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一個要命的問題

NO.2378-乾渴的土地

作者:真果少年糕

校稿:辜漢膺 / 編輯:板栗、金槍魚

提起哈薩克,你會想到什麼?是征戰世界環賽的阿斯塔納公路腳踏車隊,還是能馴服老鷹的金雕獵人,又或是製作精美的冬不拉和庫布孜。

哈薩克尚存的獵鷹馴化傳統

但伴隨著時代的進步,這樣的傳統文化也日漸式微

(圖:shutterstock)▼

(圖:shutterstock)

除去這些有趣的文化元素,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哈薩克的地理環境和它的農牧業也很值得一說。

哈薩克,荒漠化進行時

哈薩克地處歐亞大陸核心,北邊是俄羅斯,東南是我國,並與吉爾吉斯坦、土庫曼和烏茲別克三國相鄰,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幅員面積達272.49萬平方公里,比其他四個中亞國家加起來的兩倍還多。

中亞五國▼

中亞五國

在地理單元上,哈薩克主要可分為北部溼冷平原、中部哈薩克丘陵,裡海沿岸低地和東南山地四大塊。東南山地高聳的阿爾泰山脈和天山山脈,構成了中哈之間的天然邊界。由於深居內陸,哈薩克一半以上的國土以乾旱草原、沙漠和半沙漠為主。

橫屏-哈薩克及周邊地形▼

哈薩克及周邊地形

與「靜止」的荒漠不同,荒漠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即在乾旱、半乾旱和半溼潤乾旱區,由於氣候變化或過度人類活動,造成的土地生產潛力下降或喪失的過程。

在哈薩克14個州中,有7個州的土地荒漠化面積大於5000平方公里,除了呈現出明顯的空間集聚特徵外,促成各種荒漠化的主要驅動力也不盡相同。

其中,西哈薩克州土地荒漠化面積不僅佔該州總面積的近五分之一,更佔到哈薩克全境荒漠化面積的四分之一。

2000-2015年哈薩克土地荒漠化空間分佈▼

2000-2015年哈薩克土地荒漠化空間分佈

哈薩克土地荒漠化的驅動因素▼

哈薩克土地荒漠化的驅動因素

2000年來,北部庫斯塔奈和阿克莫拉兩州的種植業、畜牧業發展勢頭迅猛,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導致這兩州成為哈薩克受人類活動干擾最多的荒漠化地區。

幾十年的過度開發最終導致的

可能是幾百上千年的死寂▼

可能是幾百上千年的死寂

與庫斯塔奈和阿克莫拉兩州不同,西部的西哈薩克、阿特勞、曼吉斯套和阿克託貝四州荒漠化的主要驅動力則來自氣候變化。針對不同的荒漠化成因,應對方法自然也得靈活多變,講求因地制宜。

人類活動、氣候變化導致的荒漠化

已經深刻塑造了這片土地的新樣貌

(圖:壹圖網)▼

(圖:壹圖網)

脆弱的生態條件、氣候變化和人為過度干擾,是荒漠化形成的三大成因。與我國西北暖溼化趨勢不同,哈薩克氣候呈現出暖幹化趨勢,平均氣溫每年上升0.001℃,而降水量卻每年減少0.261mm。

在荒漠化嚴重地區,暖幹化會更加嚴重。由於氣候變化,哈薩克境內多地的草也是一年比一年,馬兒一年比一年瘦弱。曾經豐美的綠草淪為枯草,堪稱牧民們的噩夢。

比如去年8月,由於高溫和缺水,位於哈薩克西南部的曼格斯套州就有超過1000多匹馬、牛、羊等牲畜死亡。當地政府需要派遣車輛來給牧場主送水,才能基本維持他們的生計。

依靠人工調配水源維持牧場運轉,無異於飲鴆止渴

(圖:shutterstock)▼

(圖:shutterstock)

