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2051-有礦未必有前途
作者:真果少年糕
製圖:蟹黃 / 校稿:辜漢膺 / 編輯:撈飯
茅利塔尼亞位於非洲大陸西北部,毗鄰大西洋,2020年總人口僅460萬。卻擁有廣闊的103萬平方公里土地(相當於10個江蘇省),但其中近三分之二是沙漠或半沙漠地帶,即使對於遊牧民,也是經濟價值很低的土地。
在非洲的西北部找到茅利塔尼亞
其大部分土地其實都是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
適合農業的區域其實只有南方的一小部分▼


然而,就在這荒漠之中,埋藏著價值連城的大寶藏。於是,人們急切地將地下礦藏轉化為金錢,礦業也確實為國家帶來了經濟增長,但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其帶來的負面效應不容忽略。當礦藏耗盡,茅利塔尼亞的未來又在何方呢?
人、沙漠、礦,足以組成一個小世界(圖:壹圖網)▼

進擊的礦產
目前,採礦業絕對是茅利塔尼亞的第一大支柱型產業。據資料顯示,礦產資源佔該國自然資源總財富量的43%。在有利於大宗商品的貿易環境下,2003年到2013年,茅利塔尼亞的礦產出口總值從1.64億美元飛增至22.63億美元,有些年份甚至能佔到出口總額的80%以上。
2013年茅利塔尼亞出口構成(該年礦產比例較大)
鐵礦石是其中最大的一類(四分之三運往中國)
(圖:OEC)▼

茅利塔尼亞擁有類型多樣的礦物品種,其中以鐵礦最為著名,是世界第十一大鐵礦石供應國。位於該國北部巨大的祖埃拉特鐵礦場鐵礦石儲量超過2億噸。
在撒哈拉沙漠中顯得過於突兀
(圖:google map)▼

此外,茅利塔尼亞還擁有包括黃金、銅、鈾、石油在內等多種礦產資源。儲量豐富的礦藏有著巨大的挖掘潛能,也吸引了眾多采礦者們的目光。
茅利塔尼亞古法淘金,不少人在早期發家致富
(圖:圖蟲創意)▼

近年來,申請探礦許可證的外國公司數量不斷增加,從基層勘探到礦山開發,各個公司都在爭相開採和加大作業。例如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法國等西方國家,都在茅利塔尼亞設有大量的採礦企業。今年以來,至少又有兩家公司在進行鈾礦的勘探工作。
當地人雖然家裡有礦,而且是很多大礦
但如果沒有開採加工能力,那也只是坐在礦上要飯吃
事實上導致實際經營還是以西方跨國礦企為主▼

除了埋藏在大陸之下的礦產資源外,擁有754公里漫長海岸線的茅利塔尼亞,也為獲取近海油氣及天然氣資源提供了便利。開採天然氣和石油的機器點綴在洋麵之上,使得這裡儼然成為了一片為資源而爭的賽場。
2005年,在茅利塔尼亞的冷水珊瑚礁邊緣發現了天然氣資源。這一發現引起了世界七大石油巨頭公司之一的英國BP的注意。英國BP公司與美國的勘探公司——科斯莫斯能源有限公司進行合作,於今年啟動第一階段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工程建設工作。
茅利塔尼亞離歐洲不遠,曾經也是歐洲國家殖民地
如果天然氣有較大產量,無疑利好歐洲▼

該接收站建成之後,將從鑽井中提取輸送天然氣。這些天然氣一部分會出口到歐洲等地,另一部分則會用於茅利塔尼亞和塞內加爾的國內市場。有相關研究人員稱,茅利塔尼亞和鄰國塞內加爾未來可能會出現世界級的液化天然氣中心。
當然,問題也是很多的
(圖:https://african.business/)▼

可觀的礦產資源吸引了大量投資,併為這個落後的西非國家帶來了財富。自2000年以來,因為對這些地質資源的不斷開發和出口,茅利塔尼亞國內生產總值幾乎翻了兩番。該國政府對此很是滿意,並計劃進一步依靠這些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來提高國家經濟水平。
其實非洲鄰居們都在穩步增長,不過也有大起大落的
(茅利塔尼亞人口只有馬裡的1/5,塞內加爾的1/4)▼

此外,茅利塔尼亞政府還希望未來30年之後,每年至少能獲得190億美元的額外收入。或許礦產這能給這個並不富裕的國家帶來變革性影響。但另一方面,可持續開發是否可行?目前這種開發又付出了哪些代價?
這趟發家致富的車,普通人搭得上麼
(圖:壹圖網)▼

開採背後的傷痕
雖然茅利塔尼亞政府高度重視採礦業,設立了專門的機構來提供指導。但由於政府腐敗,加之目標模糊,對於採礦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其正向效果非常有限。
目前,對礦物的掠奪性開採還在持續,各方都急於獲取短期利益,但利潤是一次性的,對環境的破壞卻是長期不可逆的,其中之一就是水資源危機。
茅利塔尼亞大部分土地屬於沙漠+綠洲的生態系統
規模小、脆弱,卻非常依賴地下水的保持
(圖:shutterstock)▼

茅利塔尼亞本就缺水。據統計,全國僅有57%的人口可獲得日常的安全飲用水,就連首都努瓦克肖特的供水也來源於鄰國塞內加爾。城市生活用水和礦區工業用水的激增,加劇了水荒。
茅利塔尼亞最重要的河流——塞內加爾河
其實是和塞內加爾的界河
位於沿海中部偏南的首都努瓦克肖特尚且缺水
更別提大部分都位於北部沙漠地帶的礦場了▼

