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太人內部歧視
作者|碧落清遙
責編|Thomas
作為全球唯一的猶太人國家,以色列一直是猶太曆史文化和族群傳統的代表。
在外界看來,以色列境內的猶太人是一個團結且一致的整體,如此這般他們才能在阿拉伯國家的環伺中生存下來,並發展成中東的「微型大國」地位。

▲以色列猶太人並非一個整體
實際上,以色列強大表象下,是被人們忽視的以色列國內猶太族群的矛盾和裂痕。
從公元前16世紀起,猶太人長達數千年的流散史。流散各地的猶太人相繼形成了三大族群:米茲拉希(東方)猶太人、塞法爾迪(地中海)猶太人和阿什肯納茲猶太人(歐洲)猶太人。

▲以色列公民的三六九等
中世紀時歐洲猶太人是猶太三大分支中最弱的一個,僅佔全世界猶太人的2.5%。工業革命後歐洲猶太人逆風翻盤,一度佔全球猶太總人口的93%。
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掌握政權的始終是僅佔以色列人口35%左右的阿什肯納茲(歐洲)猶太人。
近現代著名的猶太人大都出自該族群,西方式的文化和膚色,更讓人誤以為世界上只有這一種猶太人,而以色列國內其他猶太族群遭受著系統性的同化和歧視。
千年歷史中,三支猶太族群經歷了怎樣的興衰?族群實力的變化又對如今的以色列政治、社會有怎樣的影響?

▲以色列的猶太人
一、異路兄弟
早在4千年前,猶太人的先祖就生活在迦南(今巴勒斯坦地區)的土地上。公元前10世紀,猶太人相繼建立猶太、以色列兩個王國。
公元前722年,猶太王國被亞述人滅亡。被異族征服的猶太人逐漸離開了迦南故地,開始了長達數千年的流散。

▲古王國與現代以色列(紅線)
公元前6世紀,以色列王國亦被巴比倫人滅亡。為了斷絕猶太人的復國希望,巴比倫將超過10萬猶太人被強行遷徙到兩河流域,其中包括猶太王族、祭司、工匠等,即著名的「巴比倫之囚」。
此後雖有4萬餘猶太人返回迦南,但絕大多數被遷徙的猶太人留在了兩河流域,並以此向周邊的波斯、埃及等地擴散。這支源於「巴比倫之囚」的猶太人形成了最早的猶太分支——米茲拉希猶太人(Mizrahi),即東方猶太人。

▲巴比倫之囚
返回迦南故地的猶太人重建了猶太人國家,在強敵環伺中生存到公元1世紀。直到羅馬帝國在地中海的地位不斷增強,公元前63年羅馬大軍佔領了迦南。
此後兩個世紀,雜糅了猶太教信仰的基督教誕生在迦南,並在羅馬底層民眾中不斷傳播。
基督教倡導平等的教義威脅了羅馬貴族的利益,猶太人也不斷掀起起義,頭疼不已的羅馬皇帝最終在公元135年將基督徒和猶太人逐出迦南。

▲117年的羅馬帝國
地中海北岸的義大利、希臘等地是羅馬帝國的核心,這裡不歡迎猶太教徒。猶太人只得在羅馬帝國境內的西班牙、北非等地定居,進而形成塞法爾迪(地中海)猶太人。塞法爾迪(Sephardi)即猶太語中對伊比利亞半島的稱呼。
公元4世紀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後,猶太人遭受到更多的打壓。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西班牙、北非戰亂讓地中海猶太人的生存環境不斷惡化。

▲蠻族入侵滅亡了西羅馬,也讓地中海猶太人飽受劫掠
另有一小部分猶太人來到西歐萊茵河流域,發展成猶太人的另一支——阿什肯納茲(歐洲)猶太人。
此時萊因河流域經濟相對落後,對猶太人的吸引力不大,到11世紀,該族群僅佔全球猶太人的2.5%。他們隨著日耳曼人的腳步向歐洲其他地區擴散。
東方猶太人生活的兩河流域先後被被帕提亞、薩珊等帝國統治。遷徙至此的猶太人沒有土地,只得在城鎮中從事手工生產和商貿活動,久而久之形成了經商的傳統。
西亞的統治者們需要猶太人為他們的商業服務,大都善待猶太人。至4世紀,兩河流域的巴比倫發展成東方猶太人的中心。
公元7世紀,阿拉伯帝國崛起。在伊斯蘭教信仰加持下,阿拉伯戰士橫掃中東北非,繼而又佔領了地中海北岸的伊比利亞半島。東方猶太人和地中海猶太人首次被整合進同一個國家。