為了能更好的量化各地區發生荒漠化的影響程度,研究人員提出了荒漠化敏感性這一概念。荒漠化敏感性是指生態系統在受到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不利影響後發生土地荒漠化的難度和可能性。其程度通過乾旱指數、年平均風速、土壤質地和植被覆蓋率四大因子決定的荒漠化敏感性指數來進行量化。

哈薩克荒漠化敏感性的空間分佈▼

哈薩克荒漠化敏感性的空間分佈

經過實驗,研究人員發現哈薩克有76.1%左右的土地屬於中度及以上荒漠化敏感區,更有近五分之一的土地屬高度和特高度敏感區。

不過,即使敏感性較高,但並不意味著這些地區全是無法耕種的荒漠。只要不發生嚴重的氣候變化或人為過度干擾,這些地區不僅不會變為生態退化區,而且還能很好的進行農業生產。

土壤的敏感肌,需要精耕加細作

(圖:shutterstock)▼

(圖:shutterstock)

但是千萬別小瞧了荒漠化,這種土地退化過程給哈薩克帶來的環境問題可不少。其中之一,就是沙塵暴。

當沙塵暴來襲時

沙塵暴,是一種多發生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由強風颳起乾燥地表上的鬆軟沙土和塵埃形成導致空氣混濁,能見度變低的天氣現象。按照沙塵天氣發生時候的水平能見度和風力大小,沙塵天氣通常被劃分為浮塵、揚沙、沙塵暴、強沙塵暴和特強沙塵暴五個等級。

其中,水平能見度小於1千米的才能稱得上沙塵暴。水平能見度在1到10千米和無風或風力小於等於3級、水平能見度小於10千米的則分別稱為揚沙和浮塵。

沙塵暴等級▼

沙塵暴等級

形成沙塵暴的原因離不開地面強風和豐富的沙源,這兩者哈薩克可是一樣都沒落下。

哈薩克廣闊的平原和乾旱、半乾旱區為沙塵暴提供了物質基礎。另外,哈薩克有近一半的地區年平均風速達到每秒4至5米。在中部、裡海和鹹海沿岸地區,年平均風速也能達到每秒6米以上。

土壤的沙化加重了,大風就容易裹挾沙礫「捲土重來」

(圖:壹圖網)▼

(圖:壹圖網)

在哈薩克,沙塵暴通常發生在乾旱初春和夏季,有時也伴隨著暴風雪發生在冬天。比如2014年8月10日,突如其來的沙塵暴就席捲了哈薩克西部的曼格斯套州首府阿克套市,導致輸電線故障,造成至少20萬居民斷水斷電。

沙塵暴的發生,有著多重的原因▼

沙塵暴的發生,有著多重的原因

另外,沙塵暴中攜帶的PM10,PM2.5等可吸入顆粒物,會對人的呼吸系統造成嚴重影響,甚至落下終身疾病。

在哈薩克的沙塵暴中,最有名的當屬來自鹹海的鹽風暴

鹽風暴的威力比起沙塵暴而言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圖:shutterstock)▼

(圖:shutterstock)

這個位於哈薩克和烏茲別克交界處的內陸鹹水湖,曾一度以6.8萬平方公里位列世界第四大湖名單。然而,自上世紀60年代起,由於人類的引水灌溉和更改河道工程,造成鹹海面積不斷縮小,並在周圍形成了阿拉爾庫姆沙漠。

大部分的水體退去後留下的大片含鹽湖床沉積物,在強風吹拂下非常容易形成鹽塵暴。

阿拉爾庫姆沙漠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不斷侵蝕著鹹海

鹹海如今的面積只剩下原來的十分之一左右

(圖:壹圖網)▼

(圖:壹圖網)

(鹹海鹽塵暴的衛星圖像 圖:壹圖網)▼

(鹹海鹽塵暴的衛星圖像 圖:壹圖網)

泛在水面上的不是浪花

而是凝結在岸邊的鹽沉積物

(圖:shutterstock)▼

(圖:shutterstock)

