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沙烏地關係
作者|雄鷹
責編|Thomas
俄羅斯遭受西方全面制裁後,全球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產量大幅減少。歐美出現油氣價上漲、通貨膨脹的危機,因此更加依賴中東的油氣資源以緩解能源短缺。
然而,2022年10月,以沙烏地阿拉伯為代表的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聯合俄羅斯等國家組成的「歐佩克+」宣佈從11月起,原油日均產量下調200萬桶。

▲沙烏地的石油儲量為世界第二
美國總統和沙烏地王儲溝通,希望沙烏地石油增產。而俄羅斯總統則希望沙烏地聯合俄羅斯減產石油。這個舉動與美國的期望背道而馳,引起了美國方面的強烈不滿。
更讓美國如鯁在喉的是,此次宣佈減產的不止有俄羅斯、委內瑞拉等美國的「敵人」,還有沙烏地這樣的美國傳統盟友。美國認為沙烏地這次是站在俄羅斯的一邊。

▲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
事實上,美國和沙烏地已經成為盟友70多年。
但在多數人的印象裡,二戰後美國結盟的對象多是基於相似的價值觀——民主自由和世俗化。
與美國價值觀相悖的國家甚至會被打上「流氓國家」的標籤。例如1979年後政教合一的國家伊朗,執行嚴格的婦女戴頭巾政策。
但沙烏地是為數不多的例外。沙烏地是君主專制國家,同時執行嚴格的伊斯蘭教規。在沙烏地,婦女出門必須戴頭巾,長期以來女性無法駕駛車輛,出國旅遊也受到限制。
這跟美國的「世俗化」、人權等價值觀嚴重相悖。

▲減產決定後,美國稱「將重新評估與沙烏地的關係」
為什麼沙烏地和美國價值觀嚴重衝突的情況下,能夠成為盟友?
一、沙烏地君主專制
沙烏地阿拉伯,是阿拉伯半島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據半島面積的大約70%。而阿拉伯半島是阿拉伯帝國和伊斯蘭教的發源地。
然而,沙烏地卻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國家,直到20世紀20年代沙烏地才基本建立。

▲阿拉伯半島
公元7世紀,阿拉伯半島西部的穆罕默德(哈希姆家族)建立了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國。此後,阿拉伯帝國通過不斷擴張。
從公元7-13世紀時期,整個阿拉伯半島都是阿拉伯帝國的土地。阿拉伯人這個龐大的民族,就是阿拉伯帝國的產物。

▲阿拉伯帝國的全盛版圖
13世紀時期,阿拉伯帝國被蒙古帝國滅亡。此後的幾百年裡,阿拉伯民族再也沒有統一過,而是以家族和部落的管理為主。
16世紀時期,阿拉伯民族被另一個伊斯蘭帝國——奧斯曼帝國佔領。奧斯曼帝國是多民族的伊斯蘭國家,其中阿拉伯人境內的第一大民族。
為了穩住境內的穆斯林,奧斯曼帝國將聖城麥加和麥地那交給了穆罕默德後人——哈希姆家族管轄,即漢志地區。

▲漢志地區
半島的中部地區沙漠廣佈,是一片不毛之地,遠離聖城麥加和麥地那,即內志地區。不在奧斯曼帝國管轄範圍內。
內志地區主要被親奧斯曼的拉希德家族和反奧斯曼的沙烏地家族輪流統治。彼此的國界線模糊。

▲阿拉伯半島上的三大家族三足鼎立
其中,沙烏地家族堅持以《古蘭經》、聖訓立教,恢復先知穆罕默德時期正統信仰的瓦哈比派。

▲奧斯曼帝國與內志
一戰時期,奧斯曼帝國站在了德國為首的同盟國陣營,對英法為首的協約國陣營作戰。
為了徹底消除奧斯曼帝國在阿拉伯半島的影響力,英法答應哈希姆家族重新統一阿拉伯地區的要求。但沙烏地家族成為了內志地區的主宰。