▲阿拉伯帝國
大量東方猶太人進入埃及,開羅成為繼巴比倫之後第二個東方猶太人中心。東方猶太人以這兩座城市為支點,分別控制了兩河流域、地中海東岸的貿易。
地中海猶太人生活的西班牙,雖說是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對抗的前線,但阿拉伯帝國實行宗教寬容政策,此時歐洲的經濟中心仍在地中海,地中海猶太人藉此編織出自己的商業之網,收攏地中海西岸財富。

▲《威尼斯商人》,猶太商人被描繪的極為艱險刻薄
猶太著名歷史學家阿巴·埃班曾說:
「中東穆斯林統治者給猶太人以自由,猶太人在經濟領域贏得威望……西班牙更是擠滿了猶太人,如果沒有看到他們在當地的生活,你就不會知道什麼叫豪華和壯觀」。
到公元11世紀,米茲拉希(東方)猶太人和塞法爾迪(地中海)猶太人佔全球猶太人的96%,妥妥的猶太世界中流砥柱。
東方猶太人和地中海猶太人不會想到,他們的窮親戚阿什肯納茲(歐洲)猶太人會在工業革命後徹底顛覆猶太世界的格局。

▲三大分支
二、逆境輝煌
東方、地中海兩支猶太人書寫族群盛世的時候,歐洲猶太人仍生活在相對落後的歐洲中北部,遭受著基督教國家的歧視,每當西歐君主們意圖轉移統治危機,掀起排猶風潮總是不二選擇。
西歐嚴酷的文化環境,讓歐洲猶太人產生了保護機制,他們所講的意第緒語可看作是雜揉了斯拉夫、日耳曼詞彙,以拉丁文書寫的猶太式德語。
生活在西班牙的地中海猶太人也發展出近似西班牙語的拉迪諾語。最強大的東方猶太人卻沒有族群語言,而是直接使用阿拉伯語和波斯語。

▲意第緒語
當人類歷史進入15世紀,猶太人也迎來了改寫族群歷史的重要時刻。
1453年,基督教聖城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帝國攻陷,延續千載的拜占庭帝國滅亡。此後奧斯曼大軍又相繼佔領了東正教徒聚居的巴爾幹,以及穆斯林聚居的西亞、北非廣大地區。東方猶太人成為奧斯曼蘇丹的臣民。

▲興衰起落
奧斯曼帝國延續了此前穆斯林政權的宗教政策,東方猶太人只要繳納適量的宗教稅,就可以安心在帝國境內生活。
反觀此時的歐洲,基督教軍隊在1492年奪回伊比利亞,在此相繼建立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國。地中海猶太人和穆斯林一同被逐出此地。

▲中世紀的猶太人擴散
奧斯曼帝國看中了地中海猶太人的財富和影響力,將他們安置在巴爾幹和北非等地。
也是在1492年,奉西班牙王命前去尋找新航路的哥倫布登陸美洲,拉開了歐洲國家殖民美洲的競賽。
美洲被看作希望之地,貧窮的歐洲人、基督教少數派、囚徒源源不斷來到美洲,大量飽受壓迫的歐洲猶太人也在此建立新家園。

▲移民美洲
美洲寬鬆的宗教環境、適宜的氣候以及土豆等高產農作物的種植讓歐洲猶太族群快速繁衍,外加歐洲老家的族群增長,該族群佔猶太人的比重在1700年達到了40%,超越東方猶太人和地中海猶太人。
一些美洲的猶太移民白手起家,在新世界打拼出了一片天地,第一次工業革命更是為歐洲猶太人注入了強勁的發展動能。
地理大發現後,歐洲經濟中心轉移到大西洋沿岸,這給了歐洲猶太人機會。在英格蘭、荷蘭等建立近代金融體系的先驅國家中,我們總能看到猶太商人的身影。