據美國國家宇航局統計,每年有超過1億噸鹽塵從阿拉爾庫姆沙漠和亞洲大陸被吹走,不斷侵害著生活在這裡人們的呼吸系統。比如2018年,位於鹹海附近的烏茲別克西部和土庫曼北部遭受了一場猛烈的鹽沙風暴襲擊,受影響地區直接下了三天的鹽雨。

曾經的漁民之鄉穆伊納克

只剩下乾涸的海床和擱淺的漁船

(圖:shutterstock)▼

(圖:shutterstock)

除沙塵暴外,荒漠化也使得哈薩克的農業用地不斷退化。

農牧業的求生之道路

現如今,哈薩克退化的農業用地面積約佔哈全國農業用地總量的14%。要知道,農業可是哈薩克第一產業中的大頭。2010年到2018年,哈薩克農業產值在第一產業總產值中所佔比重均保持在99%以上。

可想而知,要是土地荒了,糧食沒了,哈薩克還怎麼養活全國1922萬人口,更何談糧食出口創匯?

過度的農業灌溉讓「涸澤而漁」成為現實

牧民們的遷徙生存模式依然充滿挑戰

(圖:壹圖網 / Flickr)▼

(圖:壹圖網 / Flickr)
(圖:壹圖網 / Flickr)

上世紀,蘇聯對中亞地區實行了計劃經濟體系下的勞動地域分工原則。按照蘇聯的分工,哈薩克重點發展的是糧食和金屬的初級原料生產。這種分工一直延續至今,導致哈薩克至今仍延續著單一化的勞動方式,以採礦業和農牧業為主。

如今,作為中亞最大的糧食生產國,哈薩克每年會出口其糧食產量的一半。得益於地廣人稀,哈薩克已成為裡海地區小麥種植的主要國家之一,佔糧食產量的80%。

目前,哈薩克的小麥產量僅次於俄羅斯和烏克蘭,並已穩居全球第六大小麥出口國的地位。此外大麥、棉花、葵花籽和水稻也是這裡的主產物。

單從農業結構來說,哈薩克和和俄烏都很像

(圖:壹圖網)▼

(圖:壹圖網)

哈薩克統計局資料顯示,2021年哈薩克小麥年產量為1180萬噸,儘管播種面積有所增加,但產量比2020年減少了17.5%。而2021 年大麥產量與2020年相比下降了22.9%。

哈薩克大部分糧食產自阿克莫拉州、北哈薩克州和科斯塔奈州三個北部地區。這些地區的農場規模相當大,有些甚至能達到50萬公頃,相當於70萬個足球場的大小。不僅面積大,這些地區也基本都能實現機械化

而作為一個有著悠久遊牧文明的大國,永久性牧場和草甸面積佔整個哈薩克的土地面積的六成,與農業部門一起解決了全國一半以上的人口就業。

青嫩的牧草,是牧民們最惦念的

(圖:壹圖網)▼

(圖:壹圖網)

然而,近年來,受氣候變化和經濟發展影響,哈薩克的土地生產力不斷下降,大約14%的牧場已經達到了極度退化的程度。

面對農牧業面臨的現狀,哈薩克除了簽署了包括《防治荒漠化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保護和利用跨界水資源和國際湖泊公約》在內的多條國際公約,自己也頒佈了等多條政策法規外,很多保護農田和牧場的的新穎方式也在推進中。比如三合一的「綠草/蜂窩傳送帶法」就是其中之一。

有機農業實現增產增收

(圖:UNDP)▼

(圖:UNDP)

簡單來說,這種方法就是將作物種植業和蜜蜂養殖業結合起來,以達到高效授粉和作物聯合種植的目的。在二者共生互補中,改善當地生物多樣性,防治土壤退化,併為農戶創收。

可以說,「綠草/蜂窩傳送帶法」很好的將維持授粉媒介、保護土地資源和為牲畜提供飼料聯繫在了一起,是一項前景很好的可持續發展方法。

除了改良土壤和增產,這種方式還能創造出特色產品

(圖:UNDP)▼

(圖:UNDP)