▲英法秘密瓜分
一戰後,奧斯曼帝國解體,阿拉伯民族的地區淪為英法委任統治。
在阿拉伯半島,出現了穆聖後人哈希姆家族的漢志(麥加為首都)、沙烏地家族的內志王國(利雅得為首都)並立的局面。
英、法雖然答應哈希姆家族統一阿拉伯半島的要求,但英、法並不希望阿拉伯地區重新統一。
為此,英、法、俄達成了《塞克斯-皮克協定》,秘密瓜分阿拉伯地區,建立了約旦、敘利亞、伊拉克等多個哈希姆家族主導的王國。
約旦、敘利亞和伊拉克是英、法的保護國。

▲一戰後,哈希姆家族主導的國家
俄國十月革命後建立了蘇維埃政權,遭到了英法的敵視。蘇俄索性公開了英法《塞克斯-皮克協定》的內容。
這一秘密瓜分阿拉伯地區的協定激怒了哈希姆家族和漢志王國。英國、漢志的關係從盟友走向了敵對。
沙烏地家族的內志一直奉行原教旨的瓦哈比派,他們急要佔據兩座聖城——麥加和麥地那,在伊斯蘭世界確立威望。
英國因和漢志的關係走向敵對。因此,英國扶持內志對漢志作戰。

▲瓦哈比派相關畫作
1924年,在英國支持下,內志發動了對漢志的戰爭。1925年,內志佔領漢志首都麥加,哈希姆家族流亡約旦,內志王國將國名改為「內志-漢志聯合王國」。這個國家完全變成了沙烏地家族主導。
1932年,國王伊本-沙烏地宣佈將國家名稱改成「沙烏地阿拉伯」。

▲沙烏地家族統一漢志(綠色)和內志,建立沙烏地阿拉伯王國
20世紀30年代,伊斯蘭世界的兩個大國——土耳其和伊朗為了實現國家現代化,積極開啟了「世俗化」改革,建立政教分離的世俗政權。

▲世俗化時期的伊朗女性
然而,沙烏地卻是例外。沙烏地國王不僅僅壟斷了一切軍政要職,而且以《古蘭經》為藍本,確立了伊斯蘭教為國教。
沙烏地國王自立為國家的統治者和瓦哈比派的伊瑪目(宗教首領),建立了政教合一的體制。
在女性權益方面,沙烏地長期以來限制女性的單獨自由活動(必須有男監護人隨行),甚至無法駕駛汽車(近年來已鬆綁)。
二、石油換安全
沙烏地是政教合一的國家,與美國的價值觀嚴重不符。當時的沙烏地經濟主要依靠綠洲農業,發展滯後。因此沙烏地早期和美國並沒有建立外交關係。
沙烏地和美國的結盟,與石油資源和沙烏地的國家安全分不開。
眾多穆斯林認為,麥加和麥地那應該屬於哈希姆家族,而非沙烏地家族,因此沙烏地的統治根基並不穩固。
此外,沙烏地和約旦(哈希姆家族控制)就亞喀巴灣存在主權爭議,時刻面臨著約旦聯合沙烏地境內哈希姆家族支持者顛覆的危險。

▲沙烏地約旦亞喀巴灣爭端
因此,沙烏地急需一個外部同盟,保護國家安全。恰巧在1931年,美國石油巨頭——加利福尼亞標準石油公司在沙烏地發現了石油。

▲標準石油公司股票
此時美國正值汽車產業發展的時代,石油需求量巨大。為了獲取石油資源,美國於1931年正式和沙烏地建交。
然而,當時沙烏地和美國的關係是十分脆弱的。因為沙烏地建立的是政教合一的君主專制體制,沙烏地甚至沒有一部憲法,《古蘭經》規定了沙烏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政黨在沙烏地是非法的存在。

▲麥加的宗教集會
因此,美國沒有在沙烏地本土設立大使館,而是把大使館設立在了埃及開羅。
隨後,沙烏地在東部發現了海量的石油資源,成為世界重要的產油國。1933年,沙烏地國王阿卜杜勒·阿齊茲為了發展和美國的關係,索性給予了美國加利福尼亞標準石油公司石油開採權。
二戰使得美國和沙烏地的關係進一步加深。石油成為了交戰國重要的戰略資源。1941年,美國成為了二戰的參戰國。沙烏地和墨西哥灣豐富的石油資源,使得美國成為了戰事為數不多的不缺油國家。
1945年,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墨菲號上會見了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正式鞏固了兩國之間的友誼。