▲1694年建立的英格蘭銀行
工業革命後,新興的資產階級迫切需要更多資本投入生產。擁有資金的猶太商人趁勢而上,羅斯柴爾德、貝列拉、沃伯格等猶太精英家族壟斷了英法德等國的金融服務業,形成勢力龐大的猶太財團。
如果說殖民美洲為歐洲猶太人後來居上提供了人口支撐,那麼工業革命下的歐洲猶太財團,就為歐洲猶太人的逆風翻盤提供了財力支撐。

▲工業革命後歐洲生產力激增
三、誰的復國夢
19世紀後,帝國主義爭霸讓歐洲各國越發需要猶太財團的錢袋子。歐洲猶太人趁機擴大政治影響,猶太人迪斯雷利甚至出任過大英帝國的首相。
隨著歐洲民族國家的構建,歐洲猶太人在語言和飲食等文化上融入所在國。但歐洲千年不散的反猶風暴讓猶太人始終保持民族認同。隨著族群勢力的增強,在基督徒對猶太教的排斥與歧視中,歐洲猶太人中產生了「猶太復國主義」。
此時奧斯曼境內的東方、地中海猶太人仍享受著寬鬆宗教環境帶來的穩定生活,他們對的「復國理想」並無興趣,認為這不過是歐洲猶太人的妄想。1897年召開的第一次猶太復國大會上,246名代表中僅有1名來自東方猶太族群。

▲猶太復國者們
歐洲猶太人毫無疑問在復國運動中扮演了絕對主角的角色,另外兩支甚至連配角都沒有扮演。
美國的歐洲猶太人移民在寬鬆的環境中不斷與其他白人族群通婚,近代醫療體系的建立讓嬰兒死亡率的大幅下降。
20世紀初,歐洲猶太人佔全球猶太人的比重達到93%的歷史峰值。
北美的猶太移民中發展出華爾街的金融大鱷。塞利格曼、希夫、雷曼這些美國銀行家及其建立的高盛、摩根等集團至今仍控制著華爾街,美式理想主義也促使他們支持猶太復國運動。
猶太故地迦南此時掌握在奧斯曼帝國手中,1880年時此地有2.5萬人口,除了阿拉伯人,僅有1萬東方猶太人。

▲奧斯曼帝國境內的猶太人
1880年後,歐洲猶太人開始自發遷往迦南,至1910年已達7萬餘人。對於歐洲猶太人的提議,英法等國政府、東方、地中海猶太人都無熱情,猶太復國運動在逡巡中走入20世紀。
1914年,一戰的爆發讓歐洲各國再度想起了猶太銀行家的錢袋子,奧斯曼帝國加入德奧陣營,對抗英法主導的協約國。

▲一戰
為了獲得資金,英國在1916年發佈《貝爾福宣言》,承諾擊敗同盟國後將巴勒斯坦交給猶太人。
1918年一戰結束後,英國佔領巴勒斯坦地區。隨著英國放開移民政策外加20年代末席捲全球的經濟大蕭條,歐洲多國為轉移矛盾再度掀起反猶浪潮。
巨量的歐洲猶太人湧入巴勒斯坦,到1936年此地已有65萬歐洲猶太移民,徹底改變了當地人口構成。

▲歐洲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
1939年德軍閃擊波蘭,二戰正式爆發。希特勒將猶太人看作造成德國一戰戰敗的罪魁,亦是歐洲社會的蛀蟲。
納粹在佔領區內大肆屠殺猶太人。超過600萬猶太人在這場民族浩劫中殞命,絕大多數是歐洲猶太人,歐洲猶太人佔猶太總人口的比重,從93%下降到85%。
大量猶太移民的湧入,使其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衝突加劇。二戰後,新成立的聯合國決定劃分巴勒斯坦土地,阿猶兩族分別建國。

▲納粹屠刀下的猶太人
1948年5月15日,在歐洲猶太人的主導下,以色列國依據聯合國土地劃分宣佈成立。以色列獨立之初僅80萬人口,歐洲猶太人就佔到65萬。
自恃強大的阿拉伯國家不肯接受這一結果,他們組成聯軍進攻以色列,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