由於水資源短缺,所以茅利塔尼亞只得進一步開採地下水。根據預測,未來15年內對茅利塔尼亞採礦業最大的制約條件就是缺水,而居民用水同樣難以保障。
首都尚且如此,遑論北部礦區了
(圖:shutterstock)▼

由於茅利塔尼亞政府的默許,西方跨國公司瘋狂在海上作業,導致該地區海洋酸化,破壞了當地生態系統的平衡。海洋生物多樣性衰退,使沿海地區失去了重要的營養補給和收入來源。另外,科學家們還警告稱,若發生井噴,洩漏的原油可能會影響這一片區多個國家的海域,對非洲西海岸環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挖礦不需要那麼多人,大部分人還是要靠農業漁業吃飯
(圖:shutterstock)▼

除了對水資源的汙染,礦業開發還會產生有害人類健康的灰塵,並對局地空氣質量造成影響。由於地處撒哈拉沙漠南緣,茅利塔尼亞長期乾旱,時有沙塵暴肆虐,而不專業採礦業會進一步加劇空氣汙染。
這沙塵暴刮過來,全國都充滿了PM10
(圖:NASA)▼

一方面要靠礦業來提高收入發展經濟,一方面由於環境過於惡劣和脆弱,礦業收入能否轉化為其他經濟部門的成長?環境基礎還能支撐多久?這無疑是茅利塔尼亞未來面臨的核心問題。
如何應對
自2000年以來,礦產資源和油氣資源的開發讓茅利塔尼亞實現了「相對富裕」。然而這恐怕只是「一時爽」。一般來說,一國經濟需要多種產業的支持。單一的產業結構並不利於長期發展,尤其是受國際價格影響較大的大宗商品出口。
根據聯合國提供的人類發展指數資料,茅利塔尼亞的人類發展指數從2000年的第135位下滑至如今的第157位,說明該國人們的綜合生活水平並未有所提高。
掘地三尺找金子,等這陣熱度過去
才發現自己並無其他的謀生手段了
(圖:shutterstock)▼

既然採礦只是一時爽,那重點就在於用這筆收入及時反哺到可持續的行業,促使產業多元化以對抗未來的風險。比如漁業雖然不具備礦產開採那樣的暴利,但是循序漸進地開發漁業資源,也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其實從個人角度,發財之後可能幾年內就花光了
長遠考慮需要政府排程,但政府能力又不足
(相對專業的古法淘金小隊,圖:shutterstock)▼

實際上,漁業是毛利塔尼亞的支柱產業之一。據統計,漁業產值佔GDP約15%,漁業收入佔該國外匯收入40%。茅利塔尼亞海岸線較長,確實有豐富的漁業資源,年捕撈量可達65萬噸。
而且漁業所能吸納的勞動力遠比採礦要多
(圖:shutterstock)▼

除了傳統漁業之外,發展新能源,也為嚴重依賴化石燃料的茅利塔尼亞提供了出路。比如目之所及最為賦予的太陽能資源。
茅利塔尼亞有很高的太陽輻射水平,年水平面總輻射量在每平方米1900至2200千瓦時之間,很適合搞太陽能發電。2008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茅利塔尼亞政府共同提出多功能太陽能平臺(MFSP)方案,目前已使數個村莊獲益,對於基礎設施薄弱、環境惡劣的茅利塔尼亞農村,這種分散式能源方案確實是個辦法。
太陽能設備維護人員,在各地絕對高級工種了
(圖:壹圖網)▼

目前,可再生能源還有很大的潛力。資料顯示,目前茅利塔尼亞全國僅有5-10%的農村地區可以通過光伏電池板獲得電力,說明太陽能發電還有些相當的推廣空間。
此外,風能也是該國適合開發的領域,大型風電場可以對城市和工業供電,而小規模的風力設施可以用於農業如抽水灌溉等方面。首都努瓦克肖特郊區在建的30兆瓦新風電場,就主要用於城市供電。
總之,小型的分散式能源設施頗為契合茅利塔尼亞地廣人稀的國情。
過於地廣人稀,聚落之間可能相距遙遠
靠政府從遠方拉電線搞村村通電幾乎不現實
(圖:shutterstock)▼

新的出路要找,老的礦業路也要穩住,爭取走得儘量遠,這就需要政府先解決目前產業中的頑疾。一方面,目前地質和礦山管理局的控制和監測能力很薄弱,對於最佳化採掘的管控和指導能力較低。
另一方面,便是不合理的稅收。據資料顯示,由於政府沒有指定統一的採礦作業相關稅法,加之在稅費回收方面的能力有限,導致稅收方面損失巨大。目前茅利塔尼亞採礦業利潤的有效稅率只有30%,為整個非洲大陸最低。故合理的財政調控及產業監管,迫在眉睫。
出口靠火車,群眾靠驢車
這麼多資源,到底肥了誰
(圖:shutterstock)▼

總而言之,地球億萬年來積累而成的地質資源,是留給後世的饋贈。我們不知道,僅依靠這些非再生資源坐吃山空的西非國家茅利塔尼亞,未來將會如何發展。要想徹底改善這一現狀,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最後:
參考文獻: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uritania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ning_in_Mauritania
3. https://african.business/2021/08/energy-resources/bps-mauritania-lng-scheme-raises-environmental-concerns/
4. https://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fz_677316/1206_678188/1206x0_678190/
5. https://www.iamat.org/country/mauritania/risk/air-pollution
6. World Bank Group. (2017). Islamic Republic of Mauritania: Turning Challenges into Opportunities for Ending Poverty and Promoting Shared Prosperity. World B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