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仇」希臘土耳其,為何交換160萬人口?

希土人口置換

希土人口置換

作者|雄鷹

責編|Thomas

希臘土耳其雖是鄰國,但兩國的關係歷史上並不和睦。

打開地圖,會發現位於希臘和土耳其之間愛琴海的2500多個島嶼中,希臘佔據了2400多個,土耳其只佔據了60多個。希臘幾乎將土耳其「鎖死」在愛琴海。

愛琴海的2500多座島嶼中,2400多座屬於希臘(白色)

▲愛琴海的2500多座島嶼中,2400多座屬於希臘(白色)

地中海的第三大島塞普勒斯島,因島上希臘族和土耳其族關係緊張,分裂成南北兩個國家。

塞普勒斯島,被分成塞普勒斯共和國(希臘族)和北塞普勒斯(土耳其族)

▲塞普勒斯島,被分成塞普勒斯共和國(希臘族)和北塞普勒斯(土耳其族)

歷史上,希臘曾經創造了古老的文明,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曾是希臘文明和東正教文明的中心。

1453年,土耳其前身——奧斯曼帝國佔據君士坦丁堡後,希臘民族被奧斯曼帝國統治了300多年。

雖然希臘經過抗爭取得獨立,但伊斯坦布爾一直在土耳其手裡,現在成為了土耳其的第一大城市。

希臘人建立的城市拜占庭,如今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

▲希臘人建立的城市拜占庭,如今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

然而,希臘和土耳其這兩個看似「世仇」的國家,卻有過一次和平且大規模的人口互換。

20世紀20年代,兩國達成人口互換協議,土耳其用120萬的希臘裔、互換了希臘40萬的土耳其裔。兩國是如何心平氣和的做到的?

希臘、土耳其人口互換

▲希臘、土耳其人口互換

一、希臘淪陷

歷史上,希臘和土耳其關係的緊張,實質是反映了基督教伊斯蘭教兩個文明在巴爾幹半島和小亞細亞半島的碰撞和衝突。

公元前8世紀時期,希臘人在愛琴海、黑海沿岸建立了一系列城市國家。古希臘文明被視為歐洲文明的源頭

古希臘時期,希臘人分佈在小亞細亞半島東部

▲古希臘時期,希臘人分佈在小亞細亞半島東部

傳說公元前657年,希臘墨加拉王國的王子拜扎斯獲得了太陽神——阿波羅的神諭,在黑海和愛琴海之間的海峽附近建立了一座城市,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為拜占庭。拜占庭成為了希臘文明的一個重要地點。

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征服了希臘。影響歐洲的又一重要文明的古羅馬文明,是正是在吸收希臘文明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

羅馬帝國佔領希臘

▲羅馬帝國佔領希臘

公元4世紀時期,在羅馬皇帝——君士坦丁的支持下,基督教成為了羅馬帝國國教。此後,君士坦丁在拜占庭建立新都,並以自己的名字將其命名為君士坦丁堡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離成為了東、西兩個部分。君士坦丁堡成為了東羅馬帝國的首都,以及基督教在東羅馬帝國的中心。

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

東羅馬帝國是希臘、羅馬和基督教文明交織的帝國。公元5世紀,隨著西羅馬帝國滅亡,羅馬文明在巴爾幹半島逐漸式微,東羅馬帝國逐漸「希臘化」,希臘語的使用超過了拉丁語(羅馬帝國官方語言)。

在此後的近千年裡,東羅馬帝國逐漸從羅馬人國家成為了希臘人的國家

東羅馬帝國疆域

▲東羅馬帝國疆域

公元10世紀時期,基督教分化為天主教、東正教。君士坦丁堡、希臘半島成為了東正教的中心,也是希臘人的主要聚居區。

基督教分離成天主教和東正教,君士坦丁堡曾經是東正教中心

▲基督教分離成天主教和東正教,君士坦丁堡曾經是東正教中心

從公元5世紀到公元11世紀時期,希臘化的東羅馬帝國成為了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

然而,到公元12世紀時期,突厥人的一支——塞爾柱人(信仰伊斯蘭教)遷往小亞細亞半島東部,逐漸蠶食了東羅馬帝國的領土。

12世紀時期,塞爾柱突厥人建立的國家羅姆蘇丹國(奧斯曼帝國前身)

▲12世紀時期,塞爾柱突厥人建立的國家羅姆蘇丹國(奧斯曼帝國前身)