▲戰爭爆發
四、同路異夢
面對阿拉伯大軍壓境,以色列一方面藉助歐美國家出面恫嚇阿拉伯人,同時採購西方武器,大量在美英軍隊中服役的猶太人返回以色列。
以色列以小博大,最終贏下了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趁勢吞下了一部分原屬於阿拉伯人的土地,兩族矛盾進一步激化。
在歐洲猶太人建立以色列之前,東方猶太人能平靜的生活在阿拉伯國家,1948年,總計35萬東方猶太人生活在伊拉克,作為東方猶太人兩大核心之一的巴格達,20%的居民是猶太人。
第一次中東戰爭後,阿拉伯國家對猶太人的敵視空前高漲。居住在中東北非的東方、地中海猶太人被無差別驅逐,伊拉克、埃及等地延續千年的猶太社區就此消失。

▲伊拉克的東方猶太人,外形近似穆斯林
以色列於1950年出臺《迴歸法》,到1951年該國人口就膨脹到150萬,新移民絕大多數是東方-地中海猶太人。
此時,歐洲猶太人的主體仍居住在歐美各國,以色列的歐洲猶太人僅佔該族群的30%。但另外兩支猶太人已退無可退,以色列的建立讓他們成為阿拉伯人的攻擊目標。
地中海猶太人自15世紀被逐出西班牙後,主體居住在奧斯曼帝國境內,文化中也薰染了穆斯林的氣息,歐洲猶太人乾脆將地中海和東方猶太人混為一談,稱其為「阿拉伯化的猶太人」。

▲中東地圖
以色列的建國者們宣稱「這個國度屬於全體猶太人」,實際上政權卻一直被歐洲猶太人把持。上千年的民族流散讓各地的猶太人產生文化差異,說著英法德等西方國家語言的歐洲猶太人,與一嘴阿拉伯語的東方猶太人差別十分明顯。
以色列一度要求「擁有熟練生產技術的東方猶太人才能移民以色列」,這與以色列無條件接納歐洲猶太人的做法形成鮮明反差。
雖然日後該政策被廢止,仍給東方猶太人留下自己不被歡迎的感覺。

▲東方猶太人
以色列政府出臺「熔爐政策」,旨在消弭族群矛盾,實際上該政策卻是歐洲猶太人的同化政策。
即便到60年代,以色列國內東方-地中海猶太人的數量已超過歐洲猶太人,但他們沒有話語權且不被歐洲猶太人真心接納,以色列總理、歐洲猶太人本·古裡安毫不諱言地說:
「我們不能讓以色列阿拉伯化,與這種勢頭做鬥爭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本·古裡安
在歐洲猶太人看來,猶太復國是自己族群的功勞,其他猶太族群享受以色列的保護理應感恩。
曾寫就輝煌歷史、受穆斯林影響、講阿拉伯語的東方-地中海猶太人反倒成了需要「被淨化」的猶太人,他們被迫像歐洲猶太人那樣西化,經歷著文化上的撕裂之痛。
來到以色列的東方猶太人發現,這裡沒有足夠的市場讓他們去做生意,曾經的阿拉伯市場也因為中東戰爭而對所有猶太人關閉。
束手無策的東方猶太人在以色列政府的安排下,只得在偏遠的定居點拿起農具,從事不甚了解的農業生產。

▲被迫從事農業生產的東方猶太人
歐洲猶太移民來到以色列,會被安置到特拉維夫等大城市,享受充足的社會資源。
而大量東方-地中海猶太人被以色列政府安置到邊疆甚至是沙漠地帶新建的城鎮中,成為消化新佔領區、改變猶太人聚集在沿海大城市的人口布局的犧牲品。
東方猶太人居民點配套的教育、公共設施明顯落後於歐洲猶太人居住區。
到1984年,出生在以色列的第二代移民中,歐洲猶太人擁有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的比重分別是68%、59.9%和35%。而東方-地中海猶太人僅有7.6%、2%和0.5%。

