園對抗,遂「科隆」停映,其場地轉租與維多利亞溜冰場(Victoria Skating Rink)。

圖11:1913年6月3日, 乍浦路中西書院北首112A號,東京影戲園開幕廣告(《申報》1913-6-3,第12版)

圖12:1914年1月,乍浦路112A號,東京影戲園Cinema Tokyo(《上海街道名錄》截圖,紅線所示)

圖13:1916年,乍浦路112A號,虹口活動影戲園(1916年版《最近實測上海地圖》截圖,紅圈所示)

1910年9月至1912年間,科隆影戲園原址上開辦維多利亞溜冰場,期間日本戲劇公司曾租用其場地,上演日本戲劇。1913年起,雷瑪斯又將「科隆」租給了日商,影院改名為東京活動影戲園(Tokyo Cinema),並於6月3日正式開幕。該園每晚七點至十二點輪流放映各種新奇活動影片,票價每位登樓三角、正廳二角、起碼一角,首映影片有新聞片《日本明治天皇御葬之實情》、日本新派喜劇片《飲酒有益》和《小偵探捉拿大流氓》、風景片《法國加利諾古蹟》、笑劇片《蠢愚偵探捕盜反被盜捉》、情劇片《發厭受累》和《私約遇險》、義大利新劇片《捕捉鮫魚》、喜劇片《家庭歡樂》、《瑪利司在非洲術惡獸》及《大催眠遇格利司博士幻家》等,凡11部各類短片(圖11)。東京活動影戲園開張後,生意興隆,遂增加日場(每逢星期日下午三點至六點開映),同時加快換片速度(每逢星期二和星期五更新),還拓寬進片渠道(向泰西定購新片)。

圖14:1915年3月,虹口活動影戲園開映廣告(《申報》1915-03-23,第12版)

圖15:1917年1月,乍浦路112A號,東京影戲園Cinema Tokyo,業主雷瑪斯(《字林西報-上海街道名錄》截圖,紅框所示)

圖16:1918年1月,乍浦路112A號,虹口大影戲院(1918年《字林西報-上海街道名錄》截圖,紅線所示)

圖17:1918年,虹口大影戲院(1918年商務版《上海商業名錄》截圖,紅框所示)

圖18:1922年1月,Hongkew Cinematograph虹口大影戲園,乍浦路112A號(《字林西報-上海街道名錄》1922年1月 0124 版)

東京活動影戲園開業近兩年後,由於「二十一條」所引發的中國全民反日運動,該園恐營業受其影響,從1915年3月23日起,在《申報》廣告上園名用「虹口活動影戲園」代之,以避人耳目來逃脫抵制,但在《字林西報-上海街道名錄》中還是登記為「Cinema Tokyo」,直到1917年止(圖15)。1917年9月24日起,東京活動影戲園(Cinema Tokyo)改名為虹口大影戲園(Hongkew Cinema)。之後十年間,在《申報》放映廣告中,該院中文名(虹口)的後綴稱呼時常在變:1922年6月14日,首稱「虹口影戲院」;1922年10月30日,首稱「虹口大戲院」,是年雷瑪斯收回經營權(圖18);1924年7月31日,首稱「虹口大影戲院」,此名一直沿用至1928年6月2日(間或稱「虹口大戲院」,或稱「虹口影戲院」)。

圖19:1931年7月,乍浦路112A號,虹口大戲院。是年7月12日,虹口大戲院上映《胭脂虎》(Clara Bow in the Rough House Rosie,《申報》1931-7-12,第25版)

圖20:1928年9月8日,虹口大戲院上映《戰地鵑聲》廣告(《申報》1928-09-08,第28版)

圖21:1929年1月,乍浦路112A號,業主S.Skenoza(《字林西報-上海街道名錄》截圖)

1926年4月1日,中央影戲公司成立,並以巨金租得雷瑪斯遊藝公司旗下除虹口大戲院(自營)、夏令配克(轉租愛普廬院主)外,其餘各大影院(維多利亞改稱新中央、恩派亞、萬國、卡德),皆自行管理。1928年6月3日至9月7日間,該院停映,特聘匈牙利建築師鄔達克設計,翻建新屋,並複稱「虹口大戲院」。1928年8月30日,虹口大戲院刊登開幕預告;9月8日,新院正式開幕,首映空前唯一戰事巨片《戰地鵑聲》(圖20)。1929年,虹口大戲院房產易主,轉入S.Skenoza名下(圖21)。雷瑪斯在滬經營影戲院達二十餘年,賺得缽滿盆滿,在回馬德里故里之前,著手處置名下影院及房產。1931年6月26日,雷瑪斯將名下影院悉數出盤與華商,四川路公寓樓亦一併出售,總價達八十萬兩。雷瑪斯回國後,虹口大戲院改由楊瑞芝、戚順堂等人合夥經營,景玉森為經理。