1299年,塞爾柱人建立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成為了東羅馬帝國的主要禍患。

14-15世紀時期,奧斯曼帝國將領土擴展到黑海地區。1453年,奧斯曼帝國佔領了君士坦丁堡,滅亡了東羅馬帝國

奧斯曼帝國滅亡東羅馬帝國

▲奧斯曼帝國滅亡東羅馬帝國

此後,奧斯曼帝國一路北上,佔領了幾乎整個巴爾幹半島,希臘地區被奧斯曼帝國所統治。

奧斯曼將君士坦丁堡變成了帝國首都,直接把君士坦丁堡從東正教的中心變成了伊斯蘭教的中心城市之一。

奧斯曼帝國引起了基督教大本營——歐洲國家的恐慌。

二、希臘、土耳其矛盾

奧斯曼帝國不斷遷入穆斯林進入巴爾幹半島定居。在希臘人和保加利亞人(斯拉夫人)地區,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穆斯林聚居區。

到了近代,他們成為了希臘和保加利亞的「土耳其裔」。

保加利亞境內,奧斯曼帝國留下的清真寺

▲保加利亞境內,奧斯曼帝國留下的清真寺

奧斯曼帝國佔領歐洲巴爾幹時期,對基督徒採取了經濟壓迫、政治打壓的方式,限制統治區內基督徒的宗教活動。

對希臘人和東正教的「聖城」——君士坦丁堡,奧斯曼不僅遷入了大量穆斯林,還把當地最大的教堂——聖索菲亞教堂改成了清真寺。

奧斯曼帝國將聖索菲亞教堂變成清真寺

▲奧斯曼帝國將聖索菲亞教堂變成清真寺

隨著君士坦丁堡的「伊斯蘭化」,大批基督徒帶著古希臘、古羅馬的書籍遷出了君士坦丁堡。

奧斯曼帝國統治的近400年裡,以希臘文明為代表的東正教文明遭到打壓。這段時期也被稱為「希臘最黑暗的時期」

17世紀末,奧斯曼帝國在山塔戰役中失利,逐漸走向了衰落。18世紀末19世紀初,起源於法國大革命帶來的自由、民主的思想來到了歐洲各地。鼓舞了被奧斯曼帝國壓迫的希臘人等民族的反抗。

1821年,希臘爆發民族獨立運動。英法俄等基督教國家紛紛支持希臘獨立運動。

希臘獨立戰爭

▲希臘獨立戰爭

1831年,希臘取得獨立。

但獨立之初的希臘面積僅包括雅典及周邊,面積只有今天希臘的一半左右。包括希臘文明的發源地——奧林匹斯山、克里特島以及君士坦丁堡都依舊在奧斯曼帝國境內。

獨立之初的希臘(淺綠色),深綠色為英國贈予的

▲獨立之初的希臘(淺綠色),深綠色為英國贈予的

獨立之初,希臘人口只有80萬,奧斯曼帝國控制區還有約250萬希臘人。希臘希望收復君士坦丁堡等故土,解放奧斯曼統治下的所有希臘人。

大希臘的宣傳畫,包含領土包括愛琴海島嶼以及君士坦丁堡

▲大希臘的宣傳畫,包含領土包括愛琴海島嶼以及君士坦丁堡

奧斯曼帝國不斷通過政治高壓的方式,壓制境內希臘人的反抗。

為了報復希臘,防止希臘人聚居區成為歐洲列強分離的對象,奧斯曼把愛琴海島嶼的希臘人遷至小亞細亞半島中部,並遷入了大量穆斯林到愛琴海島嶼。希臘裔和土耳其裔的矛盾日趨尖銳。

克里特島的獨立運動

▲克里特島的獨立運動

奧斯曼帝國對境內基督徒(還包括塞爾維亞人、保加利亞人)迫害引起了外國勢力的干涉。

1877年,俄國打著「拯救土耳其帝國壓迫下的基督徒」、「保護斯拉夫兄弟」的旗號,向奧斯曼帝國發動了「俄土戰爭」

奧斯曼帝國戰敗,被迫承認塞爾維亞、羅馬尼亞等巴爾幹民族的獨立。希臘獲得了色薩利,實現了領土的第一步擴大。

希臘在1877年獲得的色薩利(紅色)

▲希臘在1877年獲得的色薩利(紅色)