▲特拉維夫
不平等的教育資源讓東方-地中海猶太人大都集中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從1965至2005年,東方-地中海猶太人的收入僅從歐洲猶太人的65%上升到74%。
為了生存,東方-地中海猶太人不得不與阿拉伯人爭奪勞動力密集型的工作崗位,諸如運輸、建築、農場工人等。富裕的歐洲猶太人更願意僱傭廉價的阿拉伯人,這讓東方-地中海猶太人的就業環境不斷惡化。
1948年後,東方-地中海猶太人被逐出阿拉伯國家時遭受了嚴重的傷害,財產損失、親人遇害,如今的就業競爭讓二者的關係更加勢同水火,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卻是歐洲猶太人。
歐洲猶太人政治精英把持以色列政壇,工黨、利庫德集團等政黨均為該族群建立。東方-地中海猶太人沒有政治精英力量,只得通過手中選票表達自己的訴求,他們往往將票投給對外強硬的利庫德集團。

▲支持對外強硬的東方猶太人
為了壯大猶太人實力,防止被阿拉伯人淹沒,以色列政府極盡所能的吸納全球各地猶太人「迴歸祖國」。
居住在東非的衣索比亞的貝塔猶太人屬東方猶太人的一支,是猶太人與黑人的混血後裔,1980年時族群人口約3萬。1984年,埃塞發生嚴重旱災,國內局勢動盪。以色列通過「摩西」、「鴿翅」兩次行動,幾乎將全部貝塔猶太人運回以色列。
如今,貝塔猶太人在以色列已繁衍至14萬人,佔以色列人口的2.2%。但他們無法獲得充分教育和就業,膚色更讓他們飽受歧視,失業率遠高於歐洲猶太人,他們只得選擇參軍或體力勞動。
貝塔猶太人被強行要求改用希伯來名字,黑人拉比(猶太教神職人員)的地位不被承認,不允許主持婚喪、皈依等宗教儀式。

▲抗議就業不公卻遭逮捕的貝塔猶太人
蘇東劇變後,在以色列請求美國限制綠卡發放的情況下,約110萬東歐俄裔猶太人進入以色列。他們大都是擁有較高的受教育水平的中產。
俄裔猶太人屬歐洲猶太人的一支,他們的遷入讓歐洲猶太人在以色列國內猶太人口的佔比提升到47%,但歐洲猶太人卻不把俄裔猶太人當作同胞。
歐洲猶太人與歐美聯繫密切,俄裔猶太人來自前蘇聯地區,歷經冷戰歲月的他們不是很認可西方文化。

▲以色列的雙語路牌
俄裔猶太人擁有足夠的人口基數,其聚居區內俄語、希伯來語並存。他們逐步參與到以色列政治中,但無法撼動歐洲猶太人的地位。美俄博弈加劇後,甚至有極端的歐洲猶太人指責俄裔猶太人是以色列的「第五縱隊」。
截至2021年,以色列人口約940萬人,猶太人佔總人口的74%,約700萬。其中歐洲猶太人(包括俄裔)、東方-地中海猶太人分別佔47.6%和50.2%。
以色列社會日趨多元化,族群間通婚率從上世紀末的16%提升至28%,但猶太各族群的矛盾和裂痕仍然存在。例如2018年以色列強行取消了阿拉伯語的官方語言地位,引發東方猶太族群的極大不滿。

▲歐洲猶太人分佈
歐洲猶太人仍牢牢佔據著以色列社會的頂端位置,享受著最優最全的社會資源。其他族群仍面臨被同化、被歧視的境況。
教育資源的不平等仍未解決,圍繞醫療、資本、人脈形成的跨代社會資源網讓歐洲猶太人強者更強,其他猶太族群只能處於從屬地位。以色列猶太人的西化屬性更強,東方-地中海猶太人的東方底蘊卻被強行剝離。
阿什肯納茲(歐洲)猶太人固然是當今最強的猶太分支,湧現出愛因斯坦、奧本海默、斯皮爾伯格等璀璨群星,但這不代表歐洲猶太人就是猶太人的全部。
作為一個流散千年的民族,承認族群區別、完成多元化社會的建構,才是消弭族群矛盾、促進猶太民族發展的正確道路。

▲以色列日趨多元化
長期作者|碧落清遙
歷史資深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