圖22:1932年,虹口大戲院上映《兩老爭妻》「Chesier Conklin In Two Flaming Touths」(《申報》1932-01-19 ,第23版)

圖23:虹口大戲院上映影片《馬賽革命》廣告(《申報》1937-8-13,第14版)

1937年「八一三」戰事爆發後,虹口大戲院淪入戰區(圖23為戰前放映的最後一部影片),但那裡的房屋卻仍完好無損。1938年春間,虹口大戲院復業,繼續放映影片。不過在那特殊環境下,少有「黃連樹下彈琴」的人們,影院門可羅雀,經營慘淡,苟延殘喘。院主猶太人別立亨不堪維持,於1939年2月,索性售於日商,走為上著。虹口大戲院易主後,改映「親善影片」,直至抗戰結束。

圖24:1946年3月,虹口大戲院開演越劇《沉香扇》(《申報》1946-03-05,第6版)

圖25:1947年,虹口大戲院,乍浦路388號,經理景玉森(1947年版《上海各界各業名錄》截圖)

抗戰勝利後,虹口大戲院由上海市社會局接管。1946年9月,李宏慶、朱炎、林寶卿租得虹口大戲院(因主演越劇,亦俗稱虹口越劇場),改演地方戲。1947年,前山港來滬之勝利男女粵劇團,近期調整陣容,特邀青衣祭酒嚴丹鳳,名花旦劉芬玉,小武梁天鬥,武丑梁少鴻,武生彭雷秋等名角加盟合演。該團請著名粵樂擔任伴奏,並採用新型佈景,於2月1日起假座虹口大戲院公演

建國後,虹口大戲院除主演越劇外,兼演滬劇、滑稽戲、評彈等地方戲劇,還偶演話劇。1950年春,由解洪元、汪秀英聯合組織的「滬聲劇團」,於4月8日左右租借虹口大戲院場子,首演由陳谷編劇司徒導演的滬劇《喜相逢》,演員大多為「努力」和「英華」舊人馬,最高票價六千元(舊幣);下半年,滬聲劇團上演「滬劇精華」劇目,由汪秀英反串之」十八相送和「雙淚落君前絕命曲」及解洪元反串之「陸雅臣求岳母」和「鍍金少爺嘆鐘點」等。

新生通俗話劇團自在龍門大戲院登臺後,演出「紅花瓶」、「妹妹的心」、「冤家變親家」等戲,票房慘淡,每場僅售出二三成。故於1951年1月9日起,「新生」輟演「龍門」,移往虹口大戲院演出,上演話劇「步步高昇」。

1956年9月,虹口大戲院公私合營,並由區文化科(1984年9月升格為區文化局)接管。

1957年4月1日起,由文彬彬、範哈哈領銜主演之大眾滑稽團在虹口大戲院上演「三毛學生意」。在戲中扮演三毛的文彬彬在舞臺上幾乎每個動作都會逗人發笑,渾身是戲。可是,在臺下,他卻是一個不善辭令,見到陌生人就顯得很拘束的人;有一次,石揮請他到戲劇家協會作創造三毛形象的報告,約定請他講一個小時,但是他只講了十分鐘就沒話了。範哈哈在戲中是文彬彬的搭檔,在生活中他倆是隔壁鄰居。範哈哈在「瞎子算命店」一場戲中也有精彩表演。他滿口紹興話,十分滑稽。這場戲也是由相聲傳統段子「瞎子借雨傘」改編而來。範說:「最初的滑稽是相聲的形式,表演者帶賣梨膏糖,先站在凳子上來段賣口,說唱新聞,諷刺時弊,接著就演唱正戲,很受人們歡迎。當時名藝人杜寶林取名‘小熱昏’,在杭州演戲,有人干涉他,他就指著自己說:‘我本來就是小熱昏嘛!’干涉的人奈何他不得,怏怏地走了……滑稽戲搬上舞臺,還是近年的事情,它是一個年輕的劇種,缺點很多,藝人們還必須刻苦的鍛鍊和學習傳統。」

圖26:1985年,原虹口區文化館劇場改建,並更名為虹口區文化娛樂廳

1962年,虹口區文化館遷至乍浦路388號虹口大戲院二樓;1964年,該處全部劃歸文化館使用;1965年1月1日起,虹口大戲院改名為「虹口區文化館劇場」。

1985年底,原劇場建築被拆除重建後,更名為「虹口區文化娛樂廳」;12月30日起,娛樂廳正式開放。為滿足群眾多方面的娛樂需求,文化娛樂廳底層設有現代化設備的綜合廳,除舞池外,將開辦古典音樂和民族歌舞茶座;二樓設有大螢幕錄影放映廳、遊藝廳,還有檯球、保齡球等活動項目。新開張的虹口文化娛樂廳早上六點至九點舉辦「廣東早茶」,品嚐特色茶點,聆聽南國風情之粵曲;下午至晚上有音樂茶座、錄影片、檯球和保齡球等文體項目。