目前,該方法已在阿拉木圖周邊的圖爾根地區示範推廣,效果很不錯。哈薩克畜牧業的研究人員估計,若大力推廣該方法,到2024年將可以將600萬噸二氧化碳封存在土壤中,以應對氣候變化對國家農牧業的影響。

除此之外,哈薩克已將現代溫室、可持續畜牧業、更新老化供水系統提升等行動納入到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中。讓我們對哈薩克的荒漠化防治拭目以待吧。

生於黃土,葬於黃土

土地,才是萬物連結的載體

(圖:Flickr)▼

(圖:Flickr)

最後:

上下滑動查看參考資料:

1.https://sds-was.aemet.es/news/a-severe-dust-storm-hits-aktau-kazakhstan

2.https://www.undp.org/kazakhstan/stories/green-grass-conveyors-kazakhstan-keep-soil-and-bee-conservation-moving-ahead

3.https://www.slowfood.com/a-salt-storm-from-the-aral-sea-save-the-planet-from-climate-change/

4.https://eurasianet.org/kazakhstan-from-drought-to-disease-farmers-alone-with-their-problems

5. Hu, Y., Han, Y., & Zhang, Y. (2020). Land desertifica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Kazakhstan.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180, 104203.

6. Akiyanova, F. Z., Abitbayeva, A. D., Baratovna Yegemberdiyeva, K., & Temirbayeva, R. K. (2014). Problems of desertification of the territory of Kazakhstan: Status and forecast. Life Science Journal, 11(10s), 341-345.

7. Almaty. (2020). NATIONAL ACTION PLANFOR WARNING AND MITIGATION EFFECTS OF SAND AND DUST STORM (SDS) IN 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 FOR 2021-2024.

相關文章

哈薩克,藏著一個定時炸彈

哈薩克,藏著一個定時炸彈

NO.2129-哈薩克內部問題 作者:無夢 / 校稿:朝乾 / 編輯:撲稜蛾 近日,發生在哈薩克的大規模騷亂引發世界關注——在人們印象裡,這...

哈薩克,變天了

哈薩克,變天了

NO.2235-哈薩克修憲 作者:無夢 校稿:朝乾 / 編輯:么蛾子 自今年年初的騷亂發生後,哈薩克的局勢便一直備受外界關注。雖然在新總統託...

蘇聯空天帝國,轟然倒塌

蘇聯空天帝國,轟然倒塌

NO.2172-蘇聯空天帝國隕落 作者:那日蘇 校稿:辜漢膺 / 編輯:么蛾子 2月28日,多家烏克蘭媒體報道,史上最重飛機安-225在基輔...

俄羅斯向東,有一個新動作!

俄羅斯向東,有一個新動作!

NO.2376-俄羅斯目標向東 作者:Sha 製圖:金槍魚 / 校稿:辜漢膺 / 編輯:金槍魚 12月19日,在經過兩個月熱火朝天地反覆商議...

烏茲別克,出事了

烏茲別克,出事了

NO.2252-烏茲別克出事了 作者:一拳一頭北極熊 製圖:孫綠 / 校稿:朝乾 / 編輯:蛾 當地時間7月1日,烏茲別克多地爆發大規模示威...

一文看懂,蒙古國真的有海軍嗎?

一文看懂,蒙古國真的有海軍嗎?

蒙古國海軍 作者:那日蘇 校稿:朝乾 / 編輯:鹹帶魚 內陸國家有海軍嗎?提起這個問題,可能許多人腦海中第一個蹦出來的想法,就是前幾年在網上...

俄羅斯如何蠶食中亞各國

俄羅斯如何蠶食中亞各國

19世紀的俄羅斯帝國是一個令人生畏的存在,它擁有2288萬平方公里的龐大領土和近1.7億的人口數量。一戰結束後,蘇聯喪失了一部分歐洲領土,但...

人類的養貓歷史已經有5000年

人類的養貓歷史已經有5000年

憨態可掬,體態肥碩,擁有獨特狸花紋的中華田園土貓,是喵星人中的「國粹」,也是許多貓奴的心頭好。相信許多貓奴在歲月靜好,仰臥擼貓的時候曾經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