1908年,保加利亞獨立,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地區的土地進一步縮減。

在巴爾幹國家獨立的過程中,希臘都給予了最大程度的支持。

1911年,奧斯曼帝國在意土戰爭中遭遇慘敗。1912年,希臘則利用奧斯曼帝國元氣大傷之際,集合了與自己歷史境遇相似的塞爾維亞、黑山等巴爾幹國家,聯合發動兩次巴爾幹戰爭。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

希臘通過兩次巴爾幹戰爭,將奧林匹斯山、愛琴海馬其頓、以及包括克里特島、希俄斯島在內的島嶼納入其中。

希臘領土擴大了一半,人口則從獨立之初的80萬增至430多萬。

希臘版圖的擴大

▲希臘版圖的擴大

希臘人口雖實現了擴張。但是希臘所佔的地區,生活著約86萬的穆斯林人口(土耳其族),佔希臘全國人口的20%。

同樣,奧斯曼帝國境內還生活著約100多萬的希臘人。

從希臘獨立到一戰前的近90多年裡,希臘境內的穆斯林和奧斯曼帝國的希臘裔各自混居的局面,使得希臘族和土耳其族的矛盾日益尖銳。

希臘人的分佈(黃色)

▲希臘人的分佈(黃色)

一戰爆發加劇兩個民族的矛盾。1914年,一戰爆發。奧斯曼因為和俄國、希臘是「世仇」,站在了德奧為首的同盟國陣營。

希臘加入了英法俄的協約國陣營作戰。隨著一戰持續深入,奧斯曼內部的民族矛盾尖銳。希臘人遭到了奧斯曼的清算。

1914 年,東色雷斯11.5萬名希臘人被驅逐到希臘。戰爭期間,奧斯曼的青年土耳其黨以「希臘人通俄」為藉口,對境內希臘人展開定點清除,超過數十萬希臘人遭了殺害。作為報復,希臘人驅逐了其境內的穆斯林。

一戰時期,奧斯曼帝國對於希臘人的清算

▲一戰時期,奧斯曼帝國對於希臘人的清算

三、人口置換

一戰最終以同盟國的失利告終。站錯隊的奧斯曼受到了嚴厲懲罰。

1920年,奧斯曼蘇丹和協約國簽署了《色佛爾條約》。奧斯曼不僅喪失了阿拉伯人等領土,還要把土耳其人、希臘人混居的東色雷斯、小亞細亞半島城市伊茲密爾(士麥那)等地割讓給希臘。

色佛爾條約規定,奧斯曼帝國割讓的土地

▲《色佛爾條約》規定,奧斯曼帝國割讓的土地

此外,希臘因沒有收復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對於《色佛爾條約》的內容十分不滿意。在英法等協約國的支持下,希臘開始進攻土耳其。

入侵土耳其的希臘軍隊

▲入侵土耳其的希臘軍隊

在亡國滅種的危機下,土耳其在凱末爾的帶領下,開始了對希臘的反攻戰。士麥那境內的希臘人加入了希臘軍隊,對土耳其作戰。

在這一次戰爭中,凱末爾率領的土軍戰勝希臘,希臘意在收復君士坦丁堡的「大希臘計劃」破產。

凱末爾

▲凱末爾

雖然土耳其取得了收復失地的勝利,但長期的戰爭使得土耳其已經無力再戰。此時,俄國內部經歷了十月革命,建立了蘇維埃政權。

土耳其地處黑海進出地中海的要道,有利於遏制蘇俄(蘇聯)勢力進出地中海。

土耳其海峽,是防止蘇俄進出地中海的要道

▲土耳其海峽,是防止蘇俄進出地中海的要道

最終,西方國家為了拉攏土耳其對抗蘇聯(蘇俄),《色佛爾條約》被棄用。在英法意等國的調解下,土耳其和希臘簽訂了《洛桑條約》,取代《色佛爾條約》。

根據該條約,希臘佔據了幾乎所有愛琴海的島嶼。但扼守黑海和地中海的土耳其海峽,歸土耳其所有。

洛桑條約簽訂後,希臘佔據了大部分島嶼十二群島(義大利)二戰後歸屬希臘

▲《洛桑條約》簽訂後,希臘佔據了大部分島嶼。十二群島(義大利)二戰後歸屬希臘

當時希臘境內全國人口大約450萬。80多萬居民信仰伊斯蘭教,被視為土耳其族。

土耳其人口大約1500萬,大約150萬居民信仰東正教,被視為希臘族。兩個民族混居成為了兩國關係緊張的隱患。

希臘境內的穆斯林(被視為土耳其族)