圖27:虹口文化娛樂廳錄影茶座(曹學海攝《新民晚報》1987-08-08,第4版)

圖28:虹口文化娛樂廳雷瑪斯地下酒吧城內景(曹學海攝《新民晚報》1989-01-11,第4版)

1987年7月起,為豐富老年人文化生活,虹口文化娛樂廳每月舉行一次「老年樂」聯誼活動;在7月5日首次活動中,聖音藝術學園的娃娃們為爺爺奶奶們表演電子琴演奏節目。

1989年初,一座具有西歐風格的地下酒吧城-「雷瑪斯」,在虹口文化娛樂廳建成,酒吧城以八十年前上海首家影戲園創辦人雷瑪斯命名,其設計新穎。獨特,裝有桌燈的雅座,配上四壁雕塑、升降式調光吊燈,顯得十分幽雅。

1990年8月26日,為了配合「自貢藝術燈會」,虹口文化娛樂廳即日起正式舉辦「娛樂不夜城」,舞廳、茶座、錄影、電子遊戲、酒吧、桌球、卡拉OK等活動,將通宵為遊客服務(每天中午開放,至次日凌晨4點結束)。

1998年,因海寧路拓寬改造之需,虹口區文化娛樂廳被拆除。為了彌補缺憾,2006年1月5日,虹口區政府公佈「虹口大戲院」遺址為虹口區歷史遺址紀念地;同年12月30日,「虹口大戲院遺址」紀念標誌落成典禮在其原址乍浦路海寧路口綠地舉行。

————————–

①胡道靜「上海電影院的發展」(《上海研究資料續集》上海書店1984年12月版,第533-534頁,第541頁)

②程步高「外國影戲到上海」(程步高《影壇憶舊》中國電影出版社1983年10月版,第87頁)

③飭移青蓮閣影戲(《申報》1906-10-22,第10版)

④總辦致哈欽森信及附件(1919年12月17日工部局總辦處卷宗,上海檔案館檔案藏,檔號U1-3-27, 6-7頁)

⑤上海檔案館,檔號U1-14-6460,第66頁

⑥OWING to the elaborate preparations necessary for staging its dramas at the Victoria Skating Rink the Japanese Theatrical Company has postponed the opening of its season from to-night until Friday(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1864-1951),1910年9月6日007版)

⑦中央影戲公司今日開幕(《申報》1926-04-01,第20版)

⑧1933年3月,《建築月刊》第一卷第五期第13頁,鄔達克建築師小傳

⑨經營劇場業拉摩回國 六大影戲院盤與華商(《申報》1931-06-28,第20版)

⑩虹口大戲院易主(銀翮《社會日報》1939-01-31, 第4版)

⑪1946年9月17日,李宏慶、朱炎、林寶卿向上海市社會局遞交關於租虹口大戲院主營地方戲的申請登記表(此表現存於上海市檔案館)

⑫《新民晚報》(1947-01-31,第4版)

⑬滑稽演員談經驗(《新民晚報》1957-02-09,第2版)

⑭虹口文化娛樂廳昨開放(《新民晚報》1985-12-31,第2版)

————————–

相關文章

海上舊夢影痕(二十三)

海上舊夢影痕(二十三)

圖221:1906年,四馬路(福州路)青蓮閣茶樓(左) 圖222:1921年,四馬路中市東望。左側:青蓮閣商場、植權物產公司(女絨繩帽);右...

上海有個叫「張園」的地方

上海有個叫「張園」的地方

上海有個叫張園的地方 上海地鐵2號線南京西路最熱鬧的出口要數吳江路, 平日裡總是呈現出一片熙熙攘攘的景象。在步伐匆匆的人流中都市白領最多,當...

上海第一家正規電影院小考

上海第一家正規電影院小考

圖1:1932年,虹口大戲院 1930年代,胡道靜先生在《上海電影院的發展》一文(以下簡稱胡文)中寫道:“上海開始有電影院是二十世紀第一個十...

上海老照片:海上舊夢影痕(一)

上海老照片:海上舊夢影痕(一)

圖1:1880年,寶善街棋盤街北,同芳茶居 據徐珂編撰的《清稗類鈔》記載,上海的茶館,始於清同治初年(1862年)。光緒二年(1876年),...

海上舊夢影痕(三十六):虹口片羽7

海上舊夢影痕(三十六):虹口片羽7

圖351:1920年代初,北四川路近崇明路口北望,左側近處為同春園徽菜館(圖via聖愷兄) 圖352:1928年,北四川路近崇明路口北望街景...

百年上海福州路,「海派文化」縮影

百年上海福州路,「海派文化」縮影

走進上海的弄堂、臨街的石庫門房子、夜晚廣場的霓虹燈、不打烊的咖啡館,開啟一段「海派城市考古」之旅,在一縷縷愜意、一段段暖意、一絲絲詩意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