▲1945年,沙烏地國王與美國總統會晤
二戰後,美蘇因意識形態的衝突,逐漸走向了對抗。中東成為了美蘇相互較勁的舞臺。美國極力遏制蘇聯在中東地區的擴張。

▲中東石油分佈圖
1951年,美國和沙烏地簽署《相互防務援助協定》,儘管價值觀嚴重不符,但雙方的同盟關係正式確立。美國向沙烏地提供軍售和安全保護。
二戰後,美國建立了北約,與北約不同的是,美國和西歐各國的軍事同盟是建立意識形態、價值觀基礎上的。而美國和沙烏地在意識形態上差異巨大。
三、安全需要,重新構建
為了遏制蘇聯在中東的擴張,美國扶持猶太人建立了猶太人國家——以色列(蘇聯支持巴勒斯坦)以及波斯人國家——伊朗(二戰時期曾被蘇聯佔領)。
猶太人(以色列)、波斯人(伊朗)在歷史上和沙烏地為首的阿拉伯民族積怨已久。尤其是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領土劃分、水源及耶路撒冷問題上齟齬不斷。
到20世紀70年代,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更是爆發了四次中東戰爭。

▲中東戰爭
沙烏地為了在阿拉伯、伊斯蘭世界樹立影響力,全力支持巴勒斯坦的同民族建立自己的國家。
此外,美國石油公司一直以來壟斷著沙烏地石油的開採、銷售等重要環節。沙烏地王室從石油中獲利只有百分之一。沙烏地和美國的關係出現了裂痕。
隨著民族解放運動席捲全球,沙烏地等石油國家成立了「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成員可以控制自己的石油產量。

▲OPEC集團
第四次中東戰爭後,沙烏地因不滿美國偏袒以色列,而公開與之對抗,對美國實施石油禁運,導致兩國關係陷入低谷。
這一切都在20世紀70年代末發生改變。1979年,伊朗爆發了伊斯蘭革命,建立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朗是什葉派國家,與沙烏地奉行的瓦哈比派存在教派衝突。
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在歷史上積怨已久。伊朗不斷向沙烏地等伊斯蘭國家輸出什葉派革命,威脅到了沙烏地的國家安全。

▲伊朗伊斯蘭革命
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後,伊朗堅定地走向了反美的路線,從美國的盟友變成了美國的敵人。美國、沙烏地的同盟關係得到了加強。
但沙烏地作為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阿拉伯半島國家,也希望在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樹立自己的權威。
沙烏地秘密支持基地組織和本拉登發動9·11事件。9·11事件中有沙烏地的影子,使得美沙關係出現了裂痕。2003年,美國從沙烏地撤出了大部分軍隊。

▲美國9·11事件的19個恐怖分子中,有15個是沙烏地公民
2010年之後,阿拉伯世界發生了多起「顏色革命」。例如葉門爆發了反沙烏地、反美國的胡塞武裝起義。敘利亞爆發了反對阿薩德家族(伊朗支持)的起義。
在共同的敵人面前,沙烏地和美國一同干預了葉門、敘利亞的內政。
2010年和2017年,歐巴馬和川普總統當政時期,美國和沙烏地簽署了價值600億美元和千億美元的軍售協議。

▲2017年,美國時任總統川普與沙烏地國王會晤
雖然美國和沙烏地存在意識形態、價值觀的嚴重差異。但美國為了滲透中東,要撇開任何出於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衝動。因為這樣不會產生任何有利於美國的結果。
沙烏地屢次試圖奪取阿拉伯世界、伊斯蘭世界、石油輸出國家的領導權,也和美國的想法相違背。
但因為兩國有著共同利益,例如對伊朗關係、沙烏地依賴美國軍售等方面。因此,在總體利益面前,沙烏地和美國雖然有關係波動,但總體同盟關係不會出現太大鬆動。
長期作者|雄鷹
直播吧體育作者|足球與歷史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