▲希臘境內的穆斯林(被視為土耳其族)

一戰後,希臘和土耳其經歷了戰後長達3年的戰爭,都已經無力干涉各自國家的內政。兩個民族幾百年的恩怨使得兩國認識到建立單一民族國家的重要性。

為了更好地解決兩國內部的矛盾,在英法的斡旋下,希土達成了非暴力解決人口問題的方式——人口交換。

希臘和土耳其於1923年1月簽署兩份附加協定,即《希臘和土耳其人口交換公約和議定書》和《土耳其希臘引渡民兵和戰俘交換協定》。

希臘和土耳其人口互換的標準是根據宗教、而非語言。信仰東正教的被視為希臘人,信仰伊斯蘭教的則被視為土耳其人。

就這樣,生活在小亞細亞半島的大批基督徒被當成了希臘人,遣返回希臘。與之相對應的,生活在巴爾幹半島附近的穆斯林,則被視為土耳其人,遣返回土耳其。

乘船被遣返回希臘的土耳其東正教徒

▲乘船被遣返回希臘的土耳其東正教徒

當時的土耳其在凱末爾的主持下,進行一場向西方看齊的「世俗化改革」。西方文明以希臘文明、羅馬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為基礎。

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又被視為希臘文化、羅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聖城。東正教的牧師(主要是希臘人)居住在這座城市。

居住在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的東正教牧首

▲居住在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的東正教牧首

愛琴海被視為希臘文明的發源地,希臘文明也是西方文明的發源。

凱末爾為了展示徹底世俗化、西化的決心,對於伊斯坦布爾、愛琴海伊姆羅茲島和特內多斯島上的東正教徒(希臘人)不做遣返。

伊姆羅茲島和特內多斯島的位置

▲伊姆羅茲島和特內多斯島的位置

此外,希臘西色雷斯的穆斯林居民(土耳其人)不做強制交換。

西色雷斯(希臘)的位置

▲西色雷斯(希臘)的位置

就這樣,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愛琴海島嶼(伊姆羅茲島和特內多斯島)和西色雷斯的人口免於交換。

交換人口協議簽訂後,土耳其用該國境內大約120萬東正教徒(希臘人)換取了希臘境內約40萬穆斯林(土耳其人)。

被遣返的土耳其人

▲被遣返的土耳其人

這次交換對於希臘和土耳其來說有著重要的影響。從短期來看,希臘土耳其的人口互換,早期不可避免地影響了兩國戰後經濟發展。

戰後的土耳其接收了大約40萬來自希臘的穆斯林人口,這些人口主要從事農業生產。遷出的希臘人有近百萬,主要從事工商業。

土耳其人

▲土耳其人

大批希臘人口遷出,使得土耳其人口在20世紀20年代出現了負增長。嚴重損害了戰後土耳其的經濟。土耳其恢復經濟發展的週期漫長。

人口正增長的希臘日子也不太好過。戰後的希臘人口剛接近500萬。經過了此次人口交換,希臘全國淨增了約百萬的人口,佔據了希臘人口的20%。

希臘接受的難民遷徙圖

▲希臘接受的難民遷徙圖

20世紀20年代的希臘經濟早已外債累累。安置大批來自難民使得希臘的經濟更加雪上加霜。

希臘北方依然有不少保加利亞人。為了鞏固對北方的控制,希臘將接收的大批難民安置「新希臘」(兩次巴爾幹戰爭獲得的領土)地區。愛琴海馬其頓定居的難民數量最多。

「新希臘」的經濟發展水平落後於「舊希臘」(希臘獨立戰爭)。這使得新移民和希臘政府的關係日趨緊張。

愛琴海馬其頓(紅色),巴爾幹戰爭後歸屬希臘一直是安置難民的集中地

▲愛琴海馬其頓(紅色),巴爾幹戰爭後歸屬希臘。一直是安置難民的集中地

但總體上看,經過了此次人口互換,希臘的穆斯林人口從20%下降至6%。土耳其的東正教人口則從20%下降至2.5%。促成了兩個單一民族國家的形成。

雖然希臘土耳其在此後的近百年時間內依然就塞普勒斯島的歸屬等問題依然矛盾重重,但兩國的衝突已經遠離本土。

長期作者|雄鷹

直播吧體育作者|足球與